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右美托咪定麻醉前滴鼻在小儿临床麻醉中的效果

发表时间:2020/11/24   来源:《健康世界》2020年第20期   作者:吴笛
[导读] 目的:对小儿临床麻醉中采用右美托咪定麻醉前滴鼻方法的效果分析
        吴笛
        绥化市第一医院  黑龙江 绥化 152000
        【摘要】目的:对小儿临床麻醉中采用右美托咪定麻醉前滴鼻方法的效果分析。方法:收集医院2019年6月-2020年6月手术患儿56例,以数字随机分组法分组,其中28例纳入对照组,给予咪达唑仑麻醉前滴鼻,另外28例纳入观察组,采用右美托咪定麻醉前滴鼻方法,观察两组患儿麻醉给药后10min、10min、30min各项指标变化情况,对比两组患儿术后麻醉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患儿麻醉期间各项指标HR、RR、SpO2组间对比无明显差异,麻醉后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组7.14%(2/28)低于对照组32.14%(9/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小儿麻醉手术给予右美托咪定麻醉前滴鼻方法,患儿各项体征指标稳定,且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可用于临床实践中。
        【关键词】小儿麻醉;右美托咪啶;效果;不良反应

        小儿临床麻醉是影响手术能否顺利完成的关键,但由于患者对象特殊,年龄较小,耐受力差,配合度低,且部分患儿有药物吸收与代谢能力差问题,增加麻醉难度。这就要求合理选择麻醉药物,如右美托咪啶,镇痛与镇静效果均较好[1]。本次研究将选择56例手术患儿为对象,分析不同麻醉药物应用下取得的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医院56例手术患儿(2019年6月-2020年6月),采用数字随机分组法分组,其中对照组患儿28例,男性与女性分别为17例、11例,年龄平均(3.20±1.00)岁,手术类型:疝气手术、腺样体切除、扁桃体切除分别为10例、10例、8例。观察组患儿28例,男性与女性分别为19例、9例,年龄平均(3.00±1.20)岁,手术类型:疝气手术、腺样体切除、扁桃体切除分别为11例、10例、7例。所有患儿器官发育正常,呼吸道畅通,无合并功能障碍情况,患儿家属均知情同意本次研究,两组患儿基线资料无明显差异,可做比较分析。
1.2方法
        所有患儿术前均按照手术与麻醉要求禁食禁水,对照组患儿麻醉选择咪达唑仑麻醉前滴鼻(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31037;生产厂家:江苏恩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用药取0.1mg/kg剂量。静脉通道开放后静脉滴注乳酸钠林格,各项体征指标正常,给予七氟烷(面罩吸入),静脉滴注丙泊酚,麻醉起效开展手术治疗,术中结合患儿情况可选择长托定给药。
        观察组患儿麻醉用药给予右美托咪啶麻醉前滴鼻(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90248;生厂厂家: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用药取1ug/kg剂量。静脉通道开放后给药与术中给药与对照组相同。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儿麻醉10min、20min、30min等时间点患儿体征指标观察,包括HR(心率)、RR(呼吸)与SpO2(血氧饱和度)。另外,对所有患儿术后麻醉不良反应情况观察。
1.4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结果录入Excel表格中,统计学处理由SPSS21.0实现,计量资料由描述,组间结果对比经t检验;计数资料由(n)或(%)描述,组间对比经检验,P<0.05说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儿手术不同时间点麻醉指标比较
        观察组与对照组患儿在麻醉各时间点HR、RR与SpO2各指标组间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患儿术后麻醉不良反应观察
        观察组患儿术后麻醉不良反应观察,其中1例躁动、1例剧烈咳嗽,发生率7.14%(2/28)。对照组患儿躁动4例、剧烈咳嗽3例、上呼吸道梗阻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2.14%(9/28)。组间对比差异显著(=5.161,P<0.05),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麻醉用药的选择对小儿临床手术能否顺利开展有重要影响。由于患儿年龄相对较小,一般需选择安全性高、起效快且药效短的药物,且需注意在给药方式上合理选择。临床常见的麻醉药物给药方式有多种,如直肠给药、鼻内给药、静脉注射、口服用药等。对于患儿麻醉给药,通常选择鼻内给药方法[2]。而在药物选择上,临床常见药物有多种,如咪达唑仑,其药理作用在于对皮质与边缘系统的觉醒抑制,发挥γ氨基丁酸受体作用,有抗焦虑、镇静效果。但该药物应用下,极易出现不良反应,如呼吸抑制,致使麻醉效果下降。而右美托咪啶,作为α2受体激动剂,作用于中枢神经,发挥镇痛、镇静效果的同时,可有效控制药物作用时间,通过滴鼻给药,更适用于小儿麻醉用药[3]。本次研究结果中,观察组患儿麻醉各时间点各项指标与对照组患儿未见明显差异,但术后麻醉不良反应情况观察,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较低,提示右美托咪定麻醉前滴鼻可取得显著效果。
        综上所述,小儿临床麻醉选择右美托咪定麻醉前滴鼻方式,麻醉效果理想,且安全性较高,应在临床实践中应用推广。
【参考文献】
[1]韩国瑞,周彪,邵明欧,等.术前右美托咪定滴鼻联合全凭静脉麻醉在小儿疝气腹腔镜手术中的临床研究[J].黑龙江医学,2020,44(06):756-759.
[2]胡先平,宫庆娟,郭冠东.右美托咪定滴鼻应用于小儿全身麻醉对苏醒期躁动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9,28(11):1225-1227.
[3]侯丕红,李金生,颜玲玲.右美托咪定与咪达唑仑术前滴鼻对腺样体切除术患儿术前镇静和苏醒期躁动的影响[J].山西医药杂志,2019,48(01):53-5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