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亚京
身份证号码:41088219900925**** 河南郑州 450000
摘要:智慧城市是党中央实现现代化强国的重大战略部署,是解决城市发展难题、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和治理现代化的必然选择,是提升城市整体竞争力和市民幸福感的关键举措。我国的智慧城市建设已经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是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必须认真总结分析目前存在的问题并给出解决的路径,以促进智慧城市建设的科学稳步推进,提升政府治理效能和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
关键词:智慧城市;基本概念
引言:智慧城市是党中央实现现代化强国的重大战略部署,是解决城市发展难题、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和治理现代化的必然选择,是提升城市整体竞争力和市民幸福感的关键举措。我国的智慧城市建设已经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是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必须认真总结分析目前存在的问题并给出解决的路径,以促进智慧城市建设的科学稳步推进,提升政府治理效能和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
1“智慧城市”的内涵
“智慧城市”是现代信息与通信技术(ICT)的高速发展与急需解决快速城市化带来的一系列“城市病”,从而需要提高现代城市治理水平的基础和推动下诞生并发展起来的。由于智慧城市是城市管理与发展的新理念、新模式,其内涵的界定,目前尚未有一致或统一的结论,但总的来说,它是综合运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及传感器技术、自动化技术,使构成城市的各种基础设施、环境资源要素实现互联和协同,是一个物物相连、人物互动、高度数字化信息化、政府高效运行、百姓幸福安居的城市。可提供跨部门、跨系统、跨业务、跨层级、跨地域的协同管理和服务,从而实现公共服务便捷化、城市管理精细化、生活环境宜居化、基础设施智能化、网络安全长效化。[1]
智慧城市的基础是数字城市。首先要建立智慧城市大数据中心(SCOB),积聚和存储城市的所有数据信息,这是智慧城市的心脏。借助城市信息模型(CIM)、建筑信息模型(BIM)、地理信息系统(GIS)等现代手段将物理城市信息化数字化,再加载城市環境(水质、大气、污染等)数据和城市社会经济(人口、产业、资产等)数据,还有实时获取的数据,形成庞大的城市海量“数据池”,实现全领域、全覆盖的城市信息化、数字化。其次要成立智慧城市建设运营指挥中心(SCOC),这是智慧城市的大脑,负责智慧城市建设和运营的统筹总协调、总调度,以形成目标一致、部门联动、高度协同、反应敏捷、运行高效的一体化管理运营格局。
2智慧城市应用的价值
技术为城市发展模式带来变革,包括低成本的信息流通和互动模式、动态实时的全局信息和响应能力、新的基础设施投资与建设模式、新经济与新产业的崛起等。研究表明,智慧城市能够产生巨大的社会福利:美国纽约时代广场启用的197个智慧垃圾站能够回收40%的公共垃圾,将回收时间减少50%。深圳政府服务事项可100%网上申报,自助终端机提供超过100项的政府服务,行政审批在法定时限基础上压缩50%以上。杭州在试点区域实行的智慧交通,通行时间减少15.3%,120救护车到达现场时间缩短一半,实现拥堵和事故自动报警准确率达到92%。从智慧交通到智慧医疗,从节能环保到便民生活,新技术为城市社会带来的价值提升空间仍然巨大。
3促进智慧城市建设发展的对策
3.1政府角度
首先,加强有力的政府政策支持体系,建立健全投资融资模式,加大对智慧城市建设的资金支持,使智慧城市的建设发展具有一定保障,并且加强技术开发支持政策、科研支持政策,健全的政策体系使智慧城市建设发展有了充分的前提条件。除此之外,制定统一科学合理的城市发展规划,明确智慧城市的发展方向犹如是智慧城市建设发展的风向标,对智慧城市建设起到导向性的作用。
其次,城市产业管理模式的问题上,彻底实施创新驱动,落实中央关于“腾笼换鸟,凤凰涅槃”产业转型理论方针,加快传统产业的转型、产业升级,并且大力发展新兴的信息产业、智慧产业,促进智慧城市的建设发展。
3.2技术角度
首先,推进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的发展,紧跟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重技术创新,掌握国外核心技术,加强智慧城市建设中所需信息技术的研发,吸取智慧城市建设方面等的经验,摆脱我国对诸如IBM公司等国外公司的技术依赖、技术垄断等问题,避免因技术专利、知识产权等引发的高额成本,为智慧城市的建设发展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撑,且节约建设过程中大量成本资源,促进其发展进程。其次,加强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的应用,将所研发的信息技术在城市中普及运用起来,使城市各子系统在RFID、传感器、云计算、新型数据库等技术的运作下,城市内的企业与企业、人与人、人與企业之间的沟通交流更加信息化、智慧化,提高城市智慧化水平。
3.3人文角度
首先,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建设智慧城市,需要强大的人力资源保障,因此迫切需要培养应用型、复合型人才。一方面注重专业性、技术性人才的培养,加强信息产业、智慧产业的人才培训,紧贴智慧城市所需要的人力资源来进行着重培养;另一方面在各高校开设以产业为引导的核心引导课程,与产学研紧密结合。同时,应注重人才的引进,为智慧城市的建设发展提供人才保证。其次,针对城市居民对智慧城市加大宣传力度,并且建设功能比较完善的智慧城市体验馆,利用声、光、电以及先进的设备和技术,以互动、体验、艺术展示等方式,形象生动地展示出了未来智慧城市的生活方式[20],使城市居民体验先进的智慧生活,对智慧城市的认知程度也有了一定的提高,为更好的建设智慧城市打好稳固的基础。
4我国新型智慧城市发展阶段分析
我国新型智慧城市发展总共可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0年到13年通过理论研究、概念探讨和提高认识最终形成共识;第二是14到16年通过试点示范、工作务实的推进、碎片的应用和瓶颈凸显的碎片化演进阶段;第三是17到22年通过大平台、大数据、大系统和突破障碍的资源大融合阶段;第四是2023年后通过数据的开发、新技术和体系化创新应用的体系创新阶段。
在中国发展智慧城市建设的过程中,城镇化进程和新技术发展决定智慧城市的未来!中国智慧城市的发展是城镇化发展与新技术革命共同碰撞的结果。从长期来看,中国城市巨大的存量治理和精细化发展需求意味着智慧城市行业仍有巨大潜力。
城市的长期需求:改善政府治理、促进服务,解决城市中的交通、社会、环境、生活等实际问题,满足各类社会活动与公共需求,提供更优质的公共产品。
技术带来的可能: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基础,结合智能感知、分析、集成,与市场相结合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灵活的公共管理和社会服务。
结束语:
综上所述,伴随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要想实现产业的升级与转型,就必须注重创新的重要性。但需要注意的是,在创新发展过程中,应有机结合科研创新与应用创新的有效结合,通过科学合理的措施与策略应用,为企业产业升级与转型提供必要的保障。文中针对科研创新与应用创新在产业升级与转型中的重要性展开了全面且深入地发展,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在满足用户需求的基础上,全面助推企业产业的升级转型,为经济全面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周扬波.全球价值链治理下上海IC产业升级的策略选择[J].生产力研究,2017(7):173-175
[2]赖俊平,张涛,罗长远,等.动态干中学、产业升级与产业结构演进———韩国经验及对中国的启示[J].产业经济研究,2018(3):1-9
[3]赵君丽,王芳芳.环境规制对中国纺织产业升级的影响研究[J].生态经济,2017,33(6):78-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