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兰芳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瓦提水利枢纽管理局
摘要:互联网下的电力系统运维管理可以实现管理质量的高效化和标准化。因为电力系统在技术规范、技术架构、运维流程方面的一致性比较强,因此可以通过互联网模式来实现异地标准管理。通过互联网下的运维管理能够使相应的服务价格大大降低,通过在线管理,能实现过程的可视、可控、可复现。利用互联网下管理模式,能够有效提高管理工作效率,能够有效实现对过程的可视、可控、可复现等管理。基于此,本文阐述了互联网的主要特征以及电力系统信息化发展过程中的运维管理制约因素,对互联网下的电力系统运维管理措施进行了探讨分析。
关键词:互联网;特征;电力系统;运维管理;制约因素;措施
电力系统运维工作主要包含对故障的处理,进行业务的受理,进行相应的变更操作以及对设备设施等进行日常的维护和巡视。互联网下的电力系统运维管理必须要向信息化方向发展,只有实行信息化才能够提升电力系统运维管理水平。因此为了保障电力系统的可靠运行,以下就互联网下的电力系统运维管理进行了探讨分析。
一、互联网的主要特征
互联网作为当前信息化发展的核心特征,其与教育、工业、商业、金融业等方面进行了全面融合。互联网使信息之间相互关联,降低了信息共享的成本和距离,形成了一个既竞争又合作、既独立生存又开放包融的“有机生态圈”,这使得信息的交流更加快捷和普遍。互联网可以基于大数据进行定量分析可以帮助单位推测发展趋势、获得确定事实、优化资源整合平台。其特征主要表现为:(1)开放生态。实行更加开放的局面,创造开放生态。互联网产业的重要特征就是生态化的运营,生态化运营是指减少传统环节,实现产业环节的有机结合,创造有利于革新的平台。实现市场指向的科学化运营,让每一个参与市场的主体都能创造出最大的价值,不局限于传统的生产环节。让新奇的想法有生长的空间和成长的机会。(3)连接一切。互联网的渗透性是其独特优势,互联网通过其强大的互动性,连接起拥有互联网的主体。连接的用户更多,产生的价值更大,互动的信息就更多。使互联网用户的群体越来越多,关联程度越来越紧密是互联网模式的具体目标。
二、电力系统信息化发展过程中的运维管理制约因素
1、运检模式因素。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用电量大幅上升,电力系统运行负荷变大,电力企业的工作量也日益增长,致使管理疏忽,出现了很多不完善的地方。检修工作没有合理的运行模式,检修人员没有明确的工作任务,完全跟随自己的想法进行工作,很多设备运行情况良好,工作人员却频繁的检查,影响了设备的正常运行,更是导致原本没有问题的设备在一次次检修中状态变差,留下很多安全隐患。而一些设备存在问题,长期处于非正常工作状态,但检修人员却并未处理,整体检修工作一片混乱,电力系统的运行效率没有保障。
2、人为因素。在电力运维过程中出现故障的部分原因,主要是人为因素导致。在进行变电运维过程中,一部分的管理人员由于缺少相应的安全管理意识,对于变电运维管理工作并没有良好的重视,后期不能按照相关规范来约束相关的环节管理活动,以此会存在一定的监督不到位情况,此类现象也会导致变电运维的质量受到一定的波及。后期一些电力企业如果不能落实各种变电运维的管理制度。在实际电力系统运营过程中缺乏相关的工作考核制度,就会使很多管理条约如同虚设,起不到关键性作用,从而出现混乱管理的情况。
另外一些电力企业经过长期管理,虽然会对常见的故障进行经验总结和预备案,但是很多的单位仍旧没有建立非常完善的防范体系,因此导致安全隐患仍旧存在。
3、资金因素。对于电力企业来说,推行信息化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性工程,在这其中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才能够获取一定的经济利益。目前很多的企业在前期的资金投入中基本上都是依靠自身资本的累积,并没有一定的政策扶持以及其它一些资金渠道的支持,所以就造成了投资力度不足,影响到了信息化的发展速度。因此其经费的投入力度也造成了信息化发展受到制约的关键因素,目前电力企业中信息化的发展必须要依靠强力的资金投入,相关的政府部门以及社会中其它一些具有雄厚资金的企业要能够抓住其发展的优势,加大对电力企业信息化发展的投资力度,使其发展速度能够得到提升。
三、互联网下的电力系统运维管理措施
1、合理整合分配层级。国家电网为实现企业业务能为高级管理层内所广泛熟知,从管理角度和信息角度着手,将数据流向主干网聚集,实现对人、财、物的集约化管理。因此,未来通讯需求将向高级管理层和底下业务员操作层分化,因而合理整合各层次自建的需求是非常必须的。至于底层业务操作层的信息沟通往往需要实时、动态的,因而动态分配成为扁平化网络管理的有效方法.内网外网资源的融合。
2、加强内外网之间的融合。一方面电力营销中的需求侧管理、电网客服和电商、大数据社会服务等一系列具有互联网+的特色业务己在电网行业快速兴起,但内外网信息的物理隔离,造成广大用户使用困难,且信息交互手段贫乏。另一方面,电力生产和电网业务越来越依赖于网络运营商。
3、前后相关设备的融合。业务的网络化必然会促使企业相关设备的计算机化。这些年来,企业往往通过手工整合系统中相关的信息来辅助企业生产发展,但是这样的物理融合并没有得以广泛应用与发展。它并非因为其存在技术障碍,主要是因为电网业务一直延续使用了数十年的集中调度控制方式,对分布式的智能决策和控制缺乏需求。由此可见,电力通信网,特别是末端的设备接入网,将呈现通信设备与电力装备、信息采集设备、控制装置深度融合的格局。
4、自动化资源调度。随着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和移动互联等新兴业务的发展,未来的网络对于实时化、移动化、可扩展性和体验保障都有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快速应对新业务给网络、业务带来的挑战,如何解决现有网络、业务系统遗留的问题,如何面对前所未有的运维管理难度和复杂度,都是自动化运维要解决的重要内容。自动化资源调度管理通过获取监控数据并实时匹配调度措施的方式,实现对资源的实时调控。主要包括弹性伸缩管理和智能迁移管理。(1)弹性伸缩管理。弹性伸缩管理指信息系统使用资源能够根据当前虚拟机自身计算资源、虚拟机集群和应用的负载情况,通过加载对应调度措施,实现包括CPU 核数、内存、磁盘空间和网络限速等资源自动调整,以满足系统可用性的要求。(2)智能迁移管理。智能迁移管理指使用自动化运维工具自动迁移功能,资源调度模块能够根据当前业务主机集群的负载情况,依据生效的虚拟机智能迁移措施实现业务系统智能迁移,包括负载均衡调度和经济运行模式调度。可以使用自动化运维工具的各种措施调整,系统运行模式通过资源调度模块动态调整各物理服务器计算资源使用情况,通过匹配智能调度措施,将负载过低的物理服务器中运行的业务进行迁移、集中,并关闭空转服务器。
结束语
综上所述,电力系统运行异常会给电力企业经济效益带来严重影响,还关系到电网运行安全,所以必须做好电力系统运维管理工作。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互联网下的电力系统运维管理日显重要,因此对其进行分析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曹钟.电网变电运维技术与管理探讨[J].山东工业技术,2017
[2]魏健.关于电力系统中变电运维技术的探讨[J].中国战略新兴产业,2017
[3]吴金文等.探析电网系统变电运维的安全风险及其管理策略[J].水电水利,2018,2(12).114-115
[4]牛海涛.互联网背景下电力系统的运维管理[J].当代电力文化,201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