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发表时间:2020/11/24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8月第23期   作者:谢利平
[导读] 在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重视为学生传递一定的语文阅读方法。掌握了一定方法的学生,其自身的语文阅读能力也能得到切实的提高,

        谢利平
        成都市新都区扬帆学校   四川  成都   610000
        摘要:在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重视为学生传递一定的语文阅读方法。掌握了一定方法的学生,其自身的语文阅读能力也能得到切实的提高,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关键词:阅读;小学语文教学;重要性
1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重要性
        1.1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一定的阅读方法,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养成良好的语文阅读习惯。当学生具备一定良好的语文阅读能力时,他们才能更好地根据课文内容进行分析,明确作者的意图,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
        1.2增强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
        通过阅读的方式,学生能够接触到大量的知识,在书籍中认识到更多,打开学生的眼界,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通过开展阅读的方式,学生能够掌握更多的语文知识,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这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也有着一定的积极价值。
        1.3形成良好的道德素养
        通过阅读的方式,学生能够打开自己的眼界,了解到更多的知识。通过阅读,深入发掘文本里面的内容,发挥语文阅读的显性作用,学生能够形成一个更为优秀的道德品质,切实增强学生的语文素养。
2小学语文课堂上开展阅读教学出现的问题
        2.1忽视了学生的主动性
        传统语文教学课堂上,教师虽然认为学生是主体,教师只是引导教学过程,但事实上教师却总是把控着学生思维,将学生客体化。教师在课堂上采取的方式大多是生硬地向学生灌输知识,这种教学方式固化了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处于被动的地位来学习知识。教师应转变这种教学方式,真正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是主观能动的,教师在提问学生问题的时候,虽说是以“启发性”的方式,但其实没有将启发性落到实处、做到最佳。在学生没有回答上教师的问题时,教师通常采用的方式便是给予学生极具有暗示性的话语告诉学生的答案,让学生按照教师设计好的答案说出来,这样没有让学生主动的思考,也忽略了学生的想法。长期下来,学生会懒于思考,习惯性地从教师那里得到答案。
        2.2教学方式单一
        语文学科涉及许多听、说、读、写方面的知识,小学正处于对整个世界的构造非常好奇的阶段,教师可以通过讲解与语文内容相关的各种有趣的小知识,或者是通过多媒体的教学设备,来吸引学生进行学习。但是在许多语文课堂上,教师仅仅讲述教材、讲述习题、讲述学生需要明白的地方,教学的方式非常枯燥无聊,不具有生动性,这样的教学方式无法有效吸引学生主动探究知识、学习知识,缺乏趣味性,最后的教学效果也就不会很好。
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策略
        3.1合理优化阅读教学方法和理念
        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阅读教学活动的效率。因此,作为新时期小学语文教师,必须积极创新教学方法和方法,转变传统教学观念,从而优化传统教学模式。在阅读教学的实际过程中,教师可以运用趣味教学法和讨论式教学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前提下进行讨论式教学,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比如,在教学《母爱是一根穿针线》这篇文章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对学生提出与文章相关的问题,然后引导学生思考这篇文章,在这样的教学氛围下不但能够调动学生参与阅读课文的积极性,同时还能够帮助学生在阅读中主动思考并拓展自身思维,在这个基础上再鼓励学生将自己的想法大胆地与同学进行分享。通过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式,将阅读教学的互动效率进一步提升上去,这样的教学不但可以帮助教师充分了解学生的阅读能力,同时还能够将阅读有效性提升上去。
        3.2丰富阅读内容
        小学生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和求知欲,因此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应利用丰富的阅读内容来增强阅读的新鲜感,从而提高课堂阅读教学的效率。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培养学生的阅读风格,而不是照本宣科。比如,在进行阅读教学的时候,可以提前设计好PPT或者与教学相关的短视频,在正式阅读前为学生播放生动有趣的视频或者PPT,这样能够将学生的注意力快速地吸引到课堂阅读中,从而调动学生阅读的浓厚兴趣。如在教学《狼牙山五壮士》这篇文章的时候,教师可以为学生收集一些有关抗战时期的录像。同时,在视频中,还应该有关于狼牙山五壮士的介绍,比如五壮士的名字,他们的地位和性格。在阅读之前,他们可以播放给学生听。通过这种视频,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阅读兴趣,让学生看完视频后有一个深刻的认识,为了拓展阅读内容,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我们应该了解一下《狼牙山五壮士》的内容。此外,在阅读本文后,鼓励学生大胆地描述自己对五大英雄的看法,以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3.3对阅读成果总结分析
        当阅读课堂结束之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大胆地发表自己对文章的理解,小学阶段的学生大多希望自己在做完一件事之后能够得到人的认可与鼓励,只有教师及时给予表扬才能够将学生的内在潜力彻底激发出来。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要吝啬对学生的鼓励和可定,让学生可以真实地感受到来自教师的关心与爱护,充分满足他们的内心需求,使他们积极主动的参与进阅读教学活动中,提升课堂阅读教学有效性。比如,在教学《鹿和狼的故事》这篇课文的时候,这篇文章中主要是在大自然中狼与鹿两者之间的平衡关系,以及数量变化对森林所造成的影响,当学生对这篇课文阅读完之后可以鼓励学生描述一下自己的理解,如狼和鹿之间的关系,还有鹿与森林的关系或者是狼和森林的关系等,学生的回答无论正确与否教师都要给予他们鼓励和肯定,对于回答不正确的可以给予引导,另外,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在阅读中所遇到的好词,好句以及修辞手法及时记录整理。如,在阅读的时候看到修辞手法运用特别好的语句或者是一段排比句,可以随手摘抄下来,并多加阅读,以此增强语感,为学生积累写作素材。
        3.4养成良好的语文阅读习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在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中,要想切实保证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就需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阅读习惯,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做到合理利用学习时间,达到学有所成的目的。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阅读习惯,有助于节省学生的语文阅读时间,更好地发挥语文课堂教学的价值。在阅读时,学生需要对于文本内容进行勾画,将自己觉得好的句子摘抄下来作为语文阅读积累。教师通过这一方式,让学生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也能增强学生的语文写作能力。
        例如,在学习《秋天的雨》这一课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做好积累工作,将文本中重要的句子勾画出来,帮助学生进行分析,降低学生的语文学习难度。同时,针对于一些比较好的句子,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展开仿写活动,切实发挥语文课堂教学的作用,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结束语
        在进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只有激发学生积极参与进阅读活动中,才能够将学生的思考能力和阅读技能提升上去。还有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更新传统的教学理念与模式,利用多样化的教学和新的教学理念为学生提供阅读教学指导,这样才能够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进阅读之中,从而深入理解文章内容。阅读是学生学好语文的一种有效途径,无论学生处于学习中的哪个阶段,阅读都占据着非常重要的。
参考文献
[1]侍冬梅.小学语文阅读能力培养提升策略探究[J].中国农村教育,2019(36):82.
[2]张国明.加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能力的途径[J].教育观察,2019,8(42):114-116.
[3]董晓翠.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有效衔接的策略分析[J].教育观察,2019,8(42):117-118.
[4]张秀美.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兴趣的培养分析[J].中国农村教育,2019(35):5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