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军
四川省成都航天中学,四川 成都 610000
摘要:语文课堂的情景创设一直就是作为高校课堂构建的一个标准,所以这一观念非常深入人心,广大语文教学工作者对此也可以说是殚精竭虑孜孜不倦了,然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却又极易受到“左”的思想影响产生为创设情景而创设情景的情况,从而使语文课堂的情景创设闯入一些误区。
关键词:语文课堂 情景创设 误区
新课改要求高中语文课堂要强调学生学习的活动性和体验性,注重合作和探究性学习。因此,对话交流就成了课堂的主要表现形式。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师生与文本及师生与作者的对话中,情景的创设特别是情景性问题的创设就成了教师关注的重要内容。形象而生动的课堂情景设计更容易吸引学生的目光,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使静态的知识被学生动态化地吸收。但是,在课堂教学具体操作实践中,有些老师所创设的教学情景却收效甚微,甚至事与愿违,反到干扰了学生对文本的解读、对事物的认知、对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体验、对作品的审美鉴赏。从教学活动的实际来看,这样的误区大概有如下几类:
一、情景创设有伤文本的体裁特点
在多媒体广泛应用的今天,越来越多的高中语文老师也喜欢用动态画面、背景音乐等来创设情景,点缀自己的课堂,追求图文并茂与声情并茂。比如《山居秋暝》的教学中,老师就先给学生展示一幅秋天夕照图或是挂出一幅山水画;学《荷塘月色》,老师就以荷塘月照图做为新课导入;曾经在一次公开课上老师教学《西地平线上》竟出示图片达14张之多……
毋庸置疑,语文学科注重学科的综合渗透和课外的拓展延伸,其本身就包含了美学、哲学、绘画、雕塑及音乐等诸多学科的内容,但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在课堂上,语文学科的渗透要做到因文而异,绝不能一概而论。比如在说明性的文章中,相关的图画可以加深学生对说明对象的感性认识,像贾祖章的《南州六月荔枝丹》,文中的插图详细直观地示意了荔枝的结构,有助于学生对文本的把握理解,课堂上用一用这种画无可厚非。而在散文、诗歌和小说等体裁文章里,则需谨慎用画。这是因为语文学科最本质的元素是语言文字,尤其是文学语言,本身具有多义性和模糊性的特点。可以说没有哪一种符号能够完全替代语言文字的这一特性的。譬如断臂的维纳斯,日本作家清冈卓行以文学语言来描摹那只残缺的手,她就变成了令人遐想使人神思的千手女神。如果我们改用雕塑绘画的方法来修复那只残缺的手,那么就极有可能抹去了读者宽阔丰富的想象空间,从而使风情万种的千手女神变成了黯然失色的双手雕像。这样一来,文学作品给予读者的艺术想象空间就无形中狭窄了许多。
退一步讲,在我们的语文课上,能够把学生带进文本的意境,图画情景并非最好的选择。
试想,学生的生活经验虽不够丰厚,他们的人生历程虽不很长,但是,谁没见过荷下的月色,如画的山水,多姿的秋景?在学习相关课文之前,与其用一幅静态的画给学生,还不如引领学生从记忆里回味生活图画,展开联想和想象,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描绘。这样,有多少学生,就会有多少幅生活画面,他们因而能够比较容易地从自我的世界走进作家的人生和文本内容,反而能够更好地得到体验生活、观察自然、创造艺术的能力培养!
二、情景创设有伤文本的情感取向
有些时候,老师在情景创设时不顾文体情感取向,努力煽情,激发起学生如潮的笑声和掌声。如曾有一位年青老师在讲授《雨霖铃》时,先是听伴乐朗诵,再是自由诵读,当学生对诗词有了初步解读和感悟后,就进入到学生示范朗诵的环节了。此前,教师已经成功地创设了与诗词相和谐的课堂情景氛围,师生也融进了婉转、凄清的诗境中。作示范性朗诵的同学朗诵水平很高,简直达到了声情并茂的境界,读完后,教室里像空谷一样静谧,同学们还沉浸在余味中,此刻,老师却突然用大白话说道:“读得不错,大家该来点掌声吧!”掌声虽热烈,但却一下子驱散了弥漫在教室里的浓浓的诗情诗味和作品悲情的情感取向,很是令人惋惜。这样的掌声,裹着表扬和鼓励外衣,消极作用比较掩蔽,但又非常严重。
当然,课堂并不拒绝掌声和笑声,关键要看怎样的课堂,我们在创设情景时应该因文而异。所以,在营造课堂情景时要营造一种与文本情感取向相和谐的情景。
三、情景创设有伤文本重难点的突破
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并非所有的问题都需要我们去创设情景,但是重点问题和难点问题突破时应该创设情景,以利于师生对课堂重点和难点问题的解决把握。可是,在我们的课堂中,有的老师只在一些细枝末叶的问题上呕心沥血地创设情景,追求一种表面的浮华和喧闹,而对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核心问题却等闲视之。比如执教《兰亭集序》,有的老师把浑身解数使在课文的导入方面,依赖多媒体形象声响色彩的效果,等到对文本情感脉络的梳理时,却仅仅停留在粗浅的“乐——痛——悲”的直接概括上,而对“痛起源于乐,悲升华于痛”的自然流畅性触摸不到,更体验不到,因而无法鉴赏痛悲之叹背后的人生意义和审美价值!一句话,学生学完了文本,依然不明白作者为何由“乐”到“痛”,从“痛”到“悲”。
介于以上在情景创设中存在的误区,作为语文课教学的总设计师,我们语文老师在创设课堂情景时应有以下几种意识:第一,联系生活,展现情景的意识。第二,立足文本,感官刺激的意识。第三,融入角色,体会情境的意识。第四,锤炼语言,描绘情境的意识。
笔者在此分析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情景创设的误区,其目的在于努力探究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情景创设的科学性、逻辑性和合理性,以期让情景创设在课堂教学中发挥最佳的作用,体现更大的价值。
参考文献:
《中学语文课程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