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影
安徽省临泉县白庙镇孟楼小学
【摘要】学困生是老师犯头痛的群体一族,数学课的学困生有时更让老师发疯,正确对待量多底薄的数学学困生,让他们得到不同的发展,这是一个老生常谈但又值得探究的话题。
【关键词】 学困 数学 举措 胜果
学困生是指由于家庭状况,学校教育,个人基础,认知能力,学习态度等多种因素造成的学生学习成绩不佳的状况。每个学科每个老师针对学困生会有不同的举措,很多专家也研究出了各种模式。我个人认为,基于本班学会上实际情况,汲取他人经验,创设自己的促进学困生发展的模式,才是最真实有效的。现就学困生,我谈谈自己的做法。
一、神秘来涵
说白了,其实学困生是弱势群体,他们处在班级最劣势的地位,用老百姓的一句方言可以形容他们的处境,爹不疼,娘不爱,天天遭受小白眼。克服他们长期压抑的自卑心理,消除他们被歧视的心理障碍,是促进他们发展的关键,我们常说因材施教,因而我们先找到学困生的根源,方可施以恰当的措施。我采用神秘来函的方式,首先单个秘密会见每个学困生,会见的人虽不同,但会晤谈内容是一样的,内容有如下几点,第一,学困原因,智能因素,家庭因素,教师因素,心理因素,动力因素等,每个因素有着打钩,并简述一下真实状况,第二,问题层面,通俗解读就是目前哪个方面不会。计算题,概念题,文字题,作图题,应用题? 第三,愿望意向,你想用什么样的方式去帮助自己弥补差缺面:小老师帮助?请家教帮助?进补习班?你想给自己的差缺面如何排队,比如先补计算题,再补文字题等等。自己设计一个弥补的顺序,你每天给自己布置多少任务?多少天完成这个目标,把学生的问题细化到每一个具体的问题单元,给学生一定的分析问题的时间,理顺之后,把信件秘密的给老师。这个环节保密的原因是,有个别学生有多方面的因素影响,可能差距面到最底层,这是他自卑的心理因素,他一定不想让任何人知道,所以我说这是一封神秘的来函。
二、密电回复
学生把自己最真实的状况反馈的老师后,剩下的就是老师如何因地制宜去给他们补差补缺了。补救的方法只是外因,内因是决定条件,学生是内因。只有他接受你的方法,愿意配合,你的方法才有效。所以在实际补救方法之前,要把你的设想说给学生,给学生列举一系列方法,让他们自己去选择,这就叫密电回复。第一次密电回复只讲方法,而第二次的回信就很重要了,教师要详细列举补差补缺方法、步骤,学生应遵循的规则,还可以把完成任务后的奖励机制也透露给学生,这样就会让学生觉得自己可以操作,有信心可以达标,还能得到老师的认可与奖励,自信心上来了,学习进步有了保证。
三、密切合作
一切准备工作就绪,下面就是正式启动学困这个搁浅舟了。
航线一:一帮一,开小舟
老师针对班级情况,针对学生情况去挑选小老师,小老师必备条件:数学成绩好,有耐心有爱心。小老师选好后,作为我们大老师,必须对这些小老师进行培训。一是对辅导方法进行培训,比如让他们这些学生,对学困生的计算题进行培训,先从基础培训辅导,再在题量上添码,然后在难度上作文章。二是对辅导程序进行培训,每天什么时间辅导,如何收集作业,如果出现问题,怎样与大老师沟通。
每个漏洞辅导多长时间,都有具体明确的规定,小老师的责任很大,他们的工作是要远远大于我们老师,人多力量大嘛。
航线二:小课组,拉大舟
小课组辅导,就是指把差缺面相同或相似的学生,编排一个小组里,有小老师,按照一帮一的模式,进行小组集中辅导。辅导的方法基本相同,只不过小老师任务重了。为了解决小老师的工作量,我们有时也会给每个小组安排几位小老师,这样不仅减轻了小老师的工作强度,很融入了竞争意识,让咱们这些小老师比一比,谁辅导的效果好,众人划浆开大船。
航线三:小家庭,亲情舟
农村教育有个显著的特点,留守儿童特别多,孩子的学习自觉性差,多数孩子是爷爷奶奶带,这些长辈们很多人文化水平不高,教育孩子的方法简单或根本没有方法,放羊式管理。更谈不上对孩子进行作业辅导,孩子晚上在家,如何辅导?我进行这样的尝试家庭 。
v 有两个辅导模式:一、让同村的孩子集中的某一位学优生家,选有责任的责任心的家长监督,让孩子们集中学习,有不懂不会的地方让学优生教,学生教不了,就通过钉钉群请老师上直播课,老师的直播课每个家庭都能收到,所有的孩子都能受益。二是让同村的某位家长来集中辅导孩子,当然,这个家长必须有一定的文化水平,不能能讲,还能把问题讲明白,家长的讲解,也会学生带来新鲜感,学生会积极参与。家庭式的辅导,让邻里关系更亲了,促进了社会生活的和谐。
四、旗开得胜
有了上述各种形式的辅导,学困生一定有个长足的发展,怎样去验证学习成果了?我采用这样的模式。
模式一:小测试
这个小测试就是针对以上三种不同的辅导模式,全面进行检测,检测的题目一定要学小,要易,要细,让学困生有一种“跳起来,能摘果”的甜头,更重要的目的是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对于优生就更有意义了,通过小测题提高小老师地位,让他们感觉到有成就感,在适当的进行一点物质奖励,他的劲头就更足了。
模式二:小徽章
我作为班级扶困促优的总设计师,就应该想得更多,更远,为表扬学困生和小老师,我们制作一些小徽章来给学生佩戴,或贴进表扬栏里。别看一个小小的举动,带给孩子们都是精神世界的最高荣誉。
模式三:小证书
学困生对于数学的各种差缺进行补习,时间长了,内容多了,学生对于自己进步的提高会认识不够清晰。有了小证书,一切问题都能解决了,比如学困生在文字题方面没了短板和漏洞,我们就发给大家“文字题小博士”证书,应用题会了,就发一个“应用题高手”的称号。你们可以把他们每学会一个知识面,都给命名发证。这是孩子们多宝贵的财富。至于小老师,我们可以设计不同的证,比如“最佳辅导奖”、“最成功人士”,不管怎样命名,怎样设奖,发到学生手里,那都是一枚枚金灿灿的军功章啊。许多年以后,如果他们把这些证书拿出来,该有多少续不完的故事呀!
总之,我通过不同的尝试,通过不懈的努力,让学困生有了很大的进步。目前虽然方法和手段有些粗糙,还有待优化,但我坚信,只要我们为师者循循善诱,持之以恒,学困生就会越来越少。
我会继续努力,让学海之舟开得更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