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丽
西藏自治区昌都市八宿县中学 西藏 昌都 854600
摘要:微课即是微型课程,具有内容短小、重点明确和使用方便等方面的特点。微课如今已经在各个学科的教学中得到应用。数学教师利用微课进行教学,不仅有利于丰富课堂氛围,还可以将微课与教学完美结合,使其充分发挥作用。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下功夫去探索和研究更加适宜的教学方法,把微课更好地运用到初中数学课堂中,充分发挥微课的教学价值,从而构建高效课堂。
关键词:微课;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构建策略,
引言
随着教学的改革,微课技术应运而生。微课以其生动形象的教学内容,丰富多彩的视频知识,可以使枯燥的教学变得有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构建高效课堂。微课是一种多媒体教学模式。它采用的是视频教学,可以将数学中一些基本概念、相关数学知识点以及考点之间相互关联,组成一种视频讲解教学模式。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进行创新发展,微课是一种拓展与补充,这就需要利用好微课,将其运用到数学中,增强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构建高效的数学课堂。
1微课的概念内涵
微课实际上是教师依托于信息技术,在结合学生认知规律的基础上,通过教学视频为学生呈现碎片化学习内容、学习过程、学习扩展性素材的结构化数字资源。可以说,微课的核心组成内容就是与新课内容相关的教学视频,它蕴含着比较丰富的辅助性教学资源,对于拓展学生的知识结构、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效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作用。从整体上看,微课体现着如下的特点:一是教学时间短,时长多为5~8分钟,与初中生有意注意规律和认知特点相吻合。二是内容精简,聚焦问题,紧紧围绕教学中的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主题突出,靶向作用明显。三是以视频为基本传播形态,通过支持网络在线播放的可视化教学素材和教学过程,给学生的线上自主学习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四是在网络平台的上传交流,突破了教师教学研究成果推广的时空限制,促进了优质教学资源的远程共享。
2基于微课的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
2.1运用微课,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
众所周知,数学是一门比较抽象的学科,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思维能力。掌握数学知识的首要条件就是可以正确地把数学相关概念理解透彻。但一般来说,学生对数学概念的掌握一知半解。一些学生是对数学概念本身把握不准;有些则是对这些概念的课外延伸模糊不清。总而言之,学生只要是概念稍微理解不全面或者不透彻,在做题的过程中,解题思路可能就会产生偏差,从而导致做题错误。这样,教师的教学质量也会大打折扣。教师使用微课的好处就是可以将书中难以理解的概念或定义通过动画、视频等方式,比较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准确地理解概念的内涵。
比如,在“图形的平移”一课的教学环节,教师可通过微课件为学生播放火车行驶、电梯运行、窗户推拉等方面的动态视频,导入“图形的平移”这一概念,让学生走进相应的教学情境之中,直观又快速地理解“图形的平移”这一数学概念的内涵,也为接下来的新课教学奠定基础。因此,教师可在这个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独立的思考:“图形的平移是由什么来决定的?在图形平移的过程中,什么发生了变化?又是什么始终不会发生变化?图形的平移有什么本质特征?”这些问题涉及不少本节课的重要知识点,为了深化学生的学习记忆,教师还可在微课件上为学生演示某一物体在方格画面上的平移过程。在演示结束后,教师可引导学生尝试根据物体若干次的平移位置和方向,画出物体平移的整条路线。此外,教师可鼓励学生根据某一基本图形,利用图形的平移原理,设计出个人喜欢的图案。这样的教学方式可有效激发初中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还可切实提高初中生的数学学习效率。
2.2运用微课,帮助学生提高思维能力
教师把典型例题选好并且教好,对于平时在课堂中的易错题,以及每次考试中的错题,教师都可以利用微课进行整合,然后在课堂中将这些题讲解透彻,让学生们都知道自己错在哪里、错误的原因是什么。
这样,他们今后再遇到类似的题时,就不会犯同样的错误。这个过程,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还能提高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使学生收获成功的快感。同时,教师也可以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
例如,在学习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题时,最典型的方式就是借助线段图来分析行程中的数量关系,利用这些数量关系的表达式来解答。通过这种典型例题,学生首先要学会将题目信息提取出来,找出他们的联系,然后列出方程式求解。完成这个步骤之后,学生再配合使用线段图的分析方法。这种方法的结合,可以将题目变得简单,同时促使学生学会知识的迁移、方法的运用。
2.3运用微课创设生动有效的教学情境
教学情境创设法与微课教学法都是新型的现代化教学方法,将这两种教学方法进行有机融合,可改进和优化当前的初中数学课教学过程,让学生能够在生动有效的教学情境中获得良好的学习体验。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从教学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然后在微课的辅助下直观地理解相应的数学问题。而学生在理解了数学问题的基础上,会快速分析数学问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解题效率。
比如,在“一元一次方程”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先通过微课件为学生展现“线段图分析”这一重要知识点,引导学生在线段图分析的过程中,有效理解行程问题的数量关系。在这个基础上,教师可针对该节课的教学主题,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探索兴趣,教学情境如下:A和B从相距6km的两个地方同时出发,他们的行走方向一致,其中A的行进速度为7km/h,而B的行进速度则是5km/h,若是A出发时,家里的小狗也同时出发,小狗朝着B的方向前进,速度达到了10km/h,当小狗遇到B之后,马上掉头朝着A的方向跑回去,遇到A后则再次掉头朝着B的方向跑去……直到A和B相遇,小狗才停止两头跑,请问这只小狗在这个过程中一共跑了多长的路?
教师在创设这一问题情境时,辅以微课手段,将相关画面生动地展现出来,有利于学生理解这一过程中蕴含的数量关系,并从这一教学情境中提出其中蕴含的数学问题,然后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对自己提出的问题进行分析与解决,有利于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迁移学习,同时也可实现提升初中生的数学学习能力这一目标,保障初中数学教学的实际成效。
2.4运用微课,帮助学生及时复习
在初中学习阶段,学生学习的科目比较多,学习量也较大。因此,学生学习的关键就是要进行一定的复习。及时复习可以提高初中学生学习数学的效率。特别是中考复习阶段,学生的学习时间紧迫、学习任务比较繁重。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就会产生很严重的两极分化现象。这时,我们教师的难题就是:怎样才能使处于不同学习进度的学生提高成绩?巧妙地利用微课,我们就可以提高学生复习数学的效率。比如,在学习实数、有理数以及无理数时,教师可以梳理一个有关于这部分的知识框架,让学生根据这个框架自己进行分析,形成自己的知识结构体系,从而进行自主学习。与此同时,教师可以根据这部分学生的学习状况来制作一些易错题、难题等典型例题的视频,在早自习的时候统一播放,让学生自己完成训练。随后,学生利用在微课中学到的知识,可以分成小组进行讨论,将普遍遇到的难点提出来,让教师再进行详细讲解。这种学习方式,可以使学生充满学习热情,从而构建高效课堂。
结束语
综上所述,为了迎合新课改的要求、弥补传统教育模式的不足、迎接初中数学教学新时期的挑战,教师有必要正确认识微课的教学价值,并积极探索多样化的微课运用方法。例如,教师可充分利用微课,为初中生营造活跃、和谐、生动的数学教学氛围,让他们改变原来的被动学习状态,朝着主动学习、乐于学习的方向进行转变,切实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成效。
参考文献
[1]刘晓霞.构建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经验分享[J].才智,2019(33):56.
[2]胡军英.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方法思考[J].华夏教师,2019(32):41-42.
[3]胡美玲.基于微课的初中数学智慧课堂构建及案例研究[J].才智,2019(27):51.
[4]关海凌.初中数学核心素养视角下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J].中国农村教育,2019(24):127-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