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中华
身份证号码41300119780214****河南郑州450000
摘要:当前,我国林木建设逐渐提上日程。林业病虫害年发生面积超过1.78亿亩,年均造成死树4000多万株,年均经济损失和生态服务价值损失超过1100亿元,在生态建设的关键时期必须要加强绿色防控技术的应用,全面保证林业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林业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示范;应用
引言
由于无公害防治技术具有较好的生态价值和环境价值,将其应用在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中,不但可以实现科学防控,还会促进林业的健康发展,降低病虫害防治成本,提升病虫害防治效果,进而促进林业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全面提升。
1林业病虫害防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林业病虫害防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涉及到以下方面具体内容:首先是突发性林业有害生物的种类越来越多。这几年我国各地都在实施退耕还林,林地规模不断扩大,除了天然林以外,人工营造的林地普遍存在中幼林比例高、纯林面积大、林业健康状况欠佳的问题,而且新营造的林区由于生态环境不完善,在抵御有害生物的能力上也较低,导致突发病虫害的次数与种类也越来越多,如果抚育管理出现问题,就会造成有害生物大量繁衍,不利于人工林的生长。其次是防治手段较为落后。大多数地区在林业病虫害的防治中仍然使用传统手段,即用剧毒化学农药常量喷洒,由于缺乏高射程、超低量、大型环保防控设备,导致农药在喷洒的时候大量的农药落入到泥土当中,造成农药在土壤中的堆积残留,污染环境与土壤,甚至会影响林木的生长发育。
2常见林业病虫害的绿色防控示范应用
2.1物理防治措施
首先是机械捕杀林业害虫。在林业病虫害物理防治措施中,机械捕杀方式是较为常见的一种方法,如捕鼠夹和粘鼠胶对于林业鼠害的防治具有较好的效果;在处理害虫的卵块和茧蛹时可以采用机械深翻的方式;对于成虫的防治宜采用机械诱捕的方式;部分林木食叶害虫其卵为块状,初孵幼虫具有群集性的特点,在具体防治过程中,可以组织人员集中剪下树条上的卵块和虫苞进行灭杀,不仅能够降低虫口密度,还能够进一步减轻害虫对林木正常生长带来的危害。其次是物理阻隔。采用物理阻隔方法时,需要掌握害虫的繁育规律和迁徙路径,合理设置阻隔装置,并将毒剂喷涂在装置上,以此来阻隔害虫的幼虫迁徙或成虫繁育,实现对病虫害的有效控制。如将塑料布或胶带绑扎在树干上,可以对相关成虫的繁殖起到阻隔作用;也可以利用菊酯类药剂浸泡细绳,并将其沿树木主干进行缠绕,灭杀向上爬的幼虫。最后是高温处理。在培育树种过程中,可以将种子在高温设备中进行加热处理,或是将种子在烈日下进行暴晒,采用这种方式进行高温处理,不仅能够灭杀种子中隐藏的虫卵,同时还能够对各种幼虫或成虫进行驱逐。
2.2加大林业资源的保护力度
当前,政府要高度重视林业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将病虫害控制到最低限度,尽量减少损失。并且还要把控病虫害发生的源头,防止其继续增长,加强对海关检测系统的监管力度,对树种检疫工作要求严格,对进出口植物、种子等进行检测,保证树木的健康生长。另外,还要仔细研究病虫害的发病规律,根据其规律提前进行预防,依据病虫害发生的地点、气候等,制订应急方案。还要对已经发生病虫害的地区进行隔离,防止灾害的继续扩展。
2.3重视林业病虫害防控队伍的建设
想要加强林业病虫害防控队伍的建设,就需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充分发挥工作人员的主动性。并且还要加强林业病虫害防控基础设施的建设,尤其是对于防控队伍的人才选拔上要更加严格。同时要定期地对参加林业防控的工作人员进行相关专业知识的培训,加强专业技能的训练,并及时地完善工作人员专业知识的储备。此外,更应该注重专业技术人员的合理配置,提高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从而真正地提升林业病虫害防控队伍的整体专业素养和水平。
2.4建立隔离带阻挡害虫迁移
在病虫害暴发时,随着食物的消耗害虫会进行迁移,特别是一些单一食性的害虫,则需要在病虫害暴发初期对其进行控制,实现对林区资源的有效保护。如在发生油松毛虫危害时,由于油松毛虫迁移速度较慢,工作人员可利用网状物对发生病害的种植区和周围种植区进行覆盖,使其与其他区域有效的隔离开来,并检查周边种植区内的害虫,避免害虫迁移到其他区域。在种植树木前,林业部门需要合理划分区域面积,采用网格状隔离带将不同区域有效的隔离开,这样即使某一种植区域内发生病虫害,通过建立隔离带,害虫的食物来源会减少,同时还能够降低害虫迁移速度。同时林业人员可以利用害虫迁移时间差来消除害虫,保证其他区域内林木的完好性,降低虫害带来的经济损失。
2.5树种混合种植
天然林由于树木种类较多,不同树种之间相互牵制,能够有效的避免发生大面积的病虫害。因此,在营林作业过程中,宜在种植区混合种植不同树木,这对于防治病虫害具有明显的作用。在具体选择混合树种时,应保证树种之间的合理搭配,以利于促进树木快速生长,增强树木个体的抗病能力,防止病虫害侵染。在树种混合种植过程中,对病虫害的防治还可以采用生物防治模式。如在种植杨树时,可以引进一些低矮的灌木,利用灌木为害虫天敌提供生活场所。这样一旦发生病虫害,灌木丛中的害虫天敌能够不断的灭杀害虫,使害虫数量减少,以此来对病虫害进行有效控制,保证林木的健康生长。
2.6农药使用更加规范、合理
在开展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时,应当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不管使用哪种防治措施,都需要保障林业生态效益,尽可能减少农药用量,不要使用高残留、高毒性的农药,进而使周边生态环境受到影响。同时,有关部门应当将生物病虫害防治以及物理病虫害防治措施应用到病虫害管理中,加强对于无污染防治措施的使用。比如,有关部门可以使用松毛虫开展赤眼蜂防治操作,这种方式也成为天敌虫害防治,不仅能够有效完成病虫害防治工作,还不会对周边生态环境造成污染。此外,在进行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时,可以使用遥感技术检测这一手段,使用无人机及喷烟机,这样不仅能够提高病虫害防治监测的精准性以及及时性,还能够为后续的防治工作打下良好基础。最后,农药使用的规范性以及合理性,对于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的有效性有着直接影响。因此,在进行大面积病虫害防治工作时,可以将化学处理方式应用其中,合理控制农药使用的时间、条件以及用量,尽量选择一些毒性较低以及残留概率较小的农药,进而降低对于生态环境的不良影响。
结语
总之,在我国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工作的展开中,有关部门可通过进一步提高相关部门对该项工作的重视程度,完善领导组织、构建责任体系;提高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工作的宣传力度,充分发挥社会与人民群众的作用;加强林业有害生物防控的队伍建设,确保工作有序开展;制定全方位的监测网络,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以及完善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工作的资金投入,夯实工作展开的资金基础等一系列方法来达到目的。意在从多个角度出发,针对我国目前林业有害生物防控的实际情况,分析问题成因,找寻解决方法,制定更为科学、合理的方案策略,从而不断提高林业有害生物防控的效率和质量,促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及社会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马莉.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现状及其对策[J].中国农业信息(上半月),2015(4):60.
[2]毕力格.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农资,2013(28):8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