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涛 顾安才
湖北省十堰市郧阳区白桑关镇九年一贯制学校 湖北十堰 442518
新课程实施以来,“教研教改”的重要性已深入人心,语文教研工作也受到高度重视。作为学校的一项基本常规工作,语文教研工作对学校的发展和进步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以学生发展为根本,努力推进“启发——主动”教学模式,让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得到真正的提升,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重点,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下面谈谈农村小学如何开展语文教研工作。
一、加大师资培训力度,以适应新课程改革
师资培训是基础课程改革的核心,关系到新课程实施的成败。为了提高老师们的业务水平,我校倡导“理论先行,实践结合”的师资培训模式。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学校举办的各种研修活动,同时,我们还经常性地收集一些教育专家及优秀教师的优质课录像,组织老师定期观看。这样,既有先进的理论做指导,又有优质的课例来学习、参照,老师们学有方向、教有榜样。我们还鼓励新老教师开展结对子活动,以老带新,以新促老。老教师们高兴地说,新老师让自己变得年轻,给自己注入了新鲜的血液;而新教师更觉得自己有了引路人,工作不再盲目,少走了许多弯路。
二、教研工作重形式、更重实效
许多农村小学在教研活动方面趋于形式化,教研计划、教研活动记录、业务学习笔记大多是应付性的东西。有的学校有课题研究,但围绕课题进行的教研活动却寥寥无几;评议课也多为应付性的简单说两句,主题不明确,发言人不能完全投入,没有引导大家对课堂做出有针对性的评价。缺失应有的教研气氛,这些形式化的教研活动收效甚微,挫伤了教师的积极性,使一些原本想进步的教师产生一种厌倦心理,进而产生惰性心理,制约了教研活动的开展。
为了改变这种现状,我校开始尝试以下的几种教研形式,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1、每周举行一次学科教师集体备课:每周二下午第三节课为语文、数学老师教研时间,两个组分开进行教研活动,大家就最近在教学中遇到的困惑集体讨论解决。
2、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各种形式的进修培训学习,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让参加学习的教师获取真“经”,回校后“普度众生”,把好的教学方法、教学理念、“真金白银”带回学校。
3、在组织教师学习理论的同时,大量的实践课成了教老师磨练自己、提升自己的一个平台。每学期,坚持组织教师开展听课、评课活动,让每位老师每学期至少有一次上公开课的机会。要求上课的老师认真备课,认真上好课;要求听课的老师准时到位,认真做好听课笔记。在评课这一环节,也真正抓落实。首先,请上课的老师介绍自己的教学构思及自己对本节课的一些反思,然后,听课的老师要积极对这节课进行点评,让听课的老师和上课的老师互动,使大家都能从课中受到启发,获得一些进步。
4、每学年举办一次学校教学比武活动。中青年教师、学科骨干教师参加赛课活动,对优胜者发放证书,以此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教研活动。
三、适当整合,让办学规模合理化
目前,部分农村完小校办学规模小,加上师生比例配置不合理,教师的课时量大,一个老师一周上二三十节课,课业负担加重,也严重制约教研活动的开展。
针对这种状况,我镇对几所学生数不足的完小,教学点校进行整合,把学生集中起来,老师也集中起来,扩大办学规模,优化老师配置,使开足开齐课程成为可能,也使老师的教研成为可能。
四、挖掘、培养骨干教师,使能进能留
“十年树木,百年数人”,一个普通教师成长为骨干教师,需要很多锻炼学习的机会。学校把开课、外出学习的机会给一些年轻教师,让他们去锻炼学习,慢慢成长为学校的骨干教师,让这些教师来指导开展教研活动,成为开展教研活动的带头人。然而近几年来,几乎每年都有一批骨干教师调往城里,农村学校几乎成了新老师实习的基地,成了为山区学校培养老师的摇篮。这严重地影响着农村学校教研活动的顺利开展。正所谓“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面对这种趋势,我校加大力度,积极挖掘、培养骨干教师。同时为了留住骨干教师,我校在评优评先、职称评聘等方面给予适当倾斜,确保我校的教研能够真正见成效。
综上所述,要确实提高农村基础教育质量,必须克服各种困难,加强教研工作,通过教研促进学校教学水平的提高。要让语文之花常开常新,我们语文教研工作要在“实”字上下功夫,在“研”字上做文章,真正把教研与提高课堂效率结合起来,与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结合起来,与语文教师的成长结合起来,提高每位语文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业务水平。并在活动形式、运行机制上不断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