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入古诗词世界,体悟古诗词之美——以中职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为例

发表时间:2020/11/24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8月第23期   作者:杨梅
[导读] 古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在历史文化长河中闪烁着自己独有的光辉,吸引着无数人探究、无数人思考。古诗词鉴赏教学是中职语文课堂的重要教学内容,也是语文考试的考察点。

        杨梅
        云南省普洱市职业教育中心
        摘要:古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在历史文化长河中闪烁着自己独有的光辉,吸引着无数人探究、无数人思考。古诗词鉴赏教学是中职语文课堂的重要教学内容,也是语文考试的考察点。为带领学生走进历史文化长河、走入古诗词世界,提高古诗词鉴赏教学的有效性,让学生在鉴赏中感受文字之美、情感之美、意境之美。中职语文教师就要采取有效对策,升华古诗词鉴赏教学有效性,落实有效古诗词教学。
关键词:中职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对策
        中国古诗词源远流长,它承载了中华民族千年的文明、积淀了不同时代的文化色彩,是文化的承载、是情感的承载。孔子曾说“不学诗,无以言”,更从侧面强调了古诗词的重要性。《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对中职语文古诗词教学做出了明确要求,指出要“激发学生古代诗文的兴趣,增强热爱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思想感情”。因此,中职语文教育工作者要积极迎合教学大纲要求,采取有效对策,带领学生走入古诗词世界,体悟古诗词之美,实现有效鉴赏教学。
        一、知人论世,丰富认知,深度鉴赏古诗词
        学习古诗词,不仅要学习整首诗歌,更要学习诗歌的时代背景、作者的个人经历。时代的发展、作者的经历,以语言文字将情与感烙印在诗歌中,让诗歌作品有着无限的色彩。中职语文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古诗词鉴赏时,要从知人论世的角度,做诗歌补充,丰富学生的认知,为后续的深度鉴赏做铺垫。
        如在学习《念奴娇·赤壁怀古》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共同探究诗歌的创作背景,是苏轼蛰居黄州所写。根据时代以及作者的个人经历,学生们率先能够感受到作者是“因自我经历,有感而发”。作者道的是英雄人物,慨的是自我坎坷人生。在知人论世的第一古诗词鉴赏阶段,学生已经对古诗词的基本情感基调有了一定的认知和把握。
        二、反复诵读,渲染氛围,直接感知古诗词
        正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诵读是学生古诗词学习、古诗词感知、古诗词鉴赏的重要方式。古诗词有着明显的韵律,节奏清晰、读起来富有美感。学生在诵读的过程中能够让语言文字“动”起来,在诵读中感知古诗词的语言美、音韵美、意境美,能够让学生在脑海中创建与古诗词相对应的诗歌画面。学生通过诵读,与古诗词之间的距离无限拉近,古诗词鉴赏十分有效。
        在诵读时,学生必须掌握一定的技巧,不是僵硬的、无感情的诵读,其诵读要点如下:
        第一,要读清停顿。古诗词的停顿一般有规律可言,如五言诗一般为一句三停顿、七言诗一般为一句四停顿。如《山居秋暝》“明月——松间——照”;
        第二,要读出轻重。古诗词的轻音与重音,实际上是受诗意影响。读出轻音与重音,恰好是对诗意的理解。

如《登高》中“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中,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悲”、“常”、“多”、“独”都需要重读,读的同时能够理解作者的孤独、悲痛、愁绪;
        第三,要读懂情感。在读的过程中,学生要掌握其情感基调,在整体把握情感的基础上,化身为诗人,去揣度诗人在诗词写作时的情思,进而理解古诗词。
        三,创设情境,引发思考,强化体验古诗词
        教师在引导学生鉴赏古诗词时,要选择较为合适的方法,目的是引学生走入诗中,唤醒学生的共鸣,提高鉴赏的程度。情境教学法十分契合中职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的需要,教师可以通过创设多元的情境,引导学生不断深入古诗词,品味古诗词内涵。
        第一,可以创设音乐情境。选取与诗词内容相关的音乐,渲染情感氛围,将音乐与诗词融为一体,让学生在旋律与文字的组合下理解诗歌。如《念奴娇·赤壁怀古》可以播放《滚滚长江东逝水》,让学生在低沉雄浑的旋律中仿佛置身于古战场,看到英雄指点江山的豪迈姿态;
        第二,可以创设视频情境。遵循“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原则,让古诗词“动”起来、“活”过来,这能够给学生深刻的画面印象,也能够让学生更好的抓住古诗词重点,找准奸商切入点。
        四,抓住重点,具体赏析,有效鉴赏古诗词
        在学习古诗词时,我们不仅会被古诗词的短小精悍、言简意赅所吸引,感受其语言文字选用的精妙,被其所吸引。为了有效的鉴赏古诗词,抓住文字精髓、把握文字特点,逐字逐句分析,体会语言文字的妙用、体会古诗词的魅力。中职语文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古诗词鉴赏时,就要抓住古诗词的重点字、重点意象,进行一字一句琢磨,进行具体的古诗词赏析。
        如《天净沙·秋思》中作者对每一个事物,进行了具体的描述。以“枯”、“老”、“昏”、“瘦”,抓住了每一个事物的细节,这些字的运用,让整首古诗词在浓郁的秋色之中的凄凉悲苦情调,凸显浓厚。更让整首诗歌充满更深层次的内涵,充满艺术色彩。教师就可以抓住字词重点,带领学生做具体古诗词赏析。
        结束语:
        总之,中职语文教师要注重采取有效对策提高古诗词鉴赏教学的有效性。要将学生带入到古诗词的世界,融入到古诗词的字里行间中。这样学生才能够感其文字、感其情感、感其内涵,中职语文课堂古诗词鉴赏教学的有效性才会大大提升。
        参考文献:
        [1]黄宛.体悟诗情,解读诗象——浅谈中职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J].汉字文化,2018(12):115-116.
        [2]徐吉贵.高校古诗词鉴赏教学的有效策略初探[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20(04):16-1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