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溶栓护理流程在急性脑梗塞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发表时间:2020/11/24   来源:《健康世界》2020年第20期   作者:梁了妹
[导读] 目的:观察优化溶栓护理流程在急性脑梗塞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梁了妹
        浙江金华广福医院+神经内外科   浙江省金华市   321000

        [摘要]a。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塞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0例。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给予试验组优化溶栓护理流程干预。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试验组治疗有效率为95.00%,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8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护理满意度为92.50%,对照组非护理满意度为7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急性脑梗塞患者行优化溶栓护理流程,具有显著效果,能够提升临床疗效及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及使用。
        [关键词]优化溶栓护理流程;急性脑梗塞;应用效果
        作为一种临床常见的脑血管疾病,急性脑梗死以老年人为主要发病人群,具有较高的发病率、致残率、致死率及复发率,对人类的生命安全造成极大的威胁。研究表明[1],溶栓是目前唯一有效的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方法,溶栓治疗可使急性脑梗死患者的预后得到有效改善,生活质量得到提升。在进行溶栓治疗过程中,从发病到开始溶栓治疗的时间长短,对溶栓治疗的结果的好坏有直接影响,时间越短,溶栓治疗的效果越明显。为观察优化溶栓护理流程在急性脑梗塞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特选取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塞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行对比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塞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男性19例,女性21例;年龄34~80岁,平均年龄(58.31±4.12)岁;发病至溶栓时间2~5.5h,平均(2.84±1.47)h。试验组,男性21例,女性19例;年龄34~79岁,平均年龄(57.88±3.35)岁;发病至溶栓时间2.5~6h,平均(3.01±1.33)h。确保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即根据医师经验,按照常规治疗及护理程序开展溶栓治疗。给予试验组优化溶栓护理流程干预,包括:①对人力资源进行优化:成立急救小组,小组成员由经验丰富的医师、护士长、责任护士、影像人员及检验人员组成,实行三班倒,对小组人员定期进行急救溶栓模拟及考核,使小组成员对于急性脑梗塞患者急救的应对能力有所提升;②绿色通道的建立:患者入院后,及时进行初评及初期检查,开放绿色通道,先急救再挂号,及时将患者分诊至内科急诊,卒中应急流程开启,由辅助医师完成相关检查等的沟通联系工作,待各项检查完成后,评估患者情况,确保患者满足溶栓条件,做好溶栓准备;③加强溶栓护理:务必于接到溶栓通知的5min内完成相关准备工作,如床位、药物、心电监护设施及血糖仪等,对患者的生命体征做好全程监控。将溶栓治疗的优点、并发症及副作用告知于患者减少,对是否签署知情同意书进行确认后,开始溶栓治疗。溶栓过程中,需密切关注患者的出血情况,如有异常,应及时开展抢救。
1.3观察指标  
        (1)临床疗效[2]:通过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对临床疗效进行评估。评分>30分,无效;14分≤评分≤30分,有效;评分<14分,显效。治疗有效率=(有效+显效)/总例数×100%。
        (2)护理满意度:通过问卷调查方式,评估患者护理满意度。包括非常满意、满意、一般及不满意。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总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对本研究内所涉及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时均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计算,采用χ2检验进行样本率比较,用“”表示正态计量数据,采用t检验进行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以P<0.05表示。
2结果
2.1临床疗效比较
        试验组无效2例,有效8例,显效30例,治疗有效率为95.00%(38/40),对照组无效8例,有效8例,显效24例,治疗有效率为80.00%(32/40),两组治疗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护理满意度比较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差异显著,且试验组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早期的溶栓治疗能够提升急性脑梗塞的溶栓成功率,对患者预后的改善具有显著意义,而急诊护理的流程对于溶栓效率的提升有着关键的作用,因此,根据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特征,优化急诊护理的流程是提升溶栓效率、提高溶栓效果的关键,可以以优化人力资源及删减不必要的护理流程作为切入点。本研究中优化的溶栓护理流程,通过建立专业的护理小组,实施三班倒,能够在各个时间段满足所收治患者的治疗需求。通过绿色通道的建立,可以减少绕行及不必要的流程,有利于诊断效率的提升。确诊后,进入卒中单元前完成溶栓治疗的准备工作,对于溶栓效率的提升亦是非常有利。
        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治疗有效率比较,差异显著,试验组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差异显著,且试验组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优化溶栓护理流程在急性脑梗塞患者中的应用,对于治疗有效率及护理满意度的提升有促进作用。
        综上所述,优化溶栓护理流程在急性脑梗塞患者中的应用,能够提升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及使用。

参考文献:
[1] 周春静.全局式护理模式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医疗装备,2019,32(08):142-143.
[2] 相玛玲.规范化护理对急性脑梗塞患者的干预作用分析[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9(06):149-150.
作者简介:梁了妹(1990-02-16),女,江西宜春,汉,本科,护理,护师,神经内外科
1061568954@qq.com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