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导图能力的实践研究

发表时间:2020/11/24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8月第23期   作者:朱俊庆
[导读] 新的时代,新的教育理念,新的教学方式。许多教师也开始尝试着新的教育方式,希望学生能够在合适的教学方式里学习到更多的语文知识,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朱俊庆
        义乌市苏溪镇第四小学  浙江省义乌市  322000

        摘要:新的时代,新的教育理念,新的教学方式。许多教师也开始尝试着新的教育方式,希望学生能够在合适的教学方式里学习到更多的语文知识,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思维导图就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模式,它能够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全方位的发展。时而发散思维,时而聚合思维,时而系统思维,让学生能够得到全面的思维锻炼。通过思维导图可以让学生的思路更加清晰,帮助学生探究和分析语文知识,同时也能够提升学生组织语言和语言表达的能力,也能够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从而让学生在小学语文的学习中培养自己的创新思维和抽象思维。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思维导图;培养;实践探究
        思维导图是目前比较新颖的一种教学方式,它能够更加形象的展现出文章中心主旨,能够把文章的主要内容建立在一些图像上面,帮助学生对文章进行理解性的记忆,或者进行一些开放性的思考。让学生能够抓住文章重点,更加容易理解这些重点内容,也能够使学生独立思考完成对文章的理解,并主动整理自己的思路,逐渐形成属于自己的思维模式。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也非常广泛。学生能够利用思维导图在自己的脑海中建立出成熟的知识框架,主动分析、思考问题、并运用相关语文知识解决问题。目前,国内外都在推崇这种新的教学方式,旨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想象力,使学生能够全面提高自己的的思维能力。
1.使用思维导图的好处
1.1思维导图使知识更容易被理解和记忆
        现实生活中,我们无时无刻不再使用思维。我们通过自己大脑中的思维进行思考,来判断事物与事物之间的关系。生活中有许多抽象的事情,通过我们思维的转化,就变得具体又形象,让我们能够对其印象更加深刻,记忆也就越深。这就是思维的转化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当然我们也会把很多形象的事情转化成为抽象的事物,使我们更容易进行总结和归纳。思维导图是利用一些关键的词语,和几个几何图形还有一些色彩相连接,构成一幅清晰明了的思维图,他包含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又有效的删掉了一些无关紧要的内容,让学生减轻了很多的负担,而且显示了文章内容的层次和结构,让学生能够更加系统的理解文章内容。因此,思维导图也是利用了这一点,使得学生能够把知识变得容易理解和记忆。大大提高了学生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学习效率,让学生能够进行高效的语文学习。
1.2思维导图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传统的教学都是提倡学生每节课都要记笔记,以便于知识系统的记录和积累,但是这种方式是非常枯燥乏味的,学生基本上都是把记笔记作为一种负担,作为一种任务,只是笔在动,根本没有经过大脑的思考。因此,这种方式不仅使学生的学习效率越来越低,而且还会使学生对小学语文的学习产生厌恶的心理,觉得小学语文学习是枯燥乏味的。而思维导图是让学生在大脑中进行思考和思维整理,不需要怎么动笔,也不会造成学生的负担,让学生大脑的左右半球进行互动,来完成对小学语文的学习。让学生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同时,逐渐在脑海中建立完善的逻辑思维。而且,小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是非常普遍的,要解决这一问题,思维导图就是最好的办法。思维导图利用色彩和图形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小学语文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大大提高了小学语文教学的效率。


1.3思维导图能够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研究表明,人的大脑思维不仅仅需要数字和词语,更需要维度和色彩、空间意识等,其实这些指的也就是思维导图。思维导图有中心,有主题,也有分支,这些内容都能够使学生产生创造性的想象,有利于学生建立完善的思维系统,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在平常的语文学习中逐渐的建立自己地逻辑思维体系。
2.提高学生思维导图的方法
2.1在预习中培养小学生的思维导图能力
        在小学语文学习中,预习也是重要的一部分。让学生在进行预习的时候制作思维导图,能够准确地检验学生的预习程度,也能够很好的培养学生的思维导图能力。学生会认真的预习文章内容,并且能够自主的分析文章内容,找出文章的中心主题,用精炼的语言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在脑海中建立思维导图。这样的一套流程下来,学生就在不知不觉中培养了自己的思维导图能力,在脑海中逐渐完善自己的思维模式,长此以往,学生就会逐渐形成成熟的思维模式。当他们再看到类似的文章时,就会不由自主的在脑海中建立出完整的思维导图。然后教师在正式的教学中再对学生的预习作业,思维导图进行指导和修改,让学生能够及时修补自己的思维漏洞,更好的培养学生的思维导图能力。学生认真完成了这项预习作业,在课堂上就会非常积极的集中自己的注意力,因为他们会迫不及待地想知道自己的思维导图是否正确,这样一来,既提高了学生的思维导图能力,又保证了小学语文课堂的效率,一举两得。
2.2在阅读和写作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导图能力
        阅读和写作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思维导图能力的重要部分。小学生地见识还不够广,因此,阅读理解就是学生在写作训练中最好的素材,如果学生能够运用好阅读理解中的内容,那么在写作中就会非常省事省力。在阅读和写作教学中,让学生将新知识和旧知识相结合,思维导图可以把阅读中的知识很完整的记录下来,然后进行思维整理,把这些知识运用到写作上。让学生对阅读理解中的文章进行更深入的思考,更深层次地思考。让学生有东西可以写,运用所积累的知识进行写作,让学生在思维导图的基础上进行思维发散,以此来培养学生的思维导图能力。
2.3在复习中培养学生的思维导图能力
        让学生在复习中培养他们的思维导图能力是非常方便的。把琐碎复杂的知识用一张思维导图来展示,既能够引起学生对文章的回忆,更能够节省教师和学生的复习时间。让学生能够抓住重点的内容进行复习和整理,这样的复习方式能够非常系统且不容易遗漏知识点。思维导图能够把这些语文知识进行精简的压缩和整理,让学生能够明确地、直观地复习语文的重点。可以在单元复习的时候,用一张思维导图来引导学生总结这一单元的所有重点内容,既锻炼了学生的语言精炼性,对单元内容进行高度概括,也能够使学生的复习变得更加高效。在学生的期末复习中,教师可引导学生从枝干入手,不断地扩展,具体的展开学习内容,让学生发散思维,回忆曾经学过的内容,并且能够对这个学期的学习产生全局意识,了解整个学期的学习主题和学习重点。
3.结语:
        小学生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有主导地位,在小学这一阶段,是小学生开发思维的关键时期。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在一时期着重培养和提升小学生的思维导图能力,让学生能够建立完善的思维方式,能够自主思考问题,主动分析问题,独立解决问题,能够熟练使用思维导图,掌握思维方法,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全面发展,高效率的进行语文学习,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漆燕霞.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导图能力的措施[J].家长,2020(24):46-47.
[2]陈桂香.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导图能力的实践研究[J].试题与研究,2020(01):33.
[3]王萍.探究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加强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下旬刊),2020(06):177-17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