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春龙
身份证号码41130219811210**** 河南郑州 450000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和科技的快速发展,建筑行业也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而混凝土作为建筑施工中不可或缺的材料,对整个施工有着重要的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可以直接作用在整个工程的质量上。混凝土浇筑技术则决定了混凝土的各项性质,因此对于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研究十分有必要。
关键词:建筑工程;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难点分析
引言
现如今,混凝土已经成为了建筑工程施工中不可缺少的建筑材料,而其浇筑技术的实践应用也已经成为了施工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面对瞬息万变的行业发展环境,施工单位需要加强这方面技术的分析研究,以确保能够在现有基础上提高工程质量。日常施工中,需要集中力量解决好混凝土原材料质量控制方面的问题并明确技术要点,使其浇筑技术可以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1建筑工程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难点分析
①混凝土浇筑难点。就目前我国建筑工程建设水平分析,针对混凝土的浇筑工作,其已经取得了相对良好的效果。但是,因为建筑工程整体的规模较大,项目十分复杂。所以,在混凝土浇筑期间,其存在的问题也非常多。对于混凝土浇筑工作而言,在具体的浇筑时,必须要强化对混凝土标号的重视,能够依照相应的顺序开展。同时,在对钢筋数量较多的施工部位开展混凝土浇筑时,应该让专业的施工人员借助较为专业的设备进行操作,以确保可以进一步的对混凝土浇筑质量进行提升,有效规避混凝土浇筑不符合相关标准的情况,全面提升浇筑的效果。②混凝土处理难点。对于建筑工程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难点来说,其除了浇筑难点以及搅拌难点之外,还有混凝土处理难点。通常情况下,在对混凝土进行处理的过程中,需要对整个方案流程进行科学的设计,确保浇筑工作的开展能够十分连续,不会存在间断的现象。同时,当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应该及时的开展刮平处理,以便混凝土的表面不会存在凹凸不平的问题,全面提升建筑的美观性。此外,在对混凝土进行处理阶段,应该有效的对施工人员进行协调,让其可以严格的依照工作流程进行作业,时时的对施工人员操作行为进行规范和指导,保证混凝土处理的质量,从而进一步的对混凝土处理效率进行提升。
2建筑工程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优化措施分析
2.1优化混凝土配置技术
技术优化与质量管理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在此种情形之下,要注重混凝土配置技术的优化,科学的加强混凝土材料的保养和性能的安排。首先,我们在对不同的原材料进行了解和安排的过程中,要针对质量需求,在对水泥等相关的性能成分进行检验的过程中,严格的把握材料的级别,制定泥土的指标等,以更好的对原料的质量可靠性进行保障。其次,在实际对混凝土配置工作进行把握的过程中,要使用专业的仪器设备对配比标准性进行严格的把握和控制。根据材料质量管理需求,保障整个混凝土的使用性能。再次,在对混凝土进行搅拌的过程中,要结合投放和搅拌的顺序,严格的对各个细节进行把握。最后,根据施工的需求,结合坍塌实验对技术标准进行检验,这样可以避免资源的二次浪费。
2.2梁板浇筑
在实际的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不同的建筑梁板会有不同的混凝土浇筑方案,为了保证浇筑效果,在进行梁板浇筑时要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择梁板,之后再根据梁板设计混凝土浇筑的方案。对于肋型楼板要采用赶浆法按照阶梯式分布进行分层浇筑,快要浇筑到楼板的位置时,再对楼板继续进行下一层的浇筑。除此之外,要注意梁板的厚度要小于实际铺设的高度值,这样才能保证压实的方向和浇筑的方向一致。工作人员在开展振捣施工时还要积极移动相关的标志物,将混凝土板的实际厚度维持在一个科学、合理的范围内,有效保证和提升建筑工程的质量与安全。
在进行压实操作时,通过控制振动的强度和频率可以对压实进行调控,从而确保良好的压实效果。压实工作完成之后,应采取尺刮的方法对表面进行平滑化处理,使浇筑后的平面呈现出一种平滑的状态,提高混凝土浇筑工程的施工质量与施工水平。
2.3剪力墙与桩基浇筑技术
①剪力墙属于建筑框架结构中的核心部分,在混凝土浇筑工作中,应该合理使用分段分层技术进行施工,通过流水作业的浇筑方式,在保证准确操作的基础上,最大程度上提升浇筑的严密性与稳定性,确保其强度符合标准。剪力墙浇筑工作中,应该重点关注板结构、框架、梁柱部位的浇筑质量,准确地开展浇筑施工,确保其质量符合相关标准;②桩基结构浇筑施工中,应该积极采用先进的浇筑施工技术,将平仓、振捣、独立性施工作为主要原则,安排专业人员开展工作。首先,使用定型模板之前,应该在其中合理地涂刷脱模剂,确保表面的光滑性与清洁度,反复性地进行模板边线的检查,保证其符合具体的施工技术要求;其次,对于关键性的部位,应该严格进行浇筑强度与速度的控制,细化工艺技术,编制出较为完善的工艺技术方案,在科学施工的前提下,勇于创新工艺技术,提升浇筑施工的技术水平;最后,还需对现场的温度、湿度进行合理控制,根据标准要求施工,合理采用冷却通水的方式进行处理,从根本上预防因内、外部温差过大出现裂缝问题。
2.4施工缝与后浇带技术
施工缝与后浇带施工中,必须要合理地使用先进技术。在混凝土浇筑环节中,施工缝属于常见现象,因为施工时各个结构之间需要设置缝,其实并非真实存在的缝隙,而是浇筑过程中某些混凝土的浇筑时间超出之前混凝土初凝的时间,先后浇筑的区域就出现了结合面,有施工缝。受设备因素、人员因素与材料因素的影响,难以一次性地进行大面积浇筑处理,此阶段就需要预设施工缝,以保证整体结构的质量。首先,需要确保施工缝的宽度符合要求,预留足够的宽度,不可以有杂物,应该满足清洁要求;其次,后浇带区域的浇筑中,为预防出现收缩不均匀裂缝或温度裂缝的问题,应该按照具体的施工标准,在建筑墙体结构、底板结构与梁体结构方面设置临时性的施工缝,暂时地将其分成很多部分,在内部收缩之后,再进行临时性施工缝的浇筑与振捣处理,这样能够形成质量较高的整体结构;后浇带浇筑施工需选择温度较低的时间段;一般情况下,室内的后浇带宽度为30mm,室外的宽度为90mm。
2.5科学的对浇筑技术进行完善
为了可以进一步的对建筑工程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水平进行提升,有效的规避各类施工问题,还应该对钢膜处理进行优化,进一步的对浇筑技术进行完善。在实际的施工阶段,应该对基础准则进行了解,侧重技术规范检验,能够对更新的技术标准以及技术种类等进行严格的控制。同时,在对混凝土浇筑工作进行开展过程中,应该对浇筑的高度以及时间进行严格的管理,如若出现了不良的情况,必须要及时的进行解决。当然,在进行混凝土浇时,浇筑面板等相关技术应该严格的依照规范进行,可以科学地对振捣手段进行创新,以确保可以更好的将振捣器作用发挥出来,全面促进建筑工程混凝土浇筑施工质量提升。
结语
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企业应该重视混凝土浇筑技术的应用,总结相关经验,按照混凝土浇筑的特点和实际情况,科学地应用浇筑技术,发挥分层分段浇筑技术、振捣施工技术的积极作用,在确保整体结构浇筑质量的情况下,如果发现有裂缝问题,必须要合理地进行处理,以达到预期的施工技术应用目标。
参考文献
[1]郭荣俊.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研究[J].建材与装饰,2019,33(30):54-145.
[2]龚挥富.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研究[J].大科技,2019,11(32):284-344.
[3]童开畴.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J].建材与装饰,2019,14(28):5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