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亚茹
河南省邓州市人民医院 河南省邓州市474150
摘要:目的文章主要针对我国国情的急诊危重症患者急救护理风险预警指标体系进行分析研究,为进一步建立相应的急救护理模式提供参考。方法在文献分析和专家小组讨论的基础上,应用德尔菲法对15名专家进行2轮问卷函询,对各项指标的重要性及可行性进行评价,以确立最终急诊危重症患者护理风险预警指标。结果2轮专家函询结果显示具有较好的权威性及协调一致性;2轮咨询问卷的有效回收率分别为93%和100%,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855与0.875,一、二、三级指标的重要性赋值均数分别为4.36~4.71、4.57~4.93和4.00~4.86,各级指标的变异系数范围分别为0.12~0.19、0.10~0.19和0.08~0.19。最终构建出包含3项一级指标、8项二级指标和41项三级指标的急诊危重症患者护理风险预警指标。结论急诊危重症患者急救护理风险预警指标体系的构建过程科学、结果可靠,具有较好代表性,可为建立相应的急救护理模式提供参考。
关键词:急诊;危重症患者;护理风险;预警;指标;德尔菲法
引言
护理不良事件分为不可预防性不良事件、可预防性不良事件两种类型。不可预防性不良事件多因患者自身病情变化因素所致,可预防性不良事件是指医疗护理行为不当因素导致的患者住院时间延长、严重并发症或患者伤亡情况。急诊就诊患者数量多且发病突然,是护理风险事件的高发科室,常见不良事件类型有诊断或治疗失误、院内跌倒及走失、药物不良反应、医疗器械损害、陪护不当、院内感染、保卫及信息泄露等不良事件。为进一步提升急诊患者护理质量及安全护理水平,我院加强了对急诊患者的风险护理干预,现报告如下。
1资料收集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者于2017年8月—2018年1月,通过电子邮件的方式分别进行2轮专家函询,第2轮函询问卷回收后,再次组织专家组讨论分析,最终确立急诊危重症患者护理风险预警指标。
1.2方法
(1)制定量化标准。以护士长为首成立安全管理小组,采用循证法整理急诊科护理安全相关的文献资料,结合实际护理工作情况,对现行的管理制度进行调整,尽可能将每个细节都划分明确,为进一步的量化评价提供基础。安全管理小组初步对各项护理安全问题进行分类,对可能存在的风险因素进行统计,制定具体的量化评价方法,并组织全科护士进行讨论,针对这些量化指标进行说明,征求护士的意见,强调护理安全管理的意义,实现管理层与一线护士的互动,将各项量化评价落在实处。在完成讨论后,安全管理小组整理意见,对量化评价标准进行进一步的优化,完成设计。(2)落实安全责任制。护士长要充分发挥管理职能,做好各级管理工作的安排,将量化评价内容融入到日常工作流程中,指导护士利用量化评价标准来评估日常护理工作中的风险问题。实行安全责任制,护士要按要求对日常护理工作中的各环节进行安全评估,将评估结果记录在安全量化登记表上,在发生护理缺陷时,与登记情况进行核对,对于已发现风险因素而未处理,或未能正确识别风险导致护理差错的,要提出批评,难免差错则不予追究。安全管理小组在这个阶段转入质控工作,协助护士长进行质控管理,确保安全量化管理方案的顺利推行。
(3)护理前对患者进行风险预警评估,根据不同风险等级进行针对性护理:①低风险患者做蓝色标记,表现为皮肤完整、仅有轻微不适感、发红现象,清洁时选择皮肤保护剂进行清洁,大小便后注意彻底清除排泄物;②中度风险患者做黄色标记,表现为局部皮肤剥脱、中度发红,选择乳液进行清洁,清洁后给予造口护肤粉及无痛皮肤保护膜喷洒;③高风险患者做红色标记,表现为皮肤大面积剥脱、呈暗红色、有渗出及水疱,根据创伤情况进行个性化护理,排便结束后以弱酸性湿巾清理排泄物,温水清洁皮肤,细致检查褶皱处残留,注意动作轻柔,2~3min干燥后使用藻酸盐敷料吸收渗液,再用水胶体作为二级敷料,水胶体敷料比创面大1~2cm。交接班时提醒接班护理人员高风险对象进行重点关注,增加探查次数,对便失禁次数较多患者采用造口袋收集大便,并进行饮食管理,避免由于饮食不当导致腹泻。
2结果
2.1函询专家基本情况与积极系数15名函询专家的平均年龄为(40.5±7.6)岁;副高及以上职称者5名,占33.3%;硕士及以上学历者6名,占40.0%;所选专家在急诊领域的工作年限均>10年。本研究中第1轮专家函询共发放问卷15份,回收有效问卷14份,有效回收率为93%。第2轮发放问卷15份,回收有效问卷15份,有效回收率为100%,从2轮问卷的有效回收率来看,专家的积极系数较高。
2.2专家意见集中程度及协调程度
①专家意见的集中程度:以各指标平均得分与满分的比值表示。指标设置中“重要性”满分为5分,对应指标的均数越大(>3.50),表示该指标越重要;对应指标与满分的比值越大,则说明为该项指标评满分的专家越多。本研究课题共设3级指标,进行了2轮专家咨询。第1轮专家咨询问卷包含一级指标条目3项、二级指标条目7项、三级指标条目40项,各指标条目的均值范围为3.64~4.94,均>3.50。第2轮专家咨询问卷包含一级指标条目3个、二级指标条目8个、三级指标条目41个,各指标条目的均值范围为4.00~4.86。可见,2轮咨询各指标条目均值均大于3.50,提示专家意见集中程度较好。②专家意见协调程度:采用变异系数(coefficientofvaria-tion,CV)与协调系数反映专家对各指标条目评分意见的协调程度,其值越小表示专家对该条目的分歧越小。一般要求各项指标变异系数小于0.25。协调系数用肯德尔和谐系数(Kendall’sW)表示,其取值范围0~1,波动范围一般在0.3~0.5。协调系数越大,且经检验后具有显著性,说明专家意见协调程度越好、一致性越高,表示专家评估结果可靠、准确。本研究2轮咨询的专家协调程度均较高。
3讨论
综合我院以往护理经验并结合相关文献报道发现,患者病情、遵医行为、护患沟通、护理人员水平等是影响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的主要因素,应从各方面针对性入手以降低不良事件发生风险,提升整体护理质量。作为危重症患者集中护理场所,ICU患者由于各类应激反应导致胃肠屏障功能受损、肠道菌群失调,造成肛门括约肌功能障碍,大小便失禁发生率较高,有数据显示,ICU患者大小便失禁率约为70%,是临床常见护理问题。随着住院时间、卧床时间延长,由大小便失禁后粪便水分浸润皮肤,破坏皮肤角质层及酸碱平衡,提供微生物防止增生必要环境条件,导致皮肤损伤发生率明显提高,其中IAD发生率可达50%~80%。因此,预防IAD发生是ICU临床护理重要工作。
参考文献
[1]汪学付.急诊护理风险管理现状与进展[J].齐鲁护理杂志,2011,17(3):46-48.
[2]潘婷,王晓娟,芦鸿雁,等.应用德尔菲专家咨询法构建急诊护理岗位价值评价体系[J].齐鲁护理杂志,2016,22(24):100-102.
[3]韩娟.急诊护理风险的影响因素分析[J].医药前沿,2016,6(32):206-207.
[4]黄燕平.对急诊危重症患者进行整体性急诊急救护理的效果探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5,13(21):58-59.
[5]黄明安,陆文婷.Delphi法在选取公立医院公益性评价指标中的应用[J].当代经济,2014,(2):156-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