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不同护理方式在乳腺肿瘤放疗患者中皮肤损伤的效果

发表时间:2020/11/24   来源:《健康世界》2020年第20期   作者:很巴提·万里 阿里米热 ·亚森
[导读] 目的 分析乳腺肿瘤放疗患者皮肤损伤的有效护理措施,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很巴提·万里  阿里米热 ·亚森  
        (新疆医科大学第三附属肿瘤医院 新疆乌鲁木齐830001)

        【摘要】目的 分析乳腺肿瘤放疗患者皮肤损伤的有效护理措施,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8年1月- 2019年2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80例乳腺肿瘤放疗致局部皮肤损伤患者开展研究,依据护理方法进行分组,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各为4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则行针对性护理。对两组患者的局部皮肤损伤程度及放疗中断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皮肤损伤程度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符合统计学条件(P<0.05);观察组患者放疗中断率为5.0%,对照组患者为22.5%,组间比较差异符合统计学条件(P<0.05)。结论 乳腺肿瘤患者放疗中,给予患者针对性护理效果显著,是减轻患者皮肤损伤的关键,能降低患者治疗中断率,可予以推广应用。

        【关键词】放疗;乳腺肿瘤;皮肤损伤
           
            
        乳腺肿瘤是女性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近些年来发病率处于不断上升的状态。在临床治疗中,根治性手术是治疗乳腺肿瘤的主要方法,同时辅以放疗措施,对患者病情恢复有较大帮助[1]。但放疗具有明显的副作用,会对患者产生皮肤与精神上的损害。为分析乳腺肿瘤放疗患者皮肤损伤的有效护理措施,论文选择80例乳腺肿瘤放疗致局部皮肤损伤患者进行研究。组间比较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80例乳腺肿瘤患者均经过临床确诊,经过手术病理证实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符合本文研究对象纳入条件,患者均排除伴有其他重大心肺系统疾病。两组患者的治疗方法均采用手术根治性治疗和术后放射治疗的治疗方法。患者年龄34-59岁,中位年龄为55.3岁;病程1个月-半年,平均4个月。依据护理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各40例。两组的年龄、病情等基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的放疗部位均为胸壁、内乳区、锁骨上下,射线均选择使用60CO-γ线,联合6-12mev-电子线,所用放疗剂量为肿瘤量50Gy/5周。
        在护理方法上,对照组行乳腺肿瘤放疗常规皮肤护理,保持患者病房干燥、通风、洁净,定期更换床单、被褥等,使用柔软、舒适的床单、被褥等,以减少患者皮肤摩擦。定期观察患者肤色、疼痛感等状况,若发现异常情况或不适应情况,立即请医生进行诊治。观察组则行针对性护理,具体如下:在患者放疗期间,用温水软毛巾轻轻擦洗患者放疗野皮肤,动作轻柔,避免对皮肤产生二次伤害。擦拭干净后,将适量的皮肤防护剂涂抹在上,并进行充分按摩,促进皮肤充分吸收防护剂。防护剂是医院应用于临床的放射专用药品,其主要功能是预防和减轻放射性皮肤损伤,防护剂使用频率为每日2-3次。不可使用碘伏或酒精等刺激性液体,严禁使用化妆品等产品,以免对皮肤产生刺激作用。禁止用粘布粘贴皮肤,不可使用有刺激性洗剂清洗放疗区皮肤。如果患者使用皮肤防护剂仍旧没有效果,可选择使用维生素B12等药品,有助于加快皮肤愈合。患者在术后皮肤情况较差,往往要进行较长时间的包扎,这种情况下,患者的皮肤不易透气,同时局部血液供应淋巴回流也不良,因而极易发生皮肤受损。在患者放疗过程中和放疗后,指导患者保持放疗区皮肤清洁干燥,应用三乙醇胺乳膏涂抹皮肤,使用量为每日2-3次,目的是清洁皮肤,促进皮肤血流速度,使渗出物及时得到排除。同时,三乙醇胺乳膏还能促进成纤维细胞增生,增加胶原合成,具有良好的耐受性,且安全可靠。如果患者发生湿性皮炎,还要应用抗生素药膏以避免发生感染。对于干性反应患者,放疗后对皮肤受损处一般不需要处理,只需要保持皮肤清洁。对于溃疡出血患者,则需要采取暴露疗法,避免合并感染,要严格遵医嘱换药,并保持创面干燥。如果患者发生合并全身感染或出现其他严重情况,应当立即中断放疗,适当补液和抗炎,并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进行细菌培养。
        1.3 观察指标
        详细统计并比较两组患者的局部皮肤损伤程度及放疗中断率。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23.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P<0.05表示组间比较有价值。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皮肤损伤程度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皮肤损伤程度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符合统计学条件(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的放疗中断率比较
        在观察组患者中,有2例患者放疗中断,占比为5.0%,对照组患者中,有9例患者发生放疗中断,占比为22.5%,组间比较差异符合统计学条件(P<0.05)。
        3 讨论
        乳腺肿瘤是一种严重影响女性生活质量且危及患者生命安全的恶性肿瘤,尤其是绝经期前后的女性发病率更高,但近年来,乳腺肿瘤呈现出年轻化的趋势[2]。乳腺肿瘤多发于乳房腺上皮组织,病因尚未明确,但绝经前后雌性激素分泌异常是重要的危险因素,此外,乳房良性疾病、遗传因素等也是不可忽视的危险因素[3]。行根治术及放射性治疗是临床治疗恶性疾病常用的治疗方法,也是治疗乳腺肿瘤的有效方法。放射治疗是一种应用放射线辐射来治疗疾病的方法,在恶性肿瘤治疗中比较常用。这种治疗方法会给患者带来不良反应,如皮肤损伤便是一种常见的不良反应。如果患者皮肤损伤比较严重,会导致感染及放射治疗中断。因为放疗发出的射线会损害皮肤的基底细胞,导致患者皮肤形成皮肤血管栓,出现缺氧、缺血、坏死等,影响治疗效果,甚至使患者中断治疗。因此,在乳腺肿瘤患者放疗过程中,必须要加强护理,以有效地促进患者尽快恢复。在本文研究中,观察组患者采用了针对性护理干预,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皮肤损伤程度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符合统计学条件(P<0.05);观察组患者放疗中断率为5.0%,对照组患者为22.5%,组间比较差异符合统计学条件(P<0.05)。这提示针对性护理对乳腺肿瘤放疗患者皮肤损伤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综上所述,临床护理中,针对乳腺肿瘤术后放射性治疗的患者实施针对性皮肤护理干预,可显著减少患者的皮肤损伤,有效防止患者因严重皮肤损伤导致治疗中断,对提高治疗效果有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陈枫.对接受调强放疗的乳腺癌患者进行针对性护理对其皮肤损伤的影响[J].当代医药论丛,2018,16(22):281-282.
[2]王洪霞.乳腺癌放疗患者的皮肤护理分析[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7,2(52):140-141.
[3]杨启,陈元平.乳腺癌患者放疗后皮肤损伤的预防及治疗[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16(06):131-13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