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如何在幼儿的教学活动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发表时间:2020/11/24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8月第23期   作者:姚梅芳
[导读] 新时期教育改革下,教育教学工作开展发生极大转变,幼儿作为儿童接触良好教育的初期阶段,培养他们正确的心理健康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姚梅芳
        甘肃省庆阳市西峰区联合幼儿园     甘肃省庆阳市745000
        摘要:新时期教育改革下,教育教学工作开展发生极大转变,幼儿作为儿童接触良好教育的初期阶段,培养他们正确的心理健康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文章通过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意义进行分析,探讨在幼儿教学活动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策略。
        关键词:幼儿教育;健康教育;教学活动;心理健康
        引言
        据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幼儿时期是人生中身心发展的最快、最关键的阶段之一,很多人格及品质的形成都来源于此。当然,幼儿园作为幼儿教育的启蒙,必然需要承担重要的心理健康教育职能,以帮助幼儿提升心理认知,以良好的教育氛围让幼儿获得快乐成长。
        1幼儿我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首先,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幼儿身体的健康。一个人的身体健康与否与心理状况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倘若一个人心理存在严重的问题,内心总是处于一种不平稳的情况,那么他的身体健康水平也会每况愈下。但是一个心态乐观、心理健康的人身体却十分的健康,很少出现疾病。因此,心理状况对人的身体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幼儿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幼儿心理保持在一个平稳乐观的状态,从而保证他们身体健康,减少疾病的发生。其次,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幼儿良好性格的形成。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如果心理健康出了问题,且长期得不到有效的解决,任由其蔓延发展,将会对幼儿健康性格的形成产生非常不利的影响。所以,为了促进幼儿良好的性格的培养和形成,幼儿教师需要加强对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为幼儿的心理健康发展和健康的性格的形成提供保障。对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一方面可以保障幼儿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促进幼儿健康成长和发展;另一方面,还可以帮助幼儿树立一个正确的价值观念和情感观念,促进幼儿良好的自我形象和健康性格的形成。在对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也在潜移默化之中影响了幼儿性格的培养和塑造,促使他们的性格更加健全和完善,促进幼儿良好性格的形成。另外,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幼儿的智力开发。促进幼儿的智力发展和培育是教育教学的重要目标和任务,而在幼儿的教学活动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幼儿的智力开发和培育。大量的研究表明,心理健康是保证幼儿智力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幼儿在心理健康的情况下,才可以更加轻松愉快的学习,从而更好地促进大脑的开发和智力的发展。在教学活动中对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可以使儿童处于一个乐观的心态,从而更加积极主动地去学习知识和技能,提高幼儿的学习效率和学习效果。在快乐学习的过程中,幼儿的智力水平得到了稳步的提升。所以,加强对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对幼儿的智力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在幼儿的教学活动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策略
        2.1将心理健康教育与日常教育联系起来
        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单一的,而是需要联合日常幼儿教育进行的。随着国家综合实力的提升和时代的进步,伴随而来的是对人能力要求的提升,因此幼儿教育不单单只是平常的简单教育,而是要融入心理健康教育,在吸收理论知识的同时,心理也要摄取养分健康发展。培养幼儿的综合能力是幼儿教育的一大核心,在此基础上融入心理健康教育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能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幼儿,将幼儿往正确道路上引领,让祖国未来的花朵茁壮健康成长。例如:在幼儿美术活动中,幼师将美好事物作为题材,让幼儿在用美术表达自己的同时,注重与小伙伴之间的交流,提高人际交往能力以及团结协作能力,幼师可采用小组合作完成一幅作品的形式来达到此目的。在语言教育活动中,积极开展交流活动,幼师鼓励幼儿勇敢表述自己的想法,促进幼师和幼儿之间的交流,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在语言活动中,幼师可开展自由交流活动,或者开展关于一个话题的讨论,让小组派一个代表进行小组总结,这个过程既可以促进幼儿之间的交流,又可以促进幼儿之间的协作和分工。
        2.2建立家园合作教育的长效性机制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属于一项长期工作,而这也对家园合作教育的长效性提出了更高要求。为保持家庭教育在幼儿心理健康关注中的持续性、长期性,应当以幼儿园教育为基础,积极引导幼儿家庭关注幼儿心理成长,建立统一规范的家园沟通合作平台,解决教育进程中的沟通渠道问题。积极搭建多元化平台,沟通平台是实现教育协作的基础,因此在进行教育实践的过程中,要积极依托家长开放日、亲子活动、节日庆祝活动、家长会等平台,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重要议题进行交流,同时要发挥信息网络优势,利用微信群、QQ群、公众号等进行实时的信息交流,以增加家园合作的融合度。
        2.3布置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班级环境
        幼儿园班级是幼儿学习的重要场所,幼儿园班级环境的创设情况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幼儿的学习心情。因此,要想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有效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有效创设一个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班级环境是极其重要的。幼儿教师可以利用一些表现快乐的表情图片、积极乐观的动画人物图以及一些在幼儿园内快乐学习的简单动画故事情境图片等材料来装饰教室内外的墙面,也可以利用黄色、橙色等能够使幼儿心情愉悦的颜色来作为教室某些活动区域的背景色,尽可能地为学生创设一个轻松愉悦的班级物质环境。此外,幼儿教师还需要充分尊重每个幼儿的主体地位,在日常活动中积极与学生互动,不断利用各种游戏活动来拉近师生和生生之间的距离,在班上有效构建起良好的师生情谊和生生友谊,有效营造一个良好的班级精神环境,以此来落实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良好班级环境的有效构建,潜移默化地培养幼儿的良好情绪态度和积极的生活态度,培养其人际交往能力。
        2.4在幼儿教学中倾注真爱。
        幼儿教师的道德素养和敬业水平与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假如幼儿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缺乏对幼儿的关心和爱护,经常对幼儿发脾气、板着脸,这会造成幼儿的恐惧和紧张,严重的话容易造成幼儿心理的扭曲和变形,从而影响幼儿健康心理的形成。为了更好地促进儿童健康心理的形成,幼儿教师可以做好以下四个方面。第一,有责任心。幼儿教师在教学时,要做到有责任心,处处为幼儿着想,当幼儿出现问题时,幼儿教师一定要及时解决。第二,有爱心。幼儿教师对待幼儿也应该像对待自己的亲生孩子一样,给予幼儿无微不至的关怀与爱护,让幼儿感觉到来自幼儿教师的爱,温暖孩子,使幼儿摆脱离开父母怀抱来到陌生环境的恐惧感,让幼儿在幼儿教师的细心呵护中健康成长。第三,有耐心。对于幼儿教师来说,有足够的耐心非常重要。幼儿由于年龄小,很多问题不能自己解决,需要幼儿教师的帮助,在这个过程中幼儿教师一定要给予幼儿充足的耐心,耐心地倾听他们的需要,耐心帮助他们解决问题,而不能让幼儿感觉自己受到冷落。第四,要细心。细心是幼儿教师的必备品质,幼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细心地观察和留意每个幼儿的情绪变化和情感态度,当幼儿出现一些不好的状态时,要及时地跟幼儿沟通交流,了解幼儿的内心情况,保障幼儿的心理健康。
        结语
        综上所述,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是现代教育的一大主题,同样也是一大难题。从幼师教育方式着手,幼师应在日常教育活动以及娱乐活动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和活动,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幼儿,提高幼儿心理健康水平,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全面发展。在日后工作中幼儿工作者还应该强化自身专业能力与心理健康教育水平,联合家长共同提升幼儿健康教育效果。
        参考文献
        [1]江玲玲.浅析幼儿园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J].新课程,2018(5).
        [2]郁丽.巧剪云霞作霓裳:浅谈如何在潜移默化中渗透幼儿心理健康教育[J].同行,2016(15).
        [3]孙泽军.如何在幼儿美术活动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J].考试周刊,2015(2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