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联合心理护理在骨髓移植患者中的护理效果研究

发表时间:2020/11/24   来源:《健康世界》2020年第20期   作者:张池
[导读] 目的:分析在骨髓移植患者护理工作中采用护理干预与心理护理对患者进行联合干预对于患者护理效果所取得的影响
        张池
        第四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    陕西省西安市 713700
        摘要:目的:分析在骨髓移植患者护理工作中采用护理干预与心理护理对患者进行联合干预对于患者护理效果所取得的影响。方法:在2019年1月~2019年12月期间医院收治的骨髓移植患者中选取8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列表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采用护理干预与心理护理进行联合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护理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数据显示,在疼痛情况方面,经过护理后,两组患者的疼痛情况均有所缓解,且研究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在心理状态方面,经过护理后,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均得到了合理优化,且研究组优于对照组,针对患者差异,以P<0.05,证明其在统计学中具有价值。结论:在骨髓移植患者护理工作中,通过采用护理干预与心理护理对患者进行联合干预,有利于实现患者护理效果的提升与改善,对于患者健康的恢复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值得推广。
        关键词:骨髓移植;护理模式;心理护理;疼痛情况;临床价值
        
        研究显示,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与优化,骨髓移植在临床医疗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从而有效提升了恶性肿瘤与白血病的治疗效果。然而,由于患者医疗知识水平相对较低,从而导致其在护理过程中容易滋生不良心理状态,进而造成护理依从性的降低,对于患者健康造成了极为不利的影响[1]。因此,有效推动护理工作水平的提升对于患者健康具有积极价值。本次研究针对在骨髓移植患者护理工作中采用护理干预与心理护理对患者进行联合干预对于患者护理效果所取得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现将研究内容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中,研究人员在2019年1月~2019年12月期间医院收治的骨髓移植患者中选取8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列表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男性29例,女性11例;患者年龄29~62岁,平均(46.21±2.41)岁;研究组男性25例,女性15例;患者年龄33~66岁,平均(45.82±3.04)岁;在基本资料方面,以P>0.05,证实患者组间差异无统计价值。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采用常规护理,主要工作内容包括做好骨髓移植知识讲解、开展患者生命体征监测以及对治疗注意事项进行告知。
1.2.2 研究组  采用护理干预与心理护理进行联合护理干预,主要工作内容包括:(1)医疗知识讲解:医护人员应对患者的相关知识进行合理讲解,以便帮助患者对疾病情况与治疗方案实现清晰的认识,以便促进护理依从性的提升;(2)落实化疗管理:在化疗过程中,医护人员应严格遵医嘱进行治疗药物的应用,与此同时,应引导患者增加饮水量,以便进一步实现尿液的稀释;(3)心理护理:在护理过程中,医护人员应积极加强与患者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从而减轻患者心理负担,以便引导患者实现积极心态的建立与完善;(4)落实患者疼痛护理:对于存在疼痛情况的患者,医护人员应有效做好患者注意力的分散,以便降低患者痛感,针对痛感较为强烈的患者,应积极做好与医生的沟通并做好镇痛药物的合理使用。
1.3 观察指标
        在本次研究中,将患者疼痛情况与心理状态作为主要评价指标,其中,疼痛情况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进行评价,量表满分10分,患者得分越高表示其疼痛情况越明显;心理状态使用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 SDS)与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 SAS)进行评价,患者得分越高表明其心理状态越差。
1.4 统计学方法
        在本研究中,研究人员采用统计专业软件SPSS22.0计算数据,其中,采用%代表计数资料,行χ2检验,采用(x±s)代表计量资料,行t检验,针对患者差异,以P<0.05,证明其在统计学中具有价值。
2 结果
2.1 患者疼痛情况比较
        在疼痛情况方面,经过护理后,两组患者疼痛情况均有所缓解,且研究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价值(P<0.05)。见表1。

2.2 患者心理状态对比
        数据显示,在心理状态方面,经过护理后,两组患者心理状态均有所好转,且研究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价值(P<0.05)。见表2。

3 讨论
        研究显示,在骨髓移植治疗过程中,多数患者在治疗后往往伴有疼痛问题,从而进一步促进了其不良心理的形成,对于患者健康的恢复与治疗综合水平的提升造成了不利的影响[2]。针对这一问题,研究人员表示,为了有效推动患者治疗效果的提升与优化,医护人员应合理做好对于护理工作的探索与优化。在护理模式选择问题上,经过大量实践,研究人员指出,通过护理干预与心理护理的有效结合,医护人员可以进一步实现对于患者心理状态的合理调整,对于患者疼痛情况的改善与负性心理的缓解具有积极价值[3]。
        本次研究表明,与常规护理模式相比,通过护理干预与心理护理的联合应用,患者护理质量可以得到合理的提升与优化。
        综上,在骨髓移植患者护理过程中,为了有效推动护理质量的完善,医护人员应积极做好护理干预与心理护理模式的联合应用与开展。

参考文献:
[1]阳婷.心理护理在骨髓移植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家庭医药,2019,(9):266-267.
[2]热米拉·艾尔西丁.骨髓移植患者的心理护理[J].家庭医药,2019,(4):336.
[3]王鲁星.研究护理干预联合心理护理在骨髓移植患者中的护理应用效果[J].饮食保健,2020,7(6):173-17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