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 力系统及其自动化技术的应用研究

发表时间:2020/11/24   来源:《当代电力文化》2020年19期   作者:甄珍
[导读] 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保障人们的正常用电,能够为社会的生活与工作提供稳定的能源

        甄 珍
        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康保县供电分公司  河北张家口  076650
        摘要: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保障人们的正常用电,能够为社会的生活与工作提供稳定的能源,电力系统作为日常生活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为保障其正常运行,就需要加强电力系统的建设,通过不断的研究建设来提升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当然,电力系统的稳定性不是简单的维护维修,而是当电力系统出现问题后,还能够稳定的运行,为电力抢修挣得时间。随着技术的升级,电力自动化技术出现在电力系统建设单位的视野中,电力自动化技术作为近年来逐渐兴起的电气先进技术,在电力建设中拥有出色的表现,电力自动化技术能够帮助提升电力系统的稳定性以及安全性,为电力系统的运行提供保障。供电单位利用电力自动化技术的优越条件,进行深入创新,不断优化自身的供电系统,强化技术人员的日常训练,不断提升供电系统的稳定性。
        关键词: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应用
        1导言
        随着社会对电力的需求在逐步增加,近代电力系统迅速发展,提高供电效率及供电质量是一个必然的目的,自动化技术的出现,为整个电力系统带来全新的活力。自动化技术已经应用在电力系统的各个环节开始应用,自动化技术能够有效的控制系统设备、及时发现分析并主动处理相关故障,这些措施使得电力系统工作效率、安全性以及稳定性得到大幅度的提高。随着计算机技术、自动化技术的不断更新,电力系统中所应用的技术也会跟随提高,因此,在我国不断发展的电力系统中,探索自动化技术的应用依然任重道远,但也同时说明了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是一项生命力长久的技术。
        2我国近代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概述
        电力系统主要由发电、输电、负荷三部分组成,与最初的电力系统相比,随着社会对电力的需求大幅度增加,电力系统的电压等级、发电量以及输电线路长度也随之大幅度增加,现今国内电力系统已经基本实现“户户通电”。同时,随电力系统的迅猛发展也引发新的问题,电力系统输电线路长度增加也意味着电力系统线路的分布更加广泛,线路地形更加复杂,运行维护的难度因此而加大,同时也造成运行维护难度增加。自动化技术可以对电力系统所存在的问题进行预警、监测,甚至可以主动解决系统在运行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来保护电力系统正常运行,由此可以看出自动化技术在电力系统中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是我国现存的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仍处于发展阶段,存在诸多问题,因此相关技术仍有极大的发展空间,可根据电力系统实际问题进一步采取针对性措施来进一步发展自动化技术,为此广大科研人员还需要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
        3自动化技术在现代电力系统运行中的应用优势
        第一,精准性显著提高。在现代电力系统运行中,使用自动化技术手段,极大程度提升了系统控制的精准度。在以往的电力系统运行中,参数的控制与调整,大部分需要工作人员手动完成,不仅增加了电力单位的工作难度,还极容易导致工作过程中出现错误。而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大幅度降低了电力单位人员的工作量,并使电力系统控制的精准度得到提升,提高了电力系统运行过程中的安全系数。第二,实时全天候监控。通过自动化技术的实时监控功能,能够对电力系统的各项数据进行全天候监视与控制。一旦监控系统发现电力系统中的某项数据超出标准范围,就会立即停止运行,并在第一时间内向电力单位的工作人员发出警报,为后续的维修工作提供有利契机。全天候实时监控为电力系统的运行安全提供了有效的保障,降低了各项事故的发生概率。第三,反应时间变短。当电力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因工作需求要调整某些参数时,使用自动化技术手段,能够缩短电力系统的反应时间,使电力系统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相关操作步骤,为电力调度工作提供了便利。除此之外,当电力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出现突发状况,需要立刻停止运行时,自动化技术的投入与使用,也能够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这项工作,大大降低了运行过程中的风险。


        4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技术的应用
        4.1仿真技术
        电力系统日常运行期间,相关人员需要以模拟、检测为途径,判断电力系统运行实况,以便于及时发现系统运行故障,排查安全隐患。而传统系统监测方式较为复杂、工作效率低,容易产生较大数据误差。但在电气工程自动化技术中,仿真技术能够在系统状态观察中,确保人员监测效率。该技术在应用时,可借助计算机中的用户IP协议,推进系统运行中的数据传输工作,并将数据高效传输至供电单位内部,便于电力系统管理人员结合数据指标,掌握系统运行信息,若出现异常情况可及时处理,保障系统稳定运转。除此之外,仿真技术在电力系统监控中,具有明显的动态性、实时性特点,能够有效提升系统应用水平,减少系统运维次数,控制系统运维成本。
        4.2PLC技术
        PLC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PLC技术融合了计算机技术和继电控制技术,在众多技术的支撑下,能自动化运算、编程以及记录电力系统的指令,使得电力系统的运行更加灵活,同时也能有效降低电力系统的运行成本。将PLC技术应用于电力系统中,其优势具体如下:首先,应用PLC技术,能自动化采集,并整合分析相关数据信息,并展开传递工作,提升电力系统的自动化、智能化发展水平。其次,在PLC技术的支撑下,使得电力系统的自动化技术顺利控制效果有效提升,在电力系统运行的过程中,通过对系统单独模块信息进行控制,进而实现通信连接信息总线,能更好地保障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再次,应用PLC技术,能实现对电力系统的温度、压力以及流量等一系列参数的有效控制,并通过模拟闭路控制,实现对电力系统各环路的有效调节。最后,应用PLC技术,在接收输入、输出信号的基础之上控制电力系统通电开关,有效降低电力系统在运行的过程中对能源消耗量。
        4.3电力自动化补偿技术
        我国耗电量不断增加,同时也随之改变整体负荷,电力企业需要提高电网功率因数,保障误工补偿的高效性,降低电能损耗,发挥智能化设备的作用,使电网工作效率不断提高,满足用户电力需求。在电力工程中原来主要是利用低压无功补偿技术,利用三相电容采集信号,三相的无功补偿需求是不同的,利用低压无功补偿技术不利于平衡电压,同时也不利于监督检测配电工作,不利于发展电力工程。利用电力自动化补偿技术,可以优化低压无功补偿技术,结合动态补偿和固定补偿,有效监控负载变化过程。联合分相补偿和三相共补,工作人员需要根据电网负载,合理利用分相补偿方式,提升电力系统的稳定性,使电网经济性不断提升,维护三相状态的平衡性。
        4.4数据监控技术
        二次设备作为电力系统生产运行的重要保障,能够对电力单位的一次设备,进行监察、测量、控制、保护和调节,对电力资源的正常生产与传送起到监察作用。自动化技术应与二次设备进行融合,提高二次设备的使用性能,使二次设备在电力系统的运行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另外,将自动化技术应用到二次设备中,还可以提高二次设备自身的安全性与稳定性,减少故障的发生概率。
        结束语
        总之,电力自动化技术可以保障电力工程的稳定性。电力企业需要不断优化电力自动化技术,节省电力企业人力资源支出,降低工作人员的工作压力,使电力工程自动化水平不断提升,保障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杨肇辉.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技术的应用探讨[J].科技展望,2015,25(25):66+68.
        [2]刘晋东.电力工程中电力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刍议[J].科技传播,2015,7(24):87+91.
        [3]徐敏.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技术的应用[J].科技传播,2013,5(23):130+122.
        [4]马涛.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技术的应用探讨[J].中国科技投资,2013(26):9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