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俊庆
义乌市苏溪镇第四小学 浙江省义乌市 322000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推进,人们更加注重教学效率的提升。教师也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选择合作学习的方法来引导学生,确保学生能够在小组合作中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和优势,从而通过小组合作和沟通等方式实现自己综合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小学语文 合作学习 教学
在语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着两极分化的情况,为了减小这种差距,让学生能够在学习中获得成就感,教师就可以运用开展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教学。为了能够体现小组合作教学的效果,教师就需要采用更加科学的分组方式,安排相应的学习任务,还要适当地参与,完善评价方法机制,从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一、开展合作学习的意义
随着时代的发展,合作对人们之间的交流、发展也越来越重要。一个人单一的力量往往没有团体的力量大,也就是说合作能够产生更大的合力。在语文教学中运用合作的学习方法,往往能够让学生之间更好地沟通,这样不仅能够让学生在合作中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也能够在讨论中解决自己的疑惑,或者是锻炼自己的讲解能力,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同时小组合作的方式还能够节省教师教学的时间,从而留出更多的时间来观察学生,了解到每一位学生的情况。最后学生可以将解决不了的问题交给教师,这样教学的重难点问题也就会被凸显出来了。教师可以详细地讲解学生们疑惑的地方,启发学生的思维。合作学习不仅能够提高教学的有效性,还能够增强学生的合作精神。当前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很容易产生自我为中心的思想,不能和其他人很好地合作。而运用合作学习的方法,就可以让学生在合作中掌握和其他人沟通、分享的方法,成为集体中的一部分。
二、当前合作学习策略运用的现状
(一)教师没有科学地引导学生
小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比较弱,很多时候他们都难以专注地进行问题讨论。所以如果教师在分配给学生任务之后不进行有效的管理和引导,就会让学生在私下走神、说话,而且不明白的问题也得不到解决,认识不到自己的错误。这样的合作活动就变成了一种形式,不仅无法促进学生能力的提升,还会让学生养成懒散的学习状态,不利于他们后续的学习。
(二)学生没有真正地参与其中
每一位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比如有的学生性格外向,有的学生性格内向。而在合作学习活动中,教师往往会让外向、成绩好的学生来回答问题,这也会让性格内向的学生无法参与到合作学习活动中,成了课堂的观众。这样的做法不仅无法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也降低了学生学习的效率,无法实现教学的目标。
(三)合作形式化严重
一些教师虽然开展了合作学习活动,但却没有真正地认识到合作学习的意义,只是迫于压力才组织的合作学习活动。在这样的思想主导下,教师组织的合作学习也只是一种形式而已,没有办法促进学生能力的增长,而学生也会认为合作学习就是几个人坐在一起而已,不会引起学生的合作兴趣。
二、语文教学中合作学习的策略
(一)引导学生树立合作观念
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教师也应该积极地转变自己的思想,积极地进行教学改革。对于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也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从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教师想要提高合作教学的有效性,首先要让学生具备合作的意识,因为当前很多学生都是独生子女,所以他们往往会将自己当成集体的中心,不愿意去和其他人进行合作。
对于这种情况,教师也要在日常的教学中给学生渗透合作学习的观念,让他们掌握合作的技巧,从而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增强他们学习的自信心,帮助他们形成合作的观念。
(二)为学生构建有序地合作方式
运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能够让教学的氛围变得活泼起来,但是因为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师也应该制定一定的规则,从而让学生有序的进行语文合作学习活动。
例如在教学“鲁滨逊漂流记”的时候,教师就可以运用小组合作教学的方式。首先教师应该进行小组的划分,之后要求学生在小组里面进行任务的分配,并选出小组长、记录员等职务的承担者,从而让学生知道自己在合作学习中的责任。小组长一般是小组的管理人员,负责让整个小组的氛围保持在一个良好的状态,小组长可以运用多样化的方法进行更换,从而全面地提高学生的组织能力。接着各个小组成员要完成属于自己的任务,并在小组长的带领下一起进行总结,最后在讨论之后向班里的学生进行展示和汇报。在这样的一个过程,学生不仅能够掌握这节课的内容,也能够有效地进行合作和竞争,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三)引导学生养成讨论的好习惯
合作学习的基础是学生的独立思考,如果学生没有进行思考就进行合作,就不能够在合作中表达出成熟的意见,更不会出现有创意的想法。所以教师在组织合作学习活动之前,一定要留出来一部分的时间让学生进行思考,之后再让学生进行讨论,这样不仅会获得更好的效果,也能够发散学生的思维,实现学生能力的提升。因为学生在思考之后往往会出现很多的想法,甚至有一些是他们自己也没有想到的地方。教师在上课之前一定要要求学生进行预习和思考,这样在教师讲解之后,学生才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知识。
教师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的同时,还要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别人的意见,以及学会如何文明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在组织小组合作活动的时候,教师可以要求小组成员轮流地回答问题,从而确保每个人都可以将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让小组成员养成勤思考的好习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也要关注到一些学习基础不好的学生,在让学生进行发言的时候,教师可以选择先让这些学生发言,从而转变他们被动的学习状态,让他们收获更多的知识,获得相应的提升。对于小组内有争议的问题,小组内的记录员可以先记录下来,并在小组汇报的时候提出来,大家一起讨论和解决。学生在发言的时候,教师要引导其他学生认真地听,从而让学生学会尊重别人,养成不随便打断别人讲话的习惯。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不仅能够学生认为语文学习是有趣的,也能够更主动地和其他同学进行合作和探索。
(四)构建良好的评价机制
学生的学习成果不一定是高效的,而是会或多或少地存在一定的问题,这个时候教师也要运用科学的方法来引导学生,构建完善的评价机制。教师要更加注重评价方法效果,不能只是用好和不好来评价学生。任何的学习成果都是小组共同的努力得来的。教师在评价方法时候也要以尊重和宽容的态度面对学生的不足。其次教师不仅要对学生学习的结果进行评价,还要对学生合作的情况进行判断,找到他们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地给他们一些引导,让学生合理地解决这些问题,促进学生合作的效率。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语文教学活动中运用合作学习的方式,往往能够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增强学生的合作、分享意识。教师在进行合作教学活动中一定要更加注重教学方法的讲解,不断地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同时还应该构建合理的评价机制,引导学生有序地进行讨论,从而实现师生的共同成长。
参考文献:
[1]黄惠金.浅议小学语文教学中合作学习策略的教学效果[J].初等教育,2017(10) .
[2]林丽华.浅议小学语文教学中合作学习策略的教学效果[J].初等教育,2018(2) .
[3]韦振美.浅议小学语文教学中合作学习策略的教学效果[J].初等教育,2013(7) .
[4]张娜娜.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策略[J].初等教育, 20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