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在ICU重症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发表时间:2020/11/24   来源:《健康世界》2020年第20期   作者:丁振婉
[导读] 目的:针对ICU重症患者采用心理护理的护理效果进行分析
        丁振婉
        徐州医科大学附属东院  江苏徐州221009
        摘要:目的:针对ICU重症患者采用心理护理的护理效果进行分析。方法:在本院2019年10月~2020年10月期间,随机挑选100例在本院接受ICU重症监护患者进行对比研究,其中50例患者为观察组,采取心理护理进行监护,剩下50例患者为对比组,采用传统护理法,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负性情绪以及生活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负性情绪以及生活改善情况优于对比组(p<0.05)。结论:患者通过心理护理监护后能够有效缓解患者在ICU重症监护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有利于提升护理质量。
        关键词:ICU重症;心理护理;应用效果
        ICU治疗主要是指病情较为严重患者在医院通过对其进行重点监护和治疗的场所,通过对完成手术和抢救的患者对其采取针对性的监护措施,使患者的病情得到控制和稳定,由于患者病情较为严重,在进入ICU治疗后情绪容易受到影响,容易产生各种负面情绪[1]。因此,为提高患者治疗效率,改善患者心理情绪,本文主要针对ICU重症患者采用心理护理的护理效果进行分析。其中,研究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本院2019年10月~2020年10月期间,采取回顾研究方式,随机挑选100在本院接受ICU重症监护患者进行分析,观察组50例心理护理进行监护,对比组50例采用传统护理。其中,观察组患者年龄均值为(45.26±2.63)岁,男女人数为32例和18例;对比组患者年龄均值为(44.63±1.25)岁,男女人数为31例和194例。纳入标准:上述所有患者均收治ICU重症监护室,本研究经患者及其伦理研究委员会同意。排除标准:(1)资料不全;(2)其他严重慢性疾病患者。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对比组患者采用传统护理法,对患者各项指标进行日常监护,并给予相关护理。观察组在对比组基础上进行心理护理。

(1)认知干预:患者在入院接受治疗后,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有关ICU治疗的相关知识和注意事项进行讲解,避免患者在治疗期间对ICU治疗产生错误的认知,出现过度恐慌情绪;(2)心理干预:患者在接受ICU治疗后,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的心理情绪进行有效干预,向患者接受治疗情况,并向患者传达治疗过程非常成功的喜悦之情,同时耐心、细心向患者讲解ICU治疗相关知识,解答患者疑惑,通过注意力转移法、音乐疗法以及谈话法等转移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给予患者人文关怀;(3)疼痛护理:在ICU治疗患者多数情况下会产生各种疼痛情况,由于身体因素等,导致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存在抵触情绪,甚至产生各种暴躁情绪,为有效缓解患者不良情绪需要对患者进行疼痛护理,通过对患者进行按摩、采用药物镇痛法等环节患者身体疼痛;(4)环境护理:为使患者的心理情绪得到改善,在护理期间需要对患者住院环境进行护理,提高患者病房采光率,改善患者病房通风情况,对患者病房进行定期杀毒、杀菌,使患者因好的环境保持好的心情[2]。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负性情绪以及生活改善情况。(1)负性情绪评价法采用SAS/SDS焦虑、抑郁自评量表进行评分,50≥轻度焦虑≥ 59分、60≥中度焦虑≥69分、重度焦虑≥70分。(2)生活质量评价法采取SF-36评分法,满分为100分。
        1.4 统计学方法
        将数据纳入SPSS19.0统计软件中进行分析,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并以(x±s)表示,若(P<0.05)则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在本次研究中,对比组护理后SDS评分为(48.53±1.63)分、观察组护理后SDS评分(40.55±1.76)分,t=10.236,P=0.001;对比组护理后SAS评分(48.85±2.63)分,观察组护理后SAS评分(40.39±2.63)分,t=10.146,P=0.001;对比组护理后取SF-36评分(81.63±1.46)分,观察组护理后取SF-36评分(93.65±2.66)分,t=10.521,P=0.001。两组患者负性情绪以及生活改善情况具有明显差异P<0.05。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加深对ICU患者的研究和观察,大部分ICU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都存在一定的心理问题,存在各种负性情绪,不利于患者心理健康和日常生活,导致患者治疗效率降低。因此,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对ICU患者采取具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
        ICU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由于对ICU治疗存在错误认识,错误以为进入ICU治疗痊愈的可能性较小容易产生负面、消极情绪,在治疗过程中配合度低下,同时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存在各种不良情绪,由于身体疼痛等因素容易引发暴躁、焦虑情绪,护理人员通过对其进行认知干预、心理干预、疼痛护理、环境护理等,能够尽可能缓解患者负面情绪,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相比起常规护理效果较为明显[3]。
        综上所述,针对ICU重症监护治疗患者采用心理护理干预,能够从整体上提高患者护理治疗,在临床治疗中具有推广和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黄蔚.针对性护理在ICU重症监护清醒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4(25):64+74.
        [2]张雪英.针对性护理在ICU重症监护清醒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名医,2019,7(04):151.
        [3]王海玲.综合性腹腔灌洗引流护理在ICU重症胰腺炎患者护理中的应用及康复效果分析[J].现代医药卫生,2018,34(12):1904-190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