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爱菊1 王素红2
1.山东省平阴县人民医院骨二科,山东济南250400
2.山东省济南市平阴县孝直镇中心卫生院 内一科,山东济南 250400
【摘要】目的:探究老年外科手术患者实施预防护理干预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于我院接受外科手术患者78例,采取数字随机法按照1:1比例分为对照组39例与试验组39例,对照组护理以常规护理为主,试验组在上述基础上实施预防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及满意度情况。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分别为7.69%、30.77%,试验组较对照组低,有统计学差异(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满意度分别为94.87%、74.36%,试验组较对照组高,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老年外科手术患者实施预防护理干预可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下肢深静脉血栓;老年外科;预防护理
下肢深静脉血栓是术后常见的一种并发症,发病原因与深静脉血液凝结功能异常有关,临床以体温升高、浅静脉怒张、患肢肿痛为主要表现,一旦出现静脉腔堵塞,给静脉血液回来造成影响,进而影响治疗效果[1]。老年患者机体功能逐渐衰退,增加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可能。因此,需要采取有效护理干预措施,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预防护理是依据患者实际情况,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进行预防,加快患者术后康复。本研究选取于我院接受外科手术患者78例,其中39例实施预防护理干预,探究其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的影响,现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于我院接受外科手术患者78例,采取数字随机法按照1:1比例分为对照组39例与试验组39例。其中对照组男女比22:17,年龄65~73岁,平均年龄(68.42±1.69)岁。试验组男女比23:16,年龄65~75岁,平均年龄(68.72±1.73)岁。纳入标准:患者年龄超过65岁;患者及其家属知晓本次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认知功能障碍;言语功能障碍;凝血功能障碍;合并严重慢性疾病;下肢深静脉血栓史。两组患者临床资料经统计学软件分析,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方法
对照组护理以常规护理为主,内容包括帮助患者正确摆放体位,吸氧,对生命体征进行密切监测,构建静脉通道等。
试验组在上述基础上实施预防护理。护理前,成立专业预防护理小组,确定预防护理问题,结合问题寻找预防护理相关依据,对制定方案进行全方位评价,最后于临床应用,并总结应用效果。具体内容包括:其一,心理预防护理。针对患者实际情况,耐心与之沟通,将下肢深静脉血栓相关知识讲解给患者,消除其存在的负面情绪。其二,体位预防护理。术后护理人员协助患者抬高患肢,屈曲膝关节15°,忌将垫枕垫于小腿或腘窝下。其三,被动运动预防护理。护理人员将双下肢正确活动方法讲解给患者,每次10min,间隔30min做一次,注意控制活动力度。其四,主动运动预防护理。依据患者具体状况制定早期主动活动运动方案,主动屈曲下肢,做踝关节与足趾环绕动作,每次10min,间隔30min做1次。鼓励卧床患者进行股四头肌收缩训练与踝泵训练,以起到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作用。
1.3观察指标
观察记录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及满意度情况。满意度应用我院自制问卷调查表,分为三个级别,包括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满意度=(满意+非常满意)/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分析
研究中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及满意度应用统计学软件分析,以SPSS23.0统计学软件为主,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及满意度比较用χ2检验;以P<0.05代表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对比
试验组与对照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分别为7.69%(3/39)、30.77%(12/39),试验组较对照组低,有统计学差异(P<0.05)。
2.2 两组患者满意度对比
试验组与对照组满意度分别为94.87%、74.36%,试验组较对照组高,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userUpload/2(47355).png)
3 讨论
临床外科常见的一种术后并发症为下肢深静脉血栓。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严峻,且老年患者伴有糖尿病、高血脂、高血压等慢性疾病,使血液黏稠度上升,影响术后恢复,增加卧床时间,进而增加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2]。若不采取有效措施予以预防,将会引发肺动脉栓塞等并发症,危及老年患者生命健康。
传统护理中护理人员多依据自身临床经验开展临床护理。随着循证医学的出现,形成了全新的预防护理模式[3]。该模式要求护理人员依据临床资料及患者需求,制定有效护理方案[4]。通过分析研究影响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相关因素,研究中对患者实施心理预防护理、体位预防护理、主动与被动运动预防护理。研究结果证明,试验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较对照组低,满意度较对照组高。证实预防护理可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研究结果与申春莲[5]研究结果基本一致。
综上所述,老年外科手术患者实施预防护理干预可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冯建兰.优质护理干预预防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效果[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20,35(10):212-213.
[2]林华芬.预防护理干预在降低老年外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的应用效果观察[J].医学食疗与健康,2020,18(11):105+107.
[3]张卉,胡锦秀,叶冬梅.普胸外科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预防措施[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18(05):83-84.
[4]李毅.预防护理干预对老年患者外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2019,25(04):563-566.
[5]申春莲.预防老年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护理干预[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40):253-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