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茜
山东省滨州市博兴县特殊教育学校
[摘 要] 归因于培智学校低年级智障儿童在智障程度方面存在差异,“数概念”形成与发展遵循由弱到强、由浅入深的规律以及“数概念”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密等,所以培养培智学校低年级智障儿童“数概念”必须要坚持层次性、发展性与生活性原则。倘若培智学校低年级生活数学教师违背这些原则,那么,培智学校低年级智障儿童的“数概念”发展状况也就不容乐观。反之,则不然。本文将结合一些典型的教学案例,有理有据地详细论述一些培智学校低年级生活数学“数概念”教学原则。
[关键词] 低年级,智障儿童,“数概念”,教学原则
“数概念”,是指儿童全方位、多感官感知数的一种能力。从认知思维的角度分析,儿童的抽象思维尚处在萌芽状态,他们的思维主要是以形象思维为主。因此,在引领儿童建构“数概念”的时候,教师要充分发挥儿童形象思维的优势,有效避免儿童抽象思维的劣势。
“数概念”,是培智学校低年级生活数学的基本内容之一。同时,“数概念”也是培智学校生活数学中与多姿多彩的现实生活联系最为紧密的一块内容。“数概念”的建立,并不是一个一蹴而就、短暂简单的过程,而是一个循序渐进、长期复杂的过程。在培智学校低年级数学教学过程中,归因于一些教师违背“数概念”教学原则,所以导致“数概念”教学效果不理想。下面笔者将有理有据地详细论述培智学校低年级生活数学“数概念”教学的一些基本原则。
一、层次性原则
培智学校低年级智障儿童的智力残疾程度并不完全一致,有些属于中度智障,有些属于重度智障。即便是同属于中度智障的儿童,其认知能力也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正因为培智学校低年级智障儿童在智力残疾程度方面存在差异,所以教师在生活数学“数概念”教学过程中,必须要始终如一地坚持层次性原因。层次性原则,不仅要体现在生活数学“数概念”教学目标之中,还要体现在生活数学“数概念”教学活动之中,也要体现在生活数学“数概念”教学评价之中。
例如,在培智学校低年级生活数学“数概念”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在深入了解智力残疾儿童实际学情的基础上,分层设计清晰的教学目标。从智障儿童的角度分析,教师设计的教学目标绝对不能够超出他们的认知能力。那么,什么样的教学目标,才是科学合理的目标呢?如果智障儿童“跳一跳”,就可以达成某项目标,那么,这项目标就是科学合理的。反之,则不然。在制定清晰明确的分层教学目标之后,教师要围绕分层目标,潜心设计了分层教学活动。因为这些教学活动与低年级智障儿童的认知能力相符,所以这些教学活动在培养低年级智障儿童“数概念”方面的效果非常显著。当然,依据智障儿童的认知能力,聚焦智障儿童在教学活动中的具体表现,教师还给予了智障儿童科学合理、及时有效的评价。
实践证明,正因为教师在培智学校低年级生活数学“数概念”教学过程中始终如一地坚持层次性原则,所以每一位智障儿童都能够按照自己的“节奏”生长,都能够按照实现个性化发展。
二、发展性原则
由强到弱、由模糊到清晰是“数概念”形成与发展的基本规律。
“数概念”的形成与发展的内容,既包括计数能力的发展,也包括对数序的认识;既包括对数的守恒的理解,也包括对数的组成的掌握等。毫无疑问,“数概念”形成与发展的每一项内容,同样也遵循由强到弱、由模糊到清晰的基本规律。
因此,在立足于培智学校生活数学课堂,培养低年级智障儿童“数概念”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必须要坚持发展性原则。
以培养培智学校低年级智障儿童“计数能力”为例,教师要依据“计数能力”的发展规律,坚持发展性原则,循序渐进、卓有成效地培养。“口头数数——按物计数——说出总数——按数取物”,是儿童“计数能力”发展的一般规律。倘若在培养智障儿童“计数能力”时,教师违背发展性原则,那么,整个培养过程就会困难重重,甚至会被“搁浅”。再则,“万丈高楼平地起”,在培养智障儿童“计数能力”时,教师还必须要“脚踏实地”,夯实基础。如,唯有当培智学校低年级智障儿童的“口头数数”能力达到了一定的程度之后,教师才可以进一步发展他们“按物计数”的能力。否则,教师在培养培智学校低年级智障儿童“按物计数”能力的时候,就会“举步维艰”。而教师的这种做法,说到底,正就是违背了发展性原则。
很显然,在一贯坚持发展性原则的前提下,培智学校低年级智障儿童的“数概念”也会得到长足、健康、显著的发展。
三、生活性原则
“数概念”,与多姿多彩的现实生活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因此,生活性,也是培智学校低年级智障儿童“数概念”教学必须要坚持的一个原则。坚持生活性原则,具体而言,就是在培智学校低年级“数概念”教学过程中,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教学情景,立足现实生活设计教学活动以及着眼生活能力实施教学评价等。
比如说,在培养培智学校低年级智障儿童“按物计数”能力时,教师可以联系实际生活,创设这样一种教学情景。超市仓库管理员即将对进货商品数量进行全面清点,但是,商品种类与数量太多了,清点时间又非常有限,请大家一起帮助超市仓库管理员清点一下商品数量吧!于是,每一位智障儿童都不知不觉地走进了教师创设的生活化的教学情景之中,并一丝不苟地开始清点各种商品的数量。如此以来,智障儿童“按物计数”的能力也就会得到逐步发展。
除此之外,培智学校低年级生活数学教师,还要围绕清晰明确的教学目标,紧密联系丰富多彩的实际生活,潜心设计各种各样的教学活动。同时,培智学校低年级生活数学教师,还应该着眼于低年级智障儿童的生活能力,给予他们生活化的评价,以此引领他们运用“数概念”知识解决相关的生活问题以及提升他们的生活能力等。
总而言之,培智学校低年级智障儿童“数概念”的培养,既要坚持层次性原则,也要坚持发展性原则,还要坚持生活性原则。坚持层次性原则,有助于促进每一位低年级智障儿童的个性化发展;坚持发展性原则,有助于确保智障儿童“数概念”培养过程顺水顺舟;坚持生活性原则,有助于引领智障儿童恰如其分地运用“数概念”知识解决各种现实问题,进而提升培智学校低年级智障儿童学以致用的能力。大量研究实践表明,在坚持“数概念”培养各项原则的前提下,培智学校低年级智障儿童就会逐渐形成良好的“数概念”,而良好的“数概念”也会成为提升他们生活能力的有力推手。
参考文献:
1.浅谈低年级智障儿童生活化数学分层教学.潘聿文.《中国校外教育》[J].2020(9):23
2.林达辉.创设生活化的情境,激发小学智障儿童的数学学习兴趣[J].华夏教师, 2016(1):4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