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朋辉
江苏省淮安市南陈集中学
【摘 要】 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形式,优质、高效的课堂教学是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基本前提条件,有效课堂教学是教学的生命,对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不仅能推动新课程的实施与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更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教师的专业发展。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已成为当前课程改革的重要方向。
【关键词】 有效课堂 教学理念
课程改革活跃了我们的课堂,新的理念、新的课标、新的教材、新的教法,使教师充满激情,学生充满活力,课堂教学变得更为精彩。但追求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一贯的目标,构建有效课堂,一定要全面确立学生主体观。要以学生发展为本,更多去研读自己的学生。本文将在理解 “有效课堂的基本特性:发展性、生活性、反思性”和“如何构建有效课堂”的基础上,结合初中物理新课程的课堂教学,探讨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几点策略。
1.有效课堂的发展性
“教学与发展”是教学理论与实践的一个永恒主题。有效课堂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状态,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有效课堂教学的根本任务。
因此,首先要求教师有“对象”意识。教学不是唱独脚戏,离开“学”。就无所谓“教”,也就是说,教师必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思想。其次,要求教师有“全面发展”的概念。学生的发展是人的全面发展,而不是某一方面(如智育)或某一学科的发展。
有效课堂不是不要知识,而是要使知识及其理解和掌握从属服务于发展。发展是什么?按照建构主义的观点,发展不是外界强加的,发展是一个主动的建构的过程。
有效课堂教学的走向:传统的知识性教学转向现代的发展性教学。知识性教学以学科为本位,旨在传授知识;发展性教学以人为本位,旨在促进人的发展。
2.有效课堂的生活性
生活不直接等同于教育,但教育若是离开了生活,那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长期以来,人们往往习惯于将课堂教学仅仅作为一个知识授受的简单过程,将学生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简化为一种特殊的认知活动,以致课堂教学渐渐远离了学生的现实生活,远离了学生的道德生活,远离了学生的情感世界和审美生活,从而也就失去了不断促进学生创新与发展的生命活力。人总是生活中的人,离开人的生活去谈人的培育,等于把人抽象化、简单化,换言之,教育对象在此时此地的教育中便没有被当人看待。
对于有效课堂的生活性,德国一位学者有过一句精辟的比喻:将15克盐放在你的面前,无论如何你难以下咽。但当将15克盐放入一碗美味可口的汤中,你早就在享用佳肴时,将15克盐全部吸收了。
生活之于教育,犹如汤之于盐。盐需溶入汤中,才能被吸收;教育需溶入生活中,才能具有生命活力。回归生活,体现生活性是有效课堂教学的基本特性。
3.有效课堂的生命性
教育是基于生命的事业。教育除了有鲜明的社会性之外,还有鲜明的生命性。在一定的意义上,“教育是直面人的生命、提高人的生命、为了人的生命质量而进行的社会活动,是以人为本的社会中最体现生命关怀的一种事业”(叶澜)。有效课堂可以充分地唤醒每一个学生的生命意识,开发每一个学生的生命潜能,增强每一个学生的生命活力,提升每一个学生的生命境界,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自由地、充分地、最大限度地实现自己的生命价值,让每一个学生的生命之光把世界和人自身照亮应当是教育最真切的意义和使命。
把教学提升到生命层次,使教学过程成为生命被激活、被发现、被欣赏、被丰富、被尊重的过程,成为生命的自我发展、自我生成、自我超越、自我升华的过程,这是有效课堂教学的最高境界。
4、有效课堂的反思性
例如在讲液化时,开始教师不要平谈地向学生介绍液化过程,而是对学生说,我们先做一个“会出汗的可乐瓶”的实验,这个题目本身就会引起学生的强烈兴趣和高度注意。当教师介绍完实验装置,要动手做实验时,学生的注意力都集中在看可乐瓶是否漏水。
但学生观察到从冰箱里拿出来的可乐瓶并没有漏水,而可乐瓶四周确实出现了大量“汗”时,他们感到惊愕,自然会萌发出要弄个“究竟”的强烈愿望,在这种情况下引入新课,讲授新知识学生容易接受,且终身难忘。再如在讲“压强”时,一上课教师首先提出这样的问题:在一块木板上钉上一个钉子,尖端向上,再把一个气球放在钉子尖端上,在气球上放一块木板,并放上一个砝码,气球会怎么样?怎么钉钉子才能不扎破气球呢?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就被这个“可怕”而又有趣的悬念吸引住了,在大家议论纷纷,情绪高涨时,教师一转话题:“今天我们学习新知识后,同学们就能找出合理的方法”。从而引入新课“压强”。在物理教学中,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平时要用心搜集能够诱发悬念的材料,还要注意研究学生的心理,从而巧妙地给学生制造悬念,激发学生更加主动、积极地去探索问题的答案。
课堂教学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综合体,构建有效课堂,一定要全面确立学生主体观。要以学生发展为本,更多去研读自己的学生。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人、主角,课堂教学的一切活动都要围绕学生这一中心来组织;教师不再是课堂教学的主宰者、评判者,而是学习活动的参与者。因此,老师不要去一味追求什么一鸣惊人的新招,要以无微不至的教学态度,热爱、尊重、关心学生,以情育情,在师生之间建立起和谐的关系,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具有强烈的求知欲望、高涨的学习热情,乐于学习,主动学习。也就是,尊重学情、因学定教;二要有效组织,根据学情确定“三维”教学目标,使之处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营造民主课堂,创设真本、有效的教学情境,在预案生成过程中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发展(发展学生的语言、思维、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开展教育性对话;要善于彰显教师的主导作用,恰如其分的讲解与“牵”有着本质的区别,教师根要据课堂生成实际,不断调整,创设学生参与探究的时空,让学生动起来,主动参与,主动探究;特别学生学习发生困难,须诊断,敢调整,敢引导,敢追问,敢讲解,把学生思维和情感引向深入。这样才能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要灵活选择、优化教学组织形式和方法,要能发现、重组课堂自然生成的资源,让生成走向有效,增强教学目标实现的效果。三要提升评价效度。着眼于学生全面、多元、有差异发展,更多地采用即时的、多元的、极富个性和针对性的评价,用赞美的语言激励学生,用委婉的语言批评学生,用具体的语言启迪学生打开思路,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快乐和前进的动力。教师要研究把握考试评价改革方向,学会编制个性作业和试题,采取多样化训练方式和分层训练设计,优化交流、反馈和评价手段,从学生层面上看,有效教学应该让他们乐起来、动起来、活起来,让学生的生命价值在教学中实现。有效的课堂教学就是要寻找知识、思维、情感三维统整的教学目标(当然三维目标不一定非得在一节课中完美体现,这就要因材定标,因势利导,最起码在一个模块、一个知识整体教学中充分体现)三者之间的平衡。
例如在学习“大气压强”这一课时,我模仿街头“气功”大师,舒展筋骨,用力憋气、打拳运气、伸腰跺脚等一连串虚张声势的动作,迅速将一只手插入半盆水中,大喊一声,脸盆竟然用单手吸了起来了。同学们目瞪口呆。看着学生疑惑的表情。我把手伸出,露出一块塑料吸盘。其实是用手将吸盘内空气挤出后,把脸盆吸了上来。这就是利用大气压原理。同时也揭穿了生活中所谓的“空手取物”骗子表演。犹如通过视频播放《油锅里捞钱》:只见那位艺人用红腰带在腰间缠了几圈后,紧紧地勒位,然后长长地吸了一口气,就将自己的手臂伸进了滚烫的油锅里,铜钱捞出来了,他的手臂竟然完好无损……从而让学生知道醋的密度比油大而沸点比油低的缘故。使学生真正体会到物理来源于生活,它会帮我们揭开好多生产、生活的疑惑。
适宜而又有趣的生活情境能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启发学生进行积极的思考、探索,学生在有趣而新奇的情境中具有强烈的探究欲望,急于知道为什么。从而为学生的上课提供了动力保证。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我们常常要从生活实际中引入一些实物、场景,让学生依托这些情境进行分析比较,从而学习物理、体验数学、理解物理。一句话,就是有利于学生学会“物理的思维”。
有效的课堂教学应该在民主、真实、朴实、扎实的基础上更智慧一些,更富生命一些,多给学生创造一点思考的情境,多给学生留多一点思考的时间,多给学生一些活动实践的余地,多给学生一些表现的机会,让学生获得更多一些成功的体验。把教学提升到生命层次,使教学过程成为生命被激活、被发现、被欣赏、被丰富、被尊重的过程,成为生命的自我发展、自我生成、自我超越、自我升华的过程,这才是有效课堂教学的最高境界。
【参考文献】 1、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实验稿). 教育部
2、新课程课堂教学实施疑难与案例评析—初中物理.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3. 徐兆宝 《初中新课程下物理教学课堂教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