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激励理论在初中班级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发表时间:2020/11/24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8月第23期   作者:李迎群
[导读] 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在这一阶段,许多学生表现出比较严重的叛逆心理,

        李迎群
        山东省荣成市第十二中学 264316
        摘要: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在这一阶段,许多学生表现出比较严重的叛逆心理,自我意识比较强,甚至不服从教师的管理和教育,这种情况会对初中生的学习和健康成长带来极其不利的影响。所以,初中教师需要创新管理模式,将教育激励理论应用在班级管理中,通过鼓励、奖励等途径对学生进行全方面的教育和管理。
        关键词:教育激励理论;初中班级管理;应用研究
        引言:在教育和管理过程中,鼓励或者激励远远胜过批评和呵斥,特别是对初中生而言,可以提升班级管理质量。基于此,初中教师要对管理方法进行适当的调整,将教育激励理论融入到班级管理中,利用激励和鼓励代替传统的批评模式,构建和谐、平等的班风氛围,以期实现预期的初中班级教育和管理目标。
        一、教育激励理论的内涵和作用
        在传统教育和管理观念的影响下,在开展具体的学习评价时,教师往往以学生的学习成绩为主要评价内容,对于一些学习成绩比较优异的学生,教师往往格外关注,并且也多为他们提供鼓励和支持。而对于一些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大部分教师存在漠视态度,经常采取批评的方式,这种差别性对待会造成严重的问题,成绩优异的学生会变得更加优秀,而那么后进生则会陷入被动学习境地,容易产生自卑心理。这种情况下,初中教师需要借助教育激励理论扭转局面。教育激励理论强调的是平等,不管这名学生的学习成绩是好还是差,教师都不能作比较,而是要提供同等的教育和关注。其次,在教育理念方面,教师需要将传统的批评式教育转向激励教育,多鼓励学生,尤其是对一些学习过程中存在误区、犯错误的学生,教师更不能过分批评,应该要做到鼓励与引导相结合,这样学生可以悉心听取教师的教诲,改正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因此,在初中班级管理中,班主任或者其他代课教师要将鼓励教育放在首位,以此来引导初中生保持正确的学习观念,助力他们更好的学习和成长。
        二、教育激励理论在初中班级管理中的具体应用策略
        1.以鼓励教育为主,为学生提供学习激情和动力
        在初中教育和管理过程中,鼓励是最有效的一种教育和管理方式,同时也应该是初中教师应该高度关注的一种模式。教师对待学生要一视同仁,同时,对于不同学习程度的学生,教师也要特殊对待,实现分层教育与管理,争取让每个学生都能获得符合自身学习实际情况的评价和鼓励。比如,对于一些学习成绩比较优异的学生,笔者鼓励他们继续深入探索和挖掘一些问题,拓展自身的眼界和视野。同时,在教育和管理那些理解能力不强、学习存在误区的学生时,笔者也会做到鼓励与指导的相结合,如果他们能够有效的掌握基础知识和内容,或者是在学习中有了明显的进步,我也会进行适当的鼓励和激励,通过这种方式,能够让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都可以获得一些鼓励。同时,初中教师还要注意,在采取这种鼓励方式开展班级教育与管理时,还要把握适度原则,不能过分鼓励,以免学生形成骄傲、自负的心理,这就产生了过犹不及的不良效果。


        2.差异化教育与管理,实现因材施教
        在教育激励理论中,还有一项重要的原则是差异化教育与管理。众所周知,由于学生的学习特点、方法等方面存在差异性,这就造成不同的学生学习能力也有很大的不同。比如,有些学生可能阅读的资料和书籍比较多,那么这些同学的语文成绩比较优异也是无可厚非的。但是,如果有一些学生的理解能力和逻辑分析能力比较差,可能就不擅长学习一些理科科目。所以,教师要实现差异化教学,根据班级内学生的不同学习特点设计不同的教学和管理方案,以此来帮助初中生更好的学习和生活。比如,有些学生可能记忆理解能力比较强,在一堂课上,这些学生几乎不用做笔记,能够当堂消化和记忆教师讲解的重要知识点。而有些学生可能擅长总结知识,能够将知识整合在一起,综合背诵理解记忆。所以,教师要实现因材施教,并且还要根据学生的实际表现和学习情况提供不同的激励和鼓励。以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为例,一些同学经过长时间的学习,摸索出了一套属于自己、并且有利于背诵理解古诗词的方法,那么,初中物业费教师可以抽出一部分的课堂时间,让一些学生分享自己的古诗词记忆经验,这样可以让其他学生也能有所了解,有利于做到经验共享、互利互惠。其次,还要帮助学生克服偏科的现象,鼓励学生综合性发展。
        3.借助榜样式激励手段,激励学生更好的学习和约束自我
        在初中时期,大部分学生比较叛逆,教师和家长很难实现有效管理。同时,一些初中生容易受到不良因素影响,比如:迷恋网络游戏、打架斗殴或者早恋现象,一些学生可能会存在厌学、弃学的倾向,为了减少这种情况的发生率,初中教师可以应用教育激励理论,在班级中设置“光荣榜”,以此来强化学生的学习动力。比如,在“光荣榜”上,教师可以将一些学习成绩优秀、自制力强以及思想道德水平较高的学生名字写入“光荣榜”中,以此形成榜样激励效应,鼓励班级内的其他学生以这些优秀生为榜样,以期实现全面发展。通过这种方式,有利于提升班级整体学习和管理效率,需要每一位初中教师贯彻落实。
        结束语:教育激励理论是大部分教师利用实践证明了的一种高效的管理模式。因此,初中教师需要将这种教学和管理方式应用其中,实现平等教育、差异化分层教育,助力初中生更好的学习和成长。
        参考文献:
        [1]牛金玉.论教育激励理论在初中班级管理中的应用[J].试题与研究,2020(23):122.
        [2]林三丽.教育激励理论在初中班级管理中的应用[J].新课程,2020(10):219.
        [3]王成良.教育激励理论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J].江西教育,2020(06):6-7.
        [4]康伯.论教育激励理论在初中班级管理中的运用[J].考试周刊,2020(05):7-8.
        [5]苏勋志.论教育激励理论在初中班级管理中的应用[J].天津教育,2020(02):32-3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