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洁
河南省鹤壁市浚县第一中学 456250
摘要:高中数学运算知识点较多,学生的运算能力发展将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但由于多方面因素影响,目前高中生的数学运算能力发展并不乐观。因此,高中数学教师应当从核心素养视角出发,重新审视高中学生数学运算能力的发展现状。探析数学运算能力培养的新切入点,以优化数学教学,响应核心素养要求,实现学生数学运算能力培养。
关键词:核心素养 高中数学 运算能力 培养对策
核心素养的提出,为高中数学教师指明了新的教学方向。高中数学教师应当深入理解核心素养,认识学生运算能力发展现状,找寻培养学生数学运算能力的新教学切入点,落实开展数学教学活动。
一、核心素养概念具体理解
数学核心素养是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在数学学科上的具体化,它是指学生能够
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的适应个人中深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关键能力和思维品质,具体包括六个维度,即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数学运算、直观想象、数据分析[1]。
其中运算能力具体表现为,学生能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根据数学原理、公式、
法则,对数学算式进行变化操作,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根据数学问题,进行合理数学运算,进而获得解答。可以说,任何数学学习活动,都离不开数学运算。
二、高中生数学运算能力发展现状及原因分析
1、高中生数学运算能力发展现状
就目前高中生的数学运算能力发展而言,其运算能力发展并不乐观,经常出
现如下错误
第一,审题出错。即不能快速的从题目中获取解题信息,在解题中不能获取
有什么、做什么、怎么做的方向,导致后续运算解题“无从下笔”;第二,计算出错。一些学生在计算时马虎、大意、粗心,导致计算结果失误。一些学生则不能找到合理的、简便的计算方法,导致运算难以求得正确答案;第三,答案写错。即学生在运算时,经常会出现书写不规范、符号数学混乱等问题,导致运算答案写错,功亏一篑;第四,方向出错。即学生在解题时没有找到合适的解题方向,且不能够及时调整自己的运算思路,导致运算能力发展不高。
2、高中生数学运算能力发展影响因素
之所以高中生数学运算能力会呈现低效发展状态,主要受如下几个因素影
响。
第一,学生运算认知不到位。很多学生没有认识到运算在数学中的价值,对数学运算存在“吊儿郎当”的态度,导致运算频繁出现错误;第二,学生缺乏良性的运算习惯。在运算时缺乏反思、缺乏检验、缺乏检查,不能够工整书写算式,都导致运算出新错误;第三,高中数学教师在进行运算训练时方法相对单一,过分突出“题海战术”,导致学生运算学习积极性不高;第四,数学教师所选择的运算教学内容不够全面,没有囊括一题多解、数形结合等各种专题训练,导致学生运算能力发展不高[2]。
三、核心素养下高中数学运算能力培养对策
为有效解决上述问题,真正发展高中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高中数学教师就
要基于现状,找准教育切入点。在核心素养的引导下,做好如下教育工作:
1、理解概念,夯实运算基础,做好运算准备
(1)强化基本运算方法教学,突破运算瓶颈:高中数学教师必须做到“承
上启下”,即在教学过程中要适当衔接初中学段的数学知识,夯实学生的基本运算方法。数学学习本身就是一个“盖楼”的过程,学生的运算能力发展也需要基本运算方法做支撑。
因此,高中数学教师要在落实开展数学时强化数学运算的一些基本方法。如
在因式分解中再次进行十字相乘法、配项分解法运算教学;进行一元二次方程相关判别式、跟与系数关系运算教学。这样能够及时传递给学生基础运算方法,补充教学,夯实基础,突破高中学生在运算过程中的瓶颈。
(2)重视定理公式概念教学,做好基础训练:高中数学教师在培养学生数
学运算能力时要“返璞归真”,要回归本质,努力进行数学概念、法则、公式、定理等教学,强化学生的基础认识,防止学生在数学运算时出现各种问题。
如在进行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教学时,教师不要单纯的将公式讲解给学生。而要注重引导学生进行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
在推导的过程中,学生理解了每个数学符号的意义,同时掌握了错位相减法求数列前N项和的方法,既有助于学生后续的数学运算,又通过定理、公式教学传递了数学方法。
2、强化训练,加强技能教学,提高运算效率
(1)定期开展基本技能训练:为让学生能够在数学运算的过程中快速找到
运算思路,进行有效运算,提高运算的效率。数学教师应当定期开展基本技能训练,让学生对一些简单的运算结果有所认识。这样能够让学生在完成填空题、选择题时最快速的获取计算结果,完成解题活动。
如教师应当定期利用课前五分钟,进行简单的数学运算练习。在长期的定期
练习中学生的数学敏感性会大大提升,对一些数学题目的答案能够“一见便知”,数学运算速度会大大提升。
如log39=2,loga(M+N)≠loga(M·N),loga(M·N)=logM+logN。
(2)定期开展专题解题训练:教师可以通过开展一题多解、数形结合、一
法多用等专项运算活动,提高学生运算的熟练性、准确性与灵活性,让学生在运算的过程中形成和数学核心素养,深化学生运算思维的发展[3]。
教师应当注重在进行专题训练时,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习题。
如在进行“一题多解”专项训练时,教师可以选择如下数学题目:
设A、B是全集U的两个子集,且AB,则下列式子成立的是()
A:CUACUB B:CUACUB=U C:ACUB= D:CUAB=
解法1:运算法,如选项A:∵CuA=(CBA)(CUB)CUBA,∴A错误;
解法2:特殊值法,可设U={1,2,3},B={1,2},A={1},如选项C:CUB={3},
A={1}CUBA=,∴C正确;
解法3:韦恩图法,直接进行判断。
3、培养习惯,规范运算过程,准确开展运算
(1)引导学生认真审题,获取信息: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进行数学运算的过
程中形成认真审题的意识,逐字逐句的分析数学题目,获取显性信息以及隐藏信息,基于题目了解有什么、求什么、怎么求。从而明确运算方向,准确开展运算。
为了让学生们认真审题,进行审题训练。教师可以适当的对原有题目进行“变式”,在变式过程中学生能够对比题目的不同,更进一步的进行认真审题,同时学生的解题思绪也能在题目变式中得到新发展,运算能力进一步提升。
如就例题:不等式ax2-2x+1>0,在x∈[1,2]时成立,求a的取值范围。
教师可以做如下变式:
变式1:不等式ax2-2x+1>0,在x∈[0,2]时恒成立,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变式2:不等式x2-2ax+1>0在x∈[-2,2]时恒成立,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2)鼓励学生规范解题,防止出错:教师一定要规范学生的解题习惯,让
学生在运算的过程中写好数字、写好符号,按照顺序,不要过分进行解题跳跃。这样能够让运算变得清晰,学生也会避免写错答案、马虎出错等问题的出现,从而提高运算效率[4]。
(3)引导学生解题反思,运用错题集:数学家弗莱登塔尔曾说道“反思重
要的思维活动,它是思维活动的核心和动力”。为了让学生能够在数学运算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教师应当让学生在每道习题解决后,针对自己出现的错误进行反思。并且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运算题目,归类整理到错题集中。这样能够引导学生逐步形成良好运算习惯,学生的运算能力自然能够得到发展。
结束语:
总之,高中数学教师应当在落实开展数学教学中关注学生数学运算能力的发展。要以核心素养为指导,重新明确学生数学运算能力培养的方向。在高效的数学教学课堂上发展学生运算能力、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在运算能力的职称下走入数学世界,进行有效学习。
参考文献:
[1]张继红.核心素养下高中数学运算能力的培养[J].数码设计,2020(06):215-215.
[2]徐志文.基于核心素养下高中数学运算能力培养策略[J].名师在线,2018(03):19-20.
[3]郑新建.核心素养理念下高中运算能力培养策略[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19(23):60-60.
[4]李炳华.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数学运算能力培养路径[J].环球慈善,2019(10):39-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