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山工程地质勘查及地质灾害治理对策

发表时间:2020/11/24   来源:《建筑实践》2020年第20期   作者: 李陆山
[导读] 我国国土面积广阔,矿业资源丰富。
        李陆山
        身份证号码41052119700615**** 河南郑州450000

        摘要:我国国土面积广阔,矿业资源丰富。在对矿山进行开采之前,需要做好准备工作,也就是地质勘查。进行地质勘查能够合理的设计对矿山开采的方案,使资源能够被更加有效的使用。而且对矿藏进行勘测可以防止地质灾害的出现,在进行开采时可以了解到更加详细的资源分布情况。但是,目前进行这一工作所使用的技术并不先进,需要进行创新,以此来得到更加准确的结果。
        关键词:矿山工程;地质勘查;地质灾害;治理对策
        引言
        我国大力兴建矿山基础设施,在许多大型矿山工程建设项目,需要通过有效的地质勘查确定工程项目的,同时满足实际工程情况。为形成整个矿山工程建设施工及竣工后交付使用有非常重要的基本保障,物探方法的重要性被高度关注。针对矿山工程项目的客观需要,进行工程地质勘探不但要确保勘查质量,还要在实施效率和成本控制等多个方面加强研究,确保其综合效益得到最大保证。基于目前的勘查技术条件,物探方法的选择与矿山工程建设需要实现高度统一,进而达到方法运用的整体有效性。
        1矿山建设工程引发地质灾害的表现以及特征
        我国地域辽阔,地形又复杂多样,大部分矿山开采区所处山区,所以许矿区地质灾害频发,特别是矿震灾害造成的破坏性非常巨大。矿震灾害的发生不仅导致了许多房屋倒塌,而且对各类矿山基础工程施工也造成巨大破坏,严重威胁到了矿区周边居民的生命安全。众所周知矿震产生的原因是板块剧烈的挤压,所以地质灾害发生时,造成的破坏性非常巨大。而且很多时候伴随着发生泥石流、滑坡等灾害,泥石流的发生,原因是土质结构的疏松。矿山建设工程施工区域周边出现土质疏松是因为遭受到了雨水的冲刷、浸泡。除了这些自然原因外,人为因素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工业生产对于各类能源需求量不断增大,矿山工程建设项目日渐增多,这些矿山工程项目在建设过程中,对周边地质环境造成的破坏非常严重,更进一步加剧了泥石流和山体滑坡等地质灾害的发生。另外一些地面坍塌和地面裂痕等灾害的发生,也是由于在矿山工程建设的过程中使土体或岩石造成了严重影响,从而使原有的地质结构发生了改变。还有一些人为了牟取暴利砍伐树木,导致土壤疏松,没有了植物的根系固定土壤作用就会引发地质结构产生改变。地质结构的变化导致了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同时也严重影响到了人类的生命和财产安全,而想要最大限度的减少矿山工程建设引发地质灾害带来的不利影响,我们就要积极采取各种措施,减少自然灾害的发生,特别要避免因人为因素导致的悲剧。
        2矿山工程地质勘查及地质灾害治理对策
        2.1进行矿山地质工程勘查施工的环节
        矿山工程地质勘查及地质灾害治理对策之一是进行矿山地质工程勘查施工的环节。在进行矿山的相关工作时,要随时进行了解,认识到附近环境的变化状况,尤其是当地的地形和水文分布等,并且对其进行收集汇总,通过数据来分析各方面的因素对环境的作用,从而更加现实的进行相关的工作,使后期的工作能够更加顺利的展开。在这其中最重要的了解到矿藏以及能都持续的进行使用。为此在进行相关的工作时,要对市场的变化趋势进行了解,并且认识到其供给和需求的变动,从而为相关的工作提供帮助。要注意采矿工作是一个需要长期发展的过程,从而更加合理的展开,使其能够对矿山进行保护,保障工作人员的健康并且使矿产能够带来更多的经济收益。
        2.2组建专业工程人才
        矿山工程地质勘查及地质灾害治理对策之二是组建专业工程人才。

由于我国再探矿工程方面专业技术人才十分匮乏,因而很有必要构建技术人才的培训教育机制,应汇集专业领域的技术人员,构建探矿工程技术人才的培训组织与教育机构,通过大力发展人才培训工作,构建形成一整套能够对专业人才进行培训教育的有效机制,并通过对机制进行完善,使得其在人才培训能力方面,培训水平与专业化程度上达到较高的层次。通过构建探矿工程领域技术人才的专业化培训系统,让我国在地质资源勘查方面的人才补充再生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从而为我国专业领域人才队伍的建设与壮大打好坚实基础。
        2.3RTK技术的运用
        矿山工程地质勘查及地质灾害治理对策之三是RTK技术的运用。实时动态差分技术简称为RTK技术,该技术不仅与GPS技术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而且是我国矿山地质区域测量工作最常用的测量技术之一。PTK技术在实际应用时主要是利用载波相位实时动态差分的勘测原理和要求,借助测量区域内的基准站或者流动站标记等方式,提高矿山地质测量数据的准确性。在运用该技术开展矿山地质测量时,基准站将测量到的数据信息通过电磁信号的形式传输至流动基站,由流动基站负责收集和整理其接收到的数据信息,最后再将所有数据信息已电磁信号的形式传输至测量系统中,为后续测量数据的分析和利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此外,由于运用该技术开展野外测量工作者时的定位准确度达到了厘米级,这一测量精度也是传统测绘方法无法达到的。合理运用PTK测量技术不仅有效解决了工程测量样式、地图测绘、勘察等各个环节可能出现的问题,同时促进了我国矿山地质测量工作效率的有效提升。
        2.4矿山地质变形测量中应用
        矿山工程地质勘查及地质灾害治理对策之四是矿山地质变形测量中应用。为了促进矿山地质勘查过程中及时运维管理时效性的有效提升,测绘工作人员必须在运用数字化测绘技术开展矿山地质勘查工作时,从整合技术要点方面着手,提高技术运维管理机制的运行效果,才能在确保测量数据收集全面性的基础上,促进矿山地质勘查测量效率和质量的全面提升。由于传统的以物理学传感器以及常规化大地测量机制为基础的矿山地质区域变形测量方法存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存在的很大的局限性,所以,测绘人员应该充分利用数字化测绘技术中GPS数字化测绘模块具有的变形量集中分析功能,进行矿山地质区域变形数据的测量和分析。首先,在进行动态特征测量时,应该合理运用后处理差分动态定位测量技术进行相应的处理,然后进行被测量区域的抑制控制资料全过程分析,才能在获取准确数据采集坐标的前提下,提升数据应用的实效性,为后续矿山地质勘查结果的综合处理与分析做好充分的准备。其次,在进行实时性动态特征的测量时,测绘人员必须先建立前晚上的测量应用体系,然后根据载波相位观测数据的技术要求进行监管,才能在确保相对位移与摆动频率满足变形参数要求的前提下,利用GPS完成建筑曲线变化图的绘制工作。
        结语
        总而言之,伴随着现代建筑行业、矿产行业的迅猛发展,地质工程正在变得越来越重要。矿山地质勘查风险成因及防范措施为灾害治理工程等提供可靠资料和科学依据,为指导矿山地质勘查进行最安全的探采、投资及决策分析有非常大的意义,同时能够为实际矿山地质勘查工作中带来很大的帮助,能够加强地质勘查的风险防范与管理措施。
        参考文献
        [1]李虹,王娟,程立保.高校科研经费风险防控研究——基于内部控制与外部监管协同视角[J].科技管理研究,2019,18(10):84-86.
        [2]刘瑞平,徐友宁,乔冈,等.青藏高原高山峡谷区矿山勘探开发过程中地质环境防治启示[J].科技通报,2018,35(9):259-262.
        [3]黄正均,张英,任奋华,等.多手段物探技术在露天矿山边坡地质勘探中的应用[J].中国矿业,2018,28(11):132-137.
        [4]郑涛,孙捷城,王国富.地铁隧道矿山法施工事故风险分析与评价[J].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2017,15(39):1356-136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