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微课,助力初中数学学困生“摘帽”

发表时间:2020/11/24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8月第23期   作者:王栋波
[导读] 学困生,是在学习之路上暂时“掉队”的一些学生。学困生,不是一种偶然的出现,而是一种必然的存在。因此,助力学困生“脱困”,助力学困生“摘帽”,

        王栋波
        河北省保定市物探中心学校第二分校
        [摘 要] 学困生,是在学习之路上暂时“掉队”的一些学生。学困生,不是一种偶然的出现,而是一种必然的存在。因此,助力学困生“脱困”,助力学困生“摘帽”,也就成为了每一位教师教学工作中的一种常态。本文将在重点围绕“激发学习兴趣、补齐能力短板、填补知识漏洞”三个方面,详细论述初中数学教师巧用微课,助力学困生“脱困”“摘帽”的一些有效举措。
[关键词] 微课,助力,初中数学,学困生,“摘帽”  
        “让每个孩子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是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发出的教育好声音。每个孩子都是一个不同的个体,在其成长过程中,也有着不同的节奏与速度。一些智力发育迟缓、学习不太自主的学生,在学习之路上,总是会出现“掉队”现象。这样的学生,被冠之以学困生的雅称。
        很显然,无论是从学困生自身的角度来看,还是从教师的角度来看,“脱困”“摘帽”,都是一件费时费力的事情。然而,如果学困生自暴自弃,教师不管不顾,那么,“让每个孩子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这一美好愿景就会落空。因此,助力学困生“脱困”“摘帽”,是教育新时代每一位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事实上,学困生之所以在学习上“掉队”,一则,是因为缺乏学习兴趣;二则,是因为存在能力短板;三则,是因为存在知识漏洞等。下面笔者将“激发兴趣、补齐短板以及填补漏洞”三个方面入手,详细论述巧用微课,助力初中数学学困生“摘帽”的一些有效策略。
        一、巧用微课,激发学困生学习兴趣
        对数学缺乏应有的兴趣,是每一位学困生身上存在的一个共同特征。因为缺乏学习兴趣,所以学困生的学习也就谈不上积极主动;因为缺乏学习主动性,所以在学习过程中,自始至终是被老师“牵着”走,被家长“推着”走。在这样的状态下,教师必定是辛苦的,家长必然是劳苦的,学困生肯定是痛苦的。
        既然缺乏兴趣,是学困生的主要成因,那么,教师就要从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入手。在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如果教师能够巧妙地利用微课,那么,就可以点燃学困生的兴趣之火,并让他们的兴趣之火呈现出一派燎原之势。
        比如说,在教学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画轴对称图形”这部分内容时,为了激发学困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巧妙地设计与运用微课。首先,教师可以从互联网上搜集与整理一些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之后,教师可以利用图像处理软件,视频编辑软件等,对这些轴对称图形进行“深加工”。在“深加工”的过程中,教师要尽可能地展现生活中各种轴对称图形的独特魅力。紧接着,教师可以利用微课向学生展示轴对称图形在各种图案设计中的广泛运用。最后,教师可以借助于微课,启迪学困生利用轴对称图形设计一些图案。
        在本案例中,因为学困生已经从微课中领略到了轴对称图形的独特魅力,并且轴对称图形在图案设计中的广泛运用有了初步的认识与了解,所以他们就会产生一种迫不及待的设计欲。而这,正就是他们学习这部分内容的浓厚兴趣。


        二、巧用微课,补齐学困生能力短板
        在初中数学学习过程中,不同的学困生,在分析能力、推理能力、归纳能力、抽象能力、想象能力等思维能力方面存在不同的短板。不仅如此,不同的学困生在运用某项数学知识点,解决相关问题方面的能力也千差万别。或者说,学困生的能力短板,也表现在利用某项数学知识点,解决相关问题方面。
        鉴于不同的学困生存在不同的能力短板,那么,教师就要在清晰认识与深入了解学困生能力短板的前提下,想方设法补齐学困生的能力短板。
        例如,检测试卷,课堂练习,课后作业等,都可以成为初中数学教师清晰认识与深入了解学困生能力短板的窗口。在明确了学困生的能力短板之后,教师就可以巧妙地利用微课,引领学困生进行个性化学习,以此补齐学困生的能力短板。如,对于一些在推理能力方面存在短板的学困生,教师可以有的放矢地设计与制作一些蕴含推理方法、展示推理过程的微课,并将其推送至此类学困生,据此卓有成效地补齐此类学困生的能力短板。
        毫无疑问,微课在补齐学困生能力短板方面的作用与效果,主要取决于教师设计与制作的微课质量。微课质量高,补齐学困生能力短板的作用与效果就好。反之,则不然。
        三、巧用微课,填补学困生知识漏洞
        在初次学习相关知识点的过程中,学困生或因为接受知识的速度慢,或因为学习知识的强度低等,总是会产生一些知识漏洞,也可以称之为知识盲点。这些知识漏洞也好,这些知识盲点也罢,如果得不到及时填补,最终,就会导致学困生在学习之路上越走越艰辛。
        因此,在助力初中数学学困生“摘帽”的过程中,教师应该要千方百计利用微课,帮助学困生填补各种知识漏洞。
        或通过检测考试,或通过课堂练习等,教师对学困生的知识漏洞就会心知肚明、一目了然。之后,教师可以从一些基础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中搜集相关的微课视频,并将这些微课视频发送给学生。这样以来,利用这些微课,学困生就可以有的放矢地填补自身的自身漏洞。当然,在教育信息化的今天,教师在讲授新课的时候,可以利用一些交互式教学设备的微课录制工具,将课堂中的一些关键节点录制成微课视频,并将这些微课视频按照教材目录顺序上传至班级信息化平台中,或者教师可以创建一个微信公众号,将这些微课有序上传至该微信公众号。如此以来,当学困生出现知识漏洞时,就会根据自身实际需求,有选择性地观看相关微课,据此补齐知识漏洞。
        不过,大部分学困生都缺乏学习主动性,所以在填补学困生知识漏洞时,教师不仅要勤于督促,还要充分调动家长的力量,通过家校共育,持续不断、有的放矢地填补学困生的知识漏洞。
        总而言之,对于每一位教师而言,在教书育人之路上,不应该放弃任何一个学生。学困生,他们只是在学习之路上暂时“掉队”,就像爱因斯坦、就像马云,他们曾经也都在学习之路上出现了“掉队”现象。但是,最终,他们都能够迎头赶上,成就了不凡的人生。因此,对于在初中数学学习之路上暂时“掉队”的“学困生”,初中数学教师要从激发其学习兴趣、补齐其能力短板以及填补其知识漏洞等方面入手,让学困生尽快“迎头赶上”,尽快“脱困”,尽快“摘帽”,在未来的数学学习之路上,遇见一个更好的自己!
参考文献:
1.吴文峰,黄兰珍. 微课对初中数学学困生的重要意义[J].中学数学研究(华南师范大学):下半月,2017(1):15-17.
2.程晶.探析利用微课提升初中数学学困生学习能力的途径[J].理科爱好者(教育教学), 2020(01):128-12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