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相哲
身份证号码:41133019880502**** 河南郑州 450000
摘要:当前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发展速度不断加快,大量的建筑工程被建设起来,推动着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缓解了城市内部人口的居住压力。众所周知,建筑工程的地基施工是保证结构主体整体安全性和稳定性的重要保障,因此在建筑深基坑施工过程中,必须要对每一项施工技术的应用加以充分重视。对于一些高层建筑工程来讲,深基坑施工深度相对较大,在施工过程中必须要通过基坑支护技术的合理运用,保证基坑施工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关键词:建筑工程;深基坑;支护技术
1建筑工程中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的概述
1.1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作用
建筑工程中深基坑支护的目的就是为确保地下结构施工时基坑内人员及施工设备的安全,并稳定基坑周边环境,以此来确保建筑工程能够顺利实施。该技术与传统施工技术相比较,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有着很大的优势,在建筑工程中能够为建筑起到良好的支撑作用,同时还能够有效提升建筑物的高度和承载能力,从而确保施工建筑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1.2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要求
在建筑工程施工中,深基坑支护结构比较多样化,而且施工技术与传统施工技术也有所不同,所以在建筑工程施工中要根据深基坑深度、水文环境以及城市规划等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案。第一,使用深基坑支护技术施工之前,要对施工项目进行有效的考察,根据施工项目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施工,采用合理的深基坑支护结构与施工措施;第二,施工人员在施工前期要到达施工现场对气候条件和地质特征进行详细的勘测,并对其进行有效地分析,使其能够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案和施工措施;第三,随着建筑行业的发展,需求的增长促使深基坑支护技术不断地改进,在建筑行业中不同的建筑工程有着不同的施工方式。所以,在建筑工程的深基坑支护施工中要严格遵守各项施工流程,并定期监测施工支护结构及周边环境的稳定性,确保施工进度和施工质量[1]。
2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领域的重要性
基坑支护施工技术实施需要两阶段,首先需要完成基坑支护体系设计,合理和完善的基坑支护体系设计是地下工程建设的雏形,是实施地下工程建设的引导纲领。施工和土方开挖属于第二阶段,根据支护体系设计,确定合理和适合建筑施工地貌结构的施工计划,进行施工和土方开挖。看似简单的两步骤,实则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地质探测和岩土工程衡量是支护施工技术的关键,需要专业的工程技术人员进行技术支持。虽然基坑支护体系是临时的地下工程辅助工程,但是地下工程是施工的第一步基础建设。合理的基坑和基槽确定了建筑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基坑和基槽的施工却是高难度的施工技术。尤其是深基坑,超过5米的坑深,在开挖前必须考虑地质和环境等因素。因此需要高精度和合理的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支撑,由此可见基坑支护施工技术在建筑行业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3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
3.1混凝土灌注桩技术
深基坑支护中混凝土灌注桩技术比较常用,需要施工人员熟练掌握操作技巧。目前建筑工程深基坑支护作业有既定流程,混凝土灌注桩技术也是如此,操作流程如下:第一,保护基坑壁。施工的准备阶段需要对建筑工程施工现场进行勘察,重点保护基坑壁,以此提高基坑壁稳定性。第二,基坑壁的加固施工。建议采用混凝土材料,当基坑壁的坚固性能达到一定要求之后,可以开始灌注孔施工。第三,灌注孔施工。根据施工设计方案设计柱列间隔,并且严格检查孔道,确定孔道内没有堵塞物就可以进行后续环节的施工。
3.2土钉支护施工技术
这一施工技术的应用主要是为了确保施工土体的稳定性,而技术实施的媒介则是借助土钉与土体间的作用来实现的。究其土体产生变形的原因,其是因在弯矩与拉力的共同作用下而产生的,所以,在实际进行这一施工设计的过程中,该施工技术的应用则要以相应施工标准与实际施工状况来实现对土钉抗拉力与强度的科学设计。在实际进行施工的过程中,需要以土钉拉拔实验的落实为基础,对相应的拉拔力进行测试与验证,在通过第三方检验的基础上,针对相应的灌浆问题进行严格控制,强调相应力度的合理性以及使用量的科学性。针对孔的深度问题,要以钻机的长度为基础进行计算,而对于灌浆液配比问题,要针对相应水泥与石灰的比例进行试验,并实现外加剂的科学使用。在进行灌浆作业的过程中,要以重力来进行灌注,并且要在浆液在凝固之前实现一到两次的补浆。
3.3土层锚杆施工技术
在实际落实这一施工技术的过程中,借助锚杆钻机的使用进行灌浆并要完成钢丝绞线的贯穿,在此基础上进行补浆作业以满足施工设计要求。在实际施工的过程中,首先对于测量人员而言,则需要按照设计要求来确定相应锚杆位置,并对锚杆布局与本身质量进行检验,确保完善落实相应的准备工作;其次,在进行钻孔时要以设计要求为标准,确保钻孔深度的合格,并对锚杆进行检查后在确保不存在问题的基础上进行作业。在此过程中,要落实相应的记录工作,同时要针对实际施工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进行及时解决,在明确解决措施的基础上来继续施工。再次,在水平方向孔距的设置上,要求要按照规定实现对这一误差的有效控制,一般在50mm这一范围内,对于垂直方向的误差要求要控制在100mm以内。最后,要求要针对注浆材料配比、搅拌工序进行严格把关,同时,要以张拉设备的完善布置来支撑张拉锚杆技术的落实,并要对相应的拉力值与强度等进行规范与约束。
3.4连续墙支护
连续墙支护的主要作用在于截断地下水,周围土体侧压力,为基坑内施工创造条件。在设计连续墙支护过程中,要对连续墙支护施工流程做详细设计,以保障连续墙支护的施工质量。在施工连续墙支护的过程中,要注意修筑导墙,确定导墙的修筑位置,防止松散土层以及地下水对其产生严重影响,并控制导墙深度与高度,将其深度控制在1.2m-1.5m的范围内,将其高度控制在高出地面的10cm-15cm的范围内。而且,也要注意进行泥浆护壁、成槽施工以及水下灌注混凝土,根据实际施工需求选择泥浆使用方法,充分发挥泥浆的靜水压力作用,以实现对渗水现象的有效防止以及对施工壁面的稳定;根据实际地质及地质环境条件合理选用成槽机械,控制槽段单位长度,将其控制在6m-8m的范围内,并控制槽内泥浆比重,使其不大于1.3。
3.5护坡施工
要想加强基坑支护稳定性,护坡桩施工关键技术的应用非常必要。护坡桩施工的核心是钻孔压灌,施工流程如下:第一,采用混凝土加固护壁,在无砂混凝土中掺加碎石,在施工现场搭建桩基础结构。第二,桩基础结构搭建结束后,随即开始钻孔作业。钻孔过程中需要先确定钻孔位置,并做好处理工作,如果螺旋钻杆已经到达指定位置,可以在孔内灌注水泥浆。第三,水泥浆灌注期间的灌注速度、方向是重点,钻杆按照自上而下的顺序,匀速提升灌浆速度,灌浆厚度符合预定标准时可以停止灌注。第四,在深基坑内部填充骨料与钢筋等材料,通过高压作用灌注混凝土,构成稳定性强的护坡桩,加固深基坑。
结束语:
综上所述,要根据建筑工程的具体性质,结合其施工的具体要求,重点对深基坑支护技术的应用现状、变形监测问题等进行分析,提出相关技术应用方案,为相关领域技术人员开展工作奠定坚实理论基础。此外,在深基坑支护施工中占据重要地位的安全监理工作业,不仅是提升支护施工技术应用质量的前提,也是完善深基坑支护施工关键技术体系的重要目标。
参考文献:
[1]陳亮,陈爽,董行.土建基础施工中深基坑支护技术工艺分析探讨[J].绿色环保建材,2020(6):152-155.
[2]方敛拓.探析建筑施工中深基坑支护技术要点[J].建材与装饰,2020(14):9,12.
[3]朱小安.PCMW工法与旋挖灌注桩深基坑支护对比研究[J].广东土木与建筑,2020,27(5):21-2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