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建设工地远程数字化管理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0/11/24   来源:《建筑实践》2020年第20期   作者:徐新
[导读] 近年来,经济快速发展,信息技术发展迅速,
       徐新
        身份证号码41130319780208****河南郑州 450000
        
        摘要:近年来,经济快速发展,信息技术发展迅速,信息技术在建筑行业和城市规划建设中应用不断深入,业已成为推动建筑行业转型发展的重要驱动力。新时代背景下,政府部门如何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加强建筑工地管理和监督,是城市精细化管理的重要课题。本文基于智慧城市建设背景,提出了数字化工地管理平台建设方案,并深入研究了建设工程远程数字化管理建设意义、目标和平台架构,并从工地进度控制、安全事故、事故设备使用监控、工程扬尘监控与治理、出入车辆洗削及封闭管理、恶劣天气应对管理、消防及用水监控管理、部门联动治理等方面提出建设工地数字化管理策略,以期推动城市建设工地精细化管理。
        关键词:建设工地;远程数字化;管理;应用
        引言
        建筑工程远程监控的实施,主要依赖于远程网络监控系统。有了该系统,建筑企业可以及时掌握工程施工项目的进展情况,这就克服了建筑企业施工工程分布地域广阔,工程管理跨度大的问题。其效果,是传统管理方式如项目管理软件、报表系统所难以比拟的。只需要一台电脑,一个网络,便可以使施工工程的所有资料信息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实现接近真实的展现。提供的信息丰富程度、使用的便捷程度等方面都有着极为明显的改观,这一切使得建筑工程管理方式不断地发生着改变。
        1数字化工地管理的背景与意义
        我国住建部印发了《2016-2020年建筑业信息化发展纲要》明确要求建筑行业发展目标和重点工作任务,要求建筑行业、企业综合利用BIM、大数据、移动通信、智能化、云计算、物联网等信息技术手段推动实现建筑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突破,全面提高建筑行业信息化水平。在现代社会治理中,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是建设项目、工地的监督管理主体,肩负着建设工程施工安全、现场安全、文明施工和城市环境治理的重要责任,但由于城市在建工地数量较多,监管部门监督面临手段落后、人员数量不足、难以常态化监管的困境,亟待优化建设工地监管手段,强化政府管理与监督,促进城市治理精细化、智能化。为实现该目标,有必要建立建设工地大数据云平台,借助互联网技术、物联网技术、神经网络技术等,实时监控在建工地情况,动态统计分析在建工地各方主体行为,实现工地建设安全监管和预警、风险提醒等功能,提高政府监管水平,推动工地建设安全标准化管理水平,防范建筑重大施工安全风险,围护社会稳定。
        2建设工地远程数字化管理的应用
        2.1工程进度监控
        根据工程建设全寿命阶段,工程项目可划分为“现状评估、总体规划、控详规划、方案设计、施工监管、竣工验收”六个阶段。在建工程项目信息收集数据来源包括项目审批资料、BIM信息模型、在建工地建设动态信息、竣工验收资料等信息。在项目实施前和竣工验收后,工地监管平台详细介绍工程建设规划内容、审批方案、竣工日期等。建设实施阶段,通过采集施工现场设备、建筑构件、主体结构标高等信息,结合大数据技术和BIM信息模型施工模拟,通过分析同类工程施工经验、施工周期等数据,结合现场施工实际情况数据分析及实际施工进度上报数据,汇总形成城市在建工地施工进度展示图表,并实施展示工地建设进度“正常”、“提前”、“滞后”等信息。依托于城市规划、市政、建筑、道桥、园林、地质等多领域数据,整合在建工程项目地址勘查、自然地理、市政交通、建设设计、施工建造、运营管理等各类数据,对比分析在建工程各工序计划施工时间和实际施工进度差距,并结合建设企业上报施工进度和进度落后原因等信息,理顺城市综合治理线条,建立城市规划治理敏捷联动和反馈机制。


        2.2远程视频监控系统工作的基本原理
        对于远程视频监控系统来说,系统的主要构成包括了监控主机与接收软件两个部分。而远程监控若想实现画面的远程传输,最重要的就是要具备宽带网络。该系统就是把施工现场摄像头所采集的数字视频信号以及模拟信号,在视频压缩编码以及数字化的基础上,以无线网络以及光纤网络等多种传输方式向视频监控主机传送。这样一来,监控主机就能够针对视频流展开解码处理,也就是通过监控显示器所观察的现场视频画面。但从本质上讲,监控主机服务器与客户端是需要安装远程图像监控服务端与客户端软件移动设备的。而设备同样需利用多样化的方式与互联网相互连接。由此可见,只要具备了网络支持,那么客户端远程用户就能够将视频监控服务器IP地址输入到浏览器当中。在将监控软件打开以后,就可以通过授权信息输入的方式对监控图像进行浏览与操作控制。当施工现场监控与视频监控主机的网络处于正常运行的状态,不管是总部亦或是其他客户端的用户,都能够在监控系统软件登录的基础上,分析并比对现场传递的图片以及视频等多种数据信息。一旦存在异常的预警信息,应当及时采取应急的处理方式,以保证对施工现场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
        2.3施工设备使用监控
        为实现在建工地监管体系化、常态化、精准化,工地远程数字化监管平台具备施工设备使用监控功能。数据采集来源于施工设备内安全监控设备、高度传感器、速度传感器、重量传感器、倾角传感器等信息采集模块,能够实现施工设备驾驶员身份识别、设备运行状态实时监控等功能,杜绝无证操作、违章操作,并实现施工设备定时维保、维护保养等功能。以塔吊设备为例,平台能够实现驾驶员信息采集、核对等功能,并与塔吊设备入口门锁联动,实现对操作人员监控管理。通过高度、速度等传感器数据采集,与塔吊设备额定能力进行对比分析,当设备工作负载超过额定能力时,施工现场设备以声光电形式提醒,并远传至监管平台。当塔吊设备存在危险运行趋势时,如存在超载、碰撞等风险时,塔吊起重机控制回路电源自动切断,并向监管平台发送“危险”日志信息,作为监管部门监管依据。针对施工升降设备人料混用情况,可通过升降机内视频监控设备采集状态信息,借助神经网络算法识别升降机内施工材料或人员信息,当发现施工材料专用升降机内存在人员情况时,现场发出声光报警,并记录违章时间、违章人员、工地等信息,列入责任主体监管考核范围,实现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常态化、规范化。
        2.4远程监控系统的应用优势
        从安全监督管理实际来说,应用此系统根据监察和建设等单位的安全监督管理职责和内容,提供相应的服务,管理人员利用终端设备,比如手机和电脑等,能够及时获得现场相关资料,提高管理水平。监控中心管理人员借助监控软件,实施云台操作,能够开展实时监督管理相关工作,比如工程设备管理和设施管理等。视频监控系统的应用,虽然能够实现全覆盖监控,但是难以避免会出现监控死角,还需要人员做好现场检查,实现人员和监控系统的有效配合,保证管理工作的高质量落实。总的来说,应用远程监控系统,能够实现对现场人员和机械设备等的远程监控,完善了施工监控体系,提高了安全管理水平。
        结束语
        新时期背景下,我国政府积极推动智慧政府建设,依托于信息技术手段,通过多源数据整合、利用,实现社会治理精细化。在此背景下,将信息技术与建设工地监管紧密联系起来,通过施工现场多源数据采集、传输、识别、整合,有利于化解建设工地安全风险,构建常态化、精准化的建设工地监管体系,解决政府责任主体监管手段单一、人员不足的困境,推动建筑行业规范化发展,提高城市综合治理能力。
        参考文献
        [1]丘涛.智慧工地建设的数据信息协同管理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9.
        [2]朱贺,张军,宁文忠,魏树臣,杜佃峰.智慧工地应用探索——智能化建造、智慧型管理[J].中国建设信息化,2017(9):76-78.
        [3]程培亮.建筑工地视频监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山东大学,201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