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剑梅
广西岑溪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 广西岑溪市 543200
摘要:目的 分析心理护理干预对心内科重症患者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7月~2020年7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心内科重症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0例,其中对照组50例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50例患者采用心理护理干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结果 研究组采用心理护理干预的护理质量远远优于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两组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心内科重症患者中应用心理护理干预,有着十分良好的应用效果,不仅可以促使患者生活质量有所提升,而且还可以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全面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心理护理干预 心内科 重症患者
临床心血管内科疾病一般包含冠心病、心力衰竭、心绞痛等,患者都会面临长时间的治疗和预后的恢复过程,心理或多或少都会产生一些负面情绪。所以,心血管疾病不仅会对患者造成胸痛的影响和降低生活质量,而且还会对患者的身体器官亦或者功能产生重要的影响,进而增加患者心理压力。因而对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采用一定的心理护理干预是十分有必要。基于此,本文选取2019年7月~2020年7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心内科重症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现进行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文选取2019年7月~2020年7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心内科重症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0例,其中对照组 50例患者,男性24例,女性26例,年龄33岁~60岁,病程1年~4年;研究组50例患者,男性22例,女性28例,年龄33岁~65岁,病程0.5年~6年。所有患者的一般资料不存在差异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所有患者知晓本次实验,并同意签署知情报告。
1.2方法
1.2.1对照组
对照组50例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式,时刻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并告知患者家属相关护理指导,并为重症患者提供针对性的心理疏导。此外,重症患者需要24小时的观察,并要保持室内空气的通畅[1]。
1.2.2研究组
研究组50例患者采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需要加强与重症患者的交流与沟通,给予重症患者更多的关心,获得患者的信任,进而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用乐观的态度缓解患者的情绪。此外,诸多重症患者在面临病情时,很容易丧失生活的信心,需要护理工作人员关注并了解患者的心理情况,及时告知病情进展情况,减轻患者的心理负面情绪,提高患者信心[2]。同时,为患者营造良好的室内环境,将温度、湿度、空气质量等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并减少噪音对患者的影响,在护理中动作要轻盈,提升患者生理舒适度。与此同时,在心理护理过程中,也需要给予患者足够的人文关怀,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完善的访问制度,进而减少人流量过大对患者造成的影响。也需要重点关注患者的饮食、治疗方法、用药等。
1.3观察指标
根据焦虑自评量表(SAS)对患者护理前后焦虑情况进行评价,量表具体包含如下内容:1.我觉得比平时容易紧张或者着急、2.我无缘无故地感到害怕(害怕)、3、我容易心里烦乱或觉得惊恐(惊恐)、4.我觉得我可能将要发疯(发疯感)、5.我觉得一切都很好,也不会发生什么不幸(不幸预感)、6.我手脚发抖打颤(手足颤抖)、7.我因为头疼、头颈痛和背痛而苦恼(头疼)、8.我感到容易衰弱和疲乏(乏力)9.我觉得心平气和,并且容易安静坐着(静坐不能),10.我觉得心跳得很快(心悸)、11.我因为一阵阵头晕而苦恼(头晕)、12.我有晕倒发作或觉得要晕倒似的(晕厥感)、13.我呼气、吸气都感到很容易(呼吸困难)、14.我手脚麻木和刺痛、15.我因为胃痛和消化不良而苦恼(胃痛和消化不良)、16.我常常要小便(尿意频数)、17.我的手脚常常是干燥温暖的(多汗)、18.我脸红发热(画部潮红)、19.我容易入睡,并且一夜睡得很好(睡眠障碍)、20.我做噩梦;并制定护理满意度表调查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情况,其中包含非常满意,满意以及不满意[3]。SAS采用4级评分,主要评定症状出现的频度,“1”表示没有或很少时间有,“2”表示有时有,“3”表示大部分时间有,“4”表示绝大部分或全部时间都有。
1.4统计学方法
本文均采取SPSS2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技术资料采用[n(%)]表示,使用X2检验进行组间比较,计量资料使用()表示,使用 t进行组间比较,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
2结果
2.1分析两组患者护理前后SAS评分
两组患者护理前的SAS评分不存在差异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研究组S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SAS评分,两组存在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如下表1所示。
2.2分析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
研究组50例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50例患者护理满意度,两组患者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下表2所示。
3讨论
心内科重症是临床中高发疾病,对患者的生命健康会产生很大的影响,临床上常见的心内科危重症状主要包含心律不齐、心肌炎、心肌梗死等,患者不仅承受着巨大的疾病折磨,而且病程时间较长,会对患者的治疗性效果产生影响,进而使患者丧失治疗的信心,影响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和主动性,无法得到理想的治疗效果[5]。为控制疾病的发展,增加患者的治疗信心,不仅需要对患者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治疗,而且还需要加强患者的心理护理干预。良好的心理护理,不仅可以帮助患者消除不安心理,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而且还可以提高患者对自身病情的认识度,帮助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用药习惯,使患者不良情绪达到疏导,进而可以积极主动配合治疗[6]。在本次研究中研究组50例患者的S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SAS评分,且研究组的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两组患者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在相同的医疗条件下,研究组的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更高,这与心理护理干预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可以使患者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了解该疾病,减轻心理压力,配合主治医生积极治疗。
总而言之,在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中应用心理护理干预有着十分良好的效果,可以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帮助患者树立治疗疾病的自信心,从而促使患者治疗配合度的提升,提高预后质量,值得全面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杨晶,张丹梅,褚君舒.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心内科重症患者护理质量的影响[J].心理月刊,2019,14(17):70.
[2]康娟梅.心理护理干预对心内科重症患者护理质量的影响分析[J].人人健康,2019(11):145-146.
[3]荆萃.心理护理对心血管疾病患者心理健康状况及满意度的影响[J].河南医学研究,2019,28(06):1123-1124.
[4]尹艳华.心理护理干预对心内科重症患者护理质量的影响分析[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2018(21):82-84.
[5]刘亚萌,刘秀敏.心内科心理护理对于患者治疗的影响[J].心理月刊,2018(08):44.
[6]钟林华,张丽丽,叶薇,周琢琪.心理护理干预对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护理质量的影响[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6,24(S1):208-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