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红叶
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 北京市海淀区 100039
摘要:目的:研究整体性急诊急救护理对急诊危重症患者的临床效果和使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20年2月~2020年9月接治的重症患者30例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单盲法将患者进行组别划分,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5例,对照组患者按照常规方法进行护理,观察组患者进行整体性急诊急救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急救需要的时间和抢救成功的概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抢救时间短于对照组,抢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具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急诊危重症患者要做好整体性急诊急救护理方面的各项工作,提高抢救成功的概率,降低负面因素对患者的影响。
关键词:急诊危重症患者;整体性;急诊急救护理;临床价值
在当前的急诊急救护理工作中,各种因素会对急诊急救护理工作的效率与工作质量产生消极的影响,进而极有可能随着患者病症的不断发展而不能有效的控制导致患者的死亡。为了探究在对急诊危重症患者护理时,采用整体性急诊急救护理的方式达到的护理效果。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20年3月至2020年9月收治的30例急诊危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对照组15例,其中男患者10例,年龄10~17岁,平均年龄(14.0±0.2)岁,呼吸系统疾病8例,心血管疾病2例;女患者5例,年龄8~17岁,平均年龄(13.4±0.1)岁,脑血管疾病3例,意外重伤2例。
观察组15例,其中男患者9例,年龄11~17岁,平均年龄(14.2±0.1)岁,呼吸系统疾病5例,心血管疾病3例,意外重伤1例;女患者6例,年龄7~17岁,平均年龄(13.3±0.1)岁,脑血管疾病3例,意外重伤2例,心血管疾病1例。
两组患者在年龄、男女比例、病情状况方面对比无较大差异(P>0.05)。
1.2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急救护理措施;观察组采取整体性急诊急救护理措施,具体护理措施如下:(一)电话信息护理:护理人员在接到急救电话之后立刻通过电话了解病患所在的具体位置以及患者的病情状况等具体信息,随后以最短的时间准备相应的急救药物以及做好出车准备。(二)途中护理:救护车发车后,护理人员在救护车上与患者家属的联系不能中断,可以通过电话告知患者家属对患儿进行一定的自救护理;若是患者那里有医疗人员存在,则保持急救护理人员与现场医疗人员的联系,并通过现场医疗人员了解患者的状况以及周围环境等具体信息,便于提前做好具体的急救准备。(三)入院前后护理:急救护理人员在接到患者后立刻对患者进行车上的急救护理工作,随后将患者的具体信息反馈到医院本部,让医院本部内提前备好患者的急救器械和急救药物,如氧气、推车等;入院后急救急诊护理人员需要短时间内对患者病情进行评估,并将其按照Ⅰ类(危急类)、Ⅱ类(重症类)进行分类,随后进行急救处理。(四)急救护理:对患者的各项身体数据进行严密监测,为患者建立静脉通路,并给予吸氧措施,随后使用早已经准备好的急救物品对患者进行急救措施。(五)分诊护理。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划分,重症类患者:严重创伤、外科急腹症等患者,病情变化非常快,外界因素对患者的影响较大;危急患者:患者的生命体征不稳定,有出血、休克等情况。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做好分诊工作,及时完成对应的准备工作。(六)做好临床急救辅助护理。及时给予患者氧气支持,建立静脉通道,做好病情的记录工作,遵守相关的急救规范开展相关的操作。在操作的过程中,要实现无菌,降低感染出现的概率。(七)做好交接工作。在抢救过程中,如果需要进行医学方面的检查,要做好科室之间的交接工作,医护人员要全程陪同。抢救完成之后,要将患者送到专科病房,接受下一步的治疗。(八)观察和记录患者的状态,做好心理护理方面的各项工作,减轻患者和家属的心理压力,提高急救的成功率。
1.3指标观察
记录两组患者的急救需要的时间,所需时间越长,说明患者存在的风险越大,对患者的积极影响越小。
计算两组患者抢救成功的概率,成功率=抢救成功例数÷总例数×100%,数值越大,说明急诊护理的效果越高。
1.4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20.0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率%表示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用t检验(x±s),当P<0.05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救治成功率、急救护理工作平均所耗时间
对照组救治成功率77.8%(35/45),观察组救治成功率95.6%(43/45),两组救治成功率差异显著(P<0.05)。
对照组急救护理工作平均所耗费的时间为6.4±0.2小时,观察组急救护理工作平均所耗费的时间为3.8±0.3小时,两组急救护理工作平均所耗时间差异显著(P<0.05)。
2.2患者家属护理满意度
观察组患者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
3讨论
急诊科每日工作量大,接诊各种疾病患者,若是工作发生疏忽,延长患者救治时间,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急诊科抢救危急重症患者需严谨、认真的对待,必须争分夺秒为患者争取更多的抢救时间,避免错过最佳治疗时间。
近年来,由于急救护理措施效率不高造成急诊危重症患者病情加重或死亡的现象日益增多,对急诊危重症患者而言,医院内急救护理工作的效率便是他们生命健康能否得到保证的最大因素。因此,医疗行业内对传统急救护理服务工作进行变革成为了诸多危重症患者及其亲属们热切的愿望,也引发了社会广泛的关注,整体性急诊急救护理干预也因此应运而生。
急诊科作为医院的重点并特殊的科室,其收治的患者均是病情危急并且病情变化快速的患者,主要承担对这部分患者的急救治疗。因此对患者及时高效的治疗与护理是保障急诊急救效果的重要保障,也是患者的生命健康与生命安全的重要保障。因此如何在对急诊危重症患者进行急救工作,并尽可能的提高急救的成功率是当前急救工作者重点关注的问题。
在整个急诊急救护理工作中,任何一丝失误的发生都会对抢救结果造成影响,为了有效确保患者生命安全,使其达到最为专业的急救,我们有必要在临床上应用整体性急诊急救护理模式,为抢救患者生命赢得时间。通过以上研究结果可以看出整体性急诊急救护理的应用具有绝对性的优势,因此建议在临床上积极推广整体性急诊急救护理模式。
结论
急诊危重症患者的抢救工作是医院中的重点工作,体现着医院的医疗水平和能力,在实际工作中,要争分夺秒,及时对患者进行处理,最大程度上保护患者的生命安全,提升抢救的效率。整体性急诊急救护理在临床中发挥的作用较大,对急救工作做出了明确的规范和指导,保护了患者的生命安全,降低了负面因素对患者的影响。在实际工作中,得到了很多家属和医生的认可和支持,所以在临床抢救工作中,要做好相应的推广。
参考文献:
[1]急诊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共识专家组.急诊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共识——标准化分级转运方案[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9,26(5):512-516.
[2]兰超,吕青,刘奇,等.体外膜肺氧合对非肺部原发性急诊危重症患者预后影响的Meta分析[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8,27(9):1019-1025.
[3]印翠.对急诊危重症患者进行整体性急诊急救护理的效果探析[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7,5(27):102-103.
[4]李海燕,文建英,冯碧霞,等.对急诊危重症患者进行整体性急诊急救护理的效果探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82):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