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策略解析

发表时间:2020/11/24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8月第23期   作者:李淑华
[导读] 语文是一切科目的“母学科”,学习语文,有利于提高阅读能力。阅读的教学又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那么应该如何提高阅读能力,如何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如何增强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李淑华
        西宁市观门街小学 青海西宁 810000
        
        摘要:语文是一切科目的“母学科”,学习语文,有利于提高阅读能力。阅读的教学又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那么应该如何提高阅读能力,如何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如何增强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从而拓宽学生的视野,提升学生的素质,本文就关于如何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策略展开了研究,旨在为小学语文教师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教学策略
        
        1引言
        对于小学生来讲,阅读能力是很重要的一项能力,它影响着所有的学科甚至是生活,阅读能力是学生必备的一项能力。阅读不但可以开拓学生的视野、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还能让学生能够理解他人的观点与看法,增强学生的社交能力。小学是学生学习阶段的基础阶段,这个时期十分重要,为将来的学习和成长奠定了基础,恰恰这个阶段的小学生好奇心很重,所以教师一定要抓住这一特点,创新方法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以此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2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
        2.1教师对阅读习惯的培养不够重视
        阅读可以说是小学语文教学内容的重要版块,它们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很多小学语文教师还是没有认识到这一情况,依旧将教学重点放在课文背诵和习题训练上,这降低了小学生语文学习的效果。很多学生由于没有系统化地学习,在接触文本的时候很难理解其内容,在写作的时候也是下笔空洞,言之无物,在这种情况下,小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热情必将会大幅度下降。
        2.2学生对阅读缺乏兴趣
        在实际工作中,很多小学生对语文这个学科相对感兴趣,也愿意进行阅读训练,但是阅读的取向比较偏,只喜欢故事性比较强的文本,对一些议论文或者是说明文则是兴趣缺乏,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必然会受到一定的限制。即使是为了完成学习任务不得不阅读这类文本,也很难快速理解文本内容,难以把握文本真正的内涵,这样一来就无法掌握阅读的方法。归根结底,这种阅读偏好的问题恰恰反映了学生阅读兴趣的不足,学生并不喜欢阅读本身,阅读兴趣出现了一定的失衡,这对学生的长远发展十分不利。
        2.3阅读与写作教学的分离
        俗话说“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语文阅读写作能力的培养也并非一蹴而就的工作,但是很多教师要求学生在短期内形成优秀的语文能力,因此给学生提出了更多的训练任务,要求学生不停地阅读或者是进行写作训练,但实际上这种“灌输式”“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并不利于写作、阅读相融合,反而更容易让学生产生学习上的逆反心理和厌倦心理,对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提升毫无帮助。另外,还有一些教师认为写作就是写作,阅读就是阅读,二者之间没有任何关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也丝毫不愿意做好融合引导工作,这也可能导致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难以齐头并进。
        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提升策略
        3.1重视阅读中的写作素材积累
        阅读和写作教学相结合这种教学模式已经不再是闻所未闻的尝试,但是仍有一些小学语文教师没能理解阅读写作教学的本质,认为二者的结合就是在同一节课中进行写作和阅读训练,但实际上并非如此。阅读和写作的有效结合,指的是在进行阅读教学的时候采取措施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在带领学生写作的时候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小学语文教学的优势在于,语文是主要科目,因此课时和教材内容十分充足,学生的阅读训练往往十分顺利,教师需要做的是基于这种优势,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积累写作素材,除了要把文本内容理解透彻以外,还需要对文本中涉及的写作内容、写作手段等进行积累;除了让学生对过去的知识点进行回顾以外,还需要让学生不断学习新的写作技巧等,从而确保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为学生以后的长远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3.2重视语感培养
        “语感”就是对语言内容或语义现象的感知、领悟和把握能力。如果说“语”是“物”,那么“感”就是“魂”。语感既是语言能力的核心要素,也是语文学习的基本途径。只有具备良好的语感,才能“看得清、听得懂、写得出”,进而“听得真、懂得深、写得好”。就小学语文阅读来说,培养良好的语感主要有四个基本途径。一是强化朗读,感悟语感。教材之所以特别强调“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就是因为朗读不仅可以充分调动眼、口、耳、脑等多个感官的同时参与,而且能够不断增强学生对语言文字的认知与感受能力。二是引导思考,体味语感。培养语感要坚持以“语言文字训练”为主体环节。三是启发想象,丰富语感。四是注重积累,内化语感。因为语感以“感受”为基本形式,是一种心理体验活动,它离不开思维想象力,更注重自我内化与实践。
        3.3合理调整教学内容
        小学语文教学工作的质量取决于写作阅读教学的水平,因此教师必须要合理调整教学内容,运用好教学时间。教师实际上是教学活动的主要引导者,扮演着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必须要以学生的学习能力为基础确定教学计划,对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的比例进行有效的调整。尽快创新教学模式,将学习的主体地位归还给学生,尊重每个学生不同的学习能力,采取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工作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阅读和写作。另外,还需要将阅读和写作融合的重要性传达给学生,让学生明白二者之间的重要关系,鼓励学生学以致用,把自己在阅读中积累的素材和学习到的技巧运用到实际写作中,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3.4利用新媒体辅助语文阅读教学
        当下的教学已不仅仅是停留在传统方式的教学,教师也要借助新媒体的力量完善教学方式。对于一些阅读的教学不妨以影视剧作品为辅助,帮助学生理解,在阅读原文的基础上发现处理的不同。还可让学生查阅不同学者的观点,教师也可推荐相关的名家解读,拓宽学生的单一的思维方式,学会多角度分析问题。阅读方式同样可以不拘泥于纸质图书,可利用市面上现有的读书软件,需要注意的是,在电子阅读使用过程中引导学生通过正规渠道,阅读规范的电子图书。此外,从教学手段来说,阅读同样也可采取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让阅读教学真正意义地适应现代新媒体手段的发展。
        3.5师生共评
        阅读过程的多元性决定了评价方式的多角度,不仅仅依靠单一的教师评价,还应包括同学评价和自我评价。在这里需设计一个评价表,里面包含小组成员评价和教师评价。对于小组评价的部分,可在每次以组为单位的交流汇报结束后,由组内各成员之间互相评价,包括自评在内生成平均分,最后加上教师的评价,最终以等级形式进行呈现并反馈给学生。教师要根据评价表总结阅读的过程和结果,反思其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提高阅读教学的效果。
        4结束语
        无论是小学生还是中学生甚至是大学生或者是将来步入社会,阅读能力都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能力,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不仅可以开拓他们的视野,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还能为学生学习其他的学科打下坚实的语文基础,对其他学科的学习也同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阅读作为小学语文的重点内容,需要小学语文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和自己的教学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加以创新与完善,采取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因材施教,建立起一套属于教师自己的“如何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教学策略,努力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锻炼学生的社交能力,增强学生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康元平.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J].学周刊,2016(1):48-49.
        [2]闫冰,张蕾.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策略的研究[J].教育现代,2016(9):325-326.
        [3]孙青梅.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J].教育论坛,2017(3):37-3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