苓桂术甘汤合真武汤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疗效观察

发表时间:2020/11/24   来源:《健康世界》2020年第20期   作者:赵俸玉 白玉彤
[导读] 目的:观察分析苓桂术甘汤合真武汤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的疗效
        赵俸玉  白玉彤
        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 内科干部肾十科 黑龙江 哈尔滨150036
        【摘要】 目的:观察分析苓桂术甘汤合真武汤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的疗效。方法:将17年6月-18年5月收治的慢性肾小球肾炎病患64例,按入院日期单双号分为参照组32例给予贝那普利治疗,实验组32例在参照组基础上给予苓桂术甘汤合真武汤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总体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总体疗效90.63%高于参照组的71.86%;不良反应生率12.50%低于参照组的28.13%,组间差异均具显著性(P<0.05)。结论:对慢性肾小球肾炎给予苓桂术甘汤合真武汤治疗疗效确切,可有效降低不良反应,提高总体疗效,可大量推广应用于临床治疗中。
        【关键词】苓桂术甘汤  真武汤  慢性肾小球肾炎  总体疗效 不良反应
         慢性肾小球肾炎是一种发病隐匿的慢性疾病之一,水肿、蛋白尿、血尿和高血压是其临床主要特征,随着病情发展,此疾病会使病患肾功能逐渐下降,最终发展为慢性肾衰竭[1]。因此,及时诊断并给予有效的治疗对改善病患预后非常重要。目前临床多通过降压药物来降低尿蛋白达到治疗目的,但其易引发一系列不良反应,且病情控制效果也不尽人意。因此,有学者尝试中医药疗法,但对于析苓桂术甘汤合真武汤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的报道并不多,为此,本文为探索更为有效的治疗方法,特对苓桂术甘汤合真武汤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的疗效开展了观察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17年6月-18年5月收治的慢性肾小球肾炎病患64例,按入院日期单双号分为参照组和实验组各32例,参照组男女占比18/14;年龄41至77岁,平均(61.9±8.6)岁;病程4至11年,平均(6.4±3.3)年。实验组男女占比17/15;年龄43至77岁,平均(62.1±8.2)岁;病程3至11年,平均(6.1±3.6)年。入选标准:均符合慢性肾小球肾炎中西医的相关诊断标准[1],均自愿参与研究并签订知情同意书。剔除标准:不适用本研究药物者;治疗配合性欠佳者;由系统性红斑狼疮、过敏性紫癜和糖尿病等而致的继发性肾脏受损者;合并严重感染、血液、心脑和肝肾等疾病者。两组病患普通资料比较(P>0.05),具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病患均给予低盐、低脂和优质蛋白等饮食指导,参照组同时给予贝那普利(生产厂家:北京诺化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H20030514)口服治疗,每日1次,每次10mg。实验组在参照组基础上联合苓桂术甘汤合真武汤治疗,方中包含桂枝、猪苓和泽泻各12g,茯苓、白术、附子和生姜各9g,甘草和芍药各6g,每日1剂加水煎熬取汁,分早晚温服。两组病患均治疗4周后比较疗效。
1.3观察指标与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总体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总体疗效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相关标准进行判定,即显效为:病患临床症状、体征等基本恢复正常,24h尿蛋白定量下降≥50%;有效:临床症状、体征等有所改善,24h尿蛋白定量下降25%至50%;无效:临床症状、体征等未见改善,24h尿蛋白定量下降不足25%[2]。总体疗效=显效率+有效率。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9.0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行2检验,检验标准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总体疗效对比
    实验组总体疗效90.63%,参照组71.86%,组间对比差异具显著性(P<0.05),如表1。

2.2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
    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2.50%,参照组28.13%,组间对比差异具显著性(P<0.05),如表2。

3讨论
        慢性肾小球肾炎是临床肾内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其病情进展慢,但迁延难治,易致程度不一的慢性功能减退,因此通常病患预后较差。现今,西医疗法对此疾病还无法取得理想效果,而有报道称通过中医药疗法效果更为理想,特别是在改善病患临床症状和体征方面[3]。
        中医学上将慢性肾小球肾炎归属为“水肿”、“肾风”、“腰痛”等范畴,为本虚标实之疾,脾肾阳虚为常见证型,因此在治疗中需以健脾补肾治其本,同时再配以渗湿利水治其标[3]。在本文研究中通过苓桂术甘汤合真武汤治疗取得了理想效果,结果显示,实验组总体疗效90.63%高于参照组的71.86%;不良反应生率12.50%低于参照组的28.13%,组间差异均具显著性(P<0.05)。取得如此疗效与药方中各种药物的药理作用密不可分,方可桂枝和附子可达温阳化气利水之功;白术和茯苓可达健脾利水和补肾之效;同时配以淡渗利湿的泽泻和猪苓进一步提升利水效果,诸药共奏即达健脾补肾、渗湿利水和温阳化气的功效[4]。此外,由慢性肾小球肾炎主要因脾肾阳虚而致,因此在治疗中易致消化和泌尿系统产生不良反应,同时也影响循环系统,故在常规西药治疗时易引发一系列不良反应,而配以中药治疗可有效弥补其弊端,本文方中药物可温补脾肾之阳和化气行水,因此在治疗中可有效减轻或避免毒副作用,安全性较高,最终达到安全有效提高临床疗效的目的。
        总之,对慢性肾小球肾炎给予苓桂术甘汤合真武汤治疗疗效确切,可有效降低不良反应,提高总体疗效,可大量推广应用于临床治疗中。
【参考文献】
[1]王吉娜,周圆.益气补肾通络方联合中药穴位贴敷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药科技,2020,27(5):781-783.
[2]王彦霞.苓桂术甘汤在异病同治中的应用[J].健康必读(中旬刊),2013,12(6):76-77.
[3]于增利.真武汤治疗脾肾阳虚型慢性肾小球肾炎临床观察[J].光明中医,2019,34(20):3076-307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