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振
身份证号码:14230319840916**** 河南郑州 450000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迅猛发展,城市建设的速度也在不断加快,虽然城市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果,但同时也伴随许多不合格建筑的出现,如豆腐渣工程,建筑工程的质量成为社会关注的重点问题。要确保建筑工程的质量,就必须要全面充分地了解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建筑工程的设计和施工都需要在施工场地的岩土和地基情况了解的基础上开展,这样才能增强建筑施工设计的科学合理性,提高对建筑工程施工进度和质量的控制水平。若是缺乏科学合理的岩土勘察和施工处理,盲目进行建设施工,就可能会留下安全隐患,从而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或是威胁到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
关键词:建筑工程;岩土勘察;施工处理技术
1城市工程项目的特征
1.1地域化。城市工程的施工本质就是针对城市建筑进行多种施工,施工的环境都是基于地区的土质环境,由于地域的差异性,导致岩土的特点及稳定性存在差异性,因而对于建筑工程来说,无论是在施工的标准、施工的手段以及施工的规划都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因而对于岩土工程项目来说,往往存在地域化的特征。
1.2潜在性。对于多数城市工程来说,一般主要涵盖桩基、地基、地下以及墙面施工环节,无论是何种环节,都存在潜在性,也难以得到监理与管控。特别是在施工流程出现意外或者隐患,都很难察觉,更谈不上及时采取科学的处理方案了,即便是及时发现,往往需要一定的周期进行核实,这也导致重要问题处理存在延期性。
1.3依附性。对于城市工程来说,工艺过于繁琐,涉及的技术宽泛,因而对于施工人员以及规划人员的职业素养与专业素养具有严苛的要求,这也导致整体工程施工过于依附于施工人员的职业素养与专业技术水平。
1.4不定性。岩土工程的不定性主要表现为岩土特点的不定性,特别是岩土土质会因为施工导致稳定性下降,因而施工的安全性也是不定的,特别是无法在勘察或者施工前精确了解到岩土的结构情况以及质变情况,因而要保证施工的安全性与可靠性,仅仅只能通过降低这种不定性对施工流程以及质量带来的不利效果。
2岩土工程勘察的内容和准备
2.1岩土工程调查的内容。建筑工程的岩土勘察贯穿整个工程,为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提供了全面的岩土工程数据。岩土工程勘察的主要内容包括:地形测绘、岩土钻探、野外试验、室内岩土试验和数据分析。做好岩土工程勘察工作,能为工程基础的设计和施工提供有效的依据,有效保证施工过程中地基的合理性、经济性、安全性和合理的工期。
2.2岩土工程勘察的准备工作。调查前需确认相关文件,熟悉调查大纲,提前规划调查区域,做好布局。在实地了解遗址的水文和气象条件、该地区的地质和地震条件,并结合建筑物类型和承载边界,列出具体的勘测内容和标准。对特殊地质条件或者有特殊要求的建设项目,应当在以上准备工作的基础上,细化特殊要求,做好岩土工程勘察准备。这是后续工作顺利开展的基础。
3岩土勘察工作所存在的主要问题
3.1技术问题。城市建筑工程的面积通常较大。因此经常会遇到各式各样的土壤结构,不同的地质结构由于其风化程度,和软硬程度大不相同,经常会给岩土勘察工作带来较大的困难。岩土勘察工作中。通常首先需要探明施工地区的地下空洞,地下水以及地底所埋藏的不明物体。由于岩土的参数上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而部分地区的地质结构极为复杂,勘察人员难以或无法获取原本的岩土,在部分土质过于松软的地质条件区域,岩土参数难以准确控制,会对勘测的结果造成精确的影响。其次,由于现在城市建设对于建筑物抗震能力要求不断提高。与较高的抗震能力相对应的技术却相对落后。导致勘测工作进行困难。
3.2人员问题。由于我国近年来城市化进程速度相当之快,相关从业人员素质和技术能力存在着水平不统一的情况。部分工作人员存在着技术知识理解不到位、技术能力未能同城市建设规模和新要求一同跟进。同时在勘查工作的进行中,不同的员工对于勘察施工有着自己的理解和观点,对于存在的岩土问题难以达成共识,这就导致解决的方案难以制定和落实。阻碍工程的进行。部分技术人员没有经过深入勘察和广泛采取材料,凭借自己对当地地理环境的熟悉和经验进行数据推断,导致分析结果缺乏科学性。
4建筑工程岩土勘察和施工处理技术分析
4.1岩土勘察内容
岩土勘察工作主要包括三部分,一是勘察地质特征,二是地下水文情况,三是岩土分层和物理特性。一方面水文的勘察主要是通过勘察全面了解地下的水文地质特征,获取水文情况的相关参数,对于较为复杂的特点需要做好标记工作,同时要重点分析地下水(地下水动力、腐蚀性等)对岩土和建筑的影响,对容易出现的问题制定出有效的防治措施,此外,对于施工技术和方式需要在水文环境的勘察和分析基础上针对性地加以改进和完善。另一方面,岩土勘察需要确保勘察的准确性和有效性,一是要勘察岩土的结构和物理特性,为设计和施工提供数据参数;二是对于现存的岩土层要加以分析,了解原有的旧河道和可能存在的施工残留物、墓穴、防空洞等,看是否对施工会造成影响,做好外业勘查记录工作;三是要全面勘察建筑物的周边环境,为边坡的稳定性和放坡开挖可能性的评估提供参数、依据,以便防护结构方式的选择、材料规格的确定和防护的相关工作开展;四是要勘察分析影响建筑工程的不利地质因素,如泥石流、滑坡、沉降或是特殊性岩土等。
4.2岩土勘察施工处理技术
建筑工程岩土勘察施工处理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种:一是桩基础法,这种方法大多用于地质条件较差且建筑要求较高的工程。柱基础法主要是以增加承载桩和摩擦桩的方式来提高结构的承载力,承载桩需要与下部的承载层或是较为坚固的地质结构相连接,从而达到上层结构作用力下移的效果,摩擦桩则是应用地层和基桩之间的摩擦力来达到承载效果,这种桩柱一般应用于不坚硬的地层结构,又可分为压力桩和拉力桩。二是换填垫层法,这种方法一般用于浅层地基如砂土基质的处理,它对于地基的处理深度可达4到5米,换填垫层法是应用复合岩土材料来替代刚性不足的土层,如软土层,形成垫层,从而达到防止地基冻胀、沉降和均匀地基反力的效果。三是振冲法,振冲法是应用大型起吊振冲器来开展振冲作业,利用潜水电机带动偏心块来进行振冲,改变下层基质的材质配比和内部的结构。同时利用高压水流实施搅拌混合一部分复合型的岩土材料,使岩土基质得到改变,最后再在设计好的深度基础上做好复合型材料的填充工作,如利用复合型碎石填充来提高整个地基层的强度和承载能力。四是强夯法,这一方法主要是针对一些湿陷性较强的土壤垫层开展作业,这种土壤层一般水分较重,容易造成地基沉降,同时还会受到地下水的不可控影响,强夯法利用大吨位的夯实锤从40米左右的高度自由下落,利用重力势能对地基形成巨大冲击力,从而加快土壤层的多余水分散失,并提高垫层的密实度,从而有效避免地基的沉降问题,确保地基的承载能力。
结束语:
综上所述,岩土勘察对于建筑工程的设计和施工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它是整个工程安全性、经济性和工期的基础。建筑工程岩土勘察是一项复杂多变的专业,需要多学科的共同参与与推进,才能科学地完成系统的提升,希望随着岩土工程行业的理论实践发展,可以吸引越来越多的人才致力于岩土勘察事业中来。
参考文献:
[1]谢江甫.建筑工程岩土勘察和施工处理技术分析[J].江西建材,2019(02):106+108.
[2]李方强.建筑工程岩土勘察和施工处理技术研究分析[J].建筑技术开发,2019,46(01):85-86.
[3]张小龙.探讨建筑工程巖土勘察和施工处理技术[J].四川水泥,2018(05):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