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实践与创新

发表时间:2020/11/24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8月第23期   作者:袁大方
[导读] 处于经济、文化、网络高速发展的新时代,原有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受到了多方面的冲击,其课程积极作用无法得到有效发挥,学生的文化、思想、行为发生着深刻的转变。
        袁大方
        安徽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安徽 合肥 230051
        摘要:处于经济、文化、网络高速发展的新时代,原有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受到了多方面的冲击,其课程积极作用无法得到有效发挥,学生的文化、思想、行为发生着深刻的转变。要想提高育人效果,切实将思想政治教育落实到使出。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就必须积极迎合新时代、正确看待新时代,要采取有效对策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与创新,力求形成新的、适合时代发展以及学生需要的思政教育体系,落实思政教育教学改革。
关键词: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举措
        思想政治工作是高校教育体系的重要课程组成,是衔接高效教育与社会发展的重要环节,对学生的个人思想政治素养发展有着直接影响作用。为适应时代发展、适应学生发展,将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落实到实处,真正发挥该课程作用。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就必须积极迎合时代发展步伐,做教学实践创新,具体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转变教学理念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展开必须沿着正确且清晰的方向开展。即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师在开展课程教学时必须转变自己的教学理念,以新时代的教育新要求以及育人新要求重新设定教学目标。这样才能够保证后续的教育之路正确,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曾明确提到“广大青年要坚定理想信念,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勇做时代的弄潮儿,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在为人民利益的不懈奋斗中书写人生华章”[1]。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应当在明确这一育人要求下,重新审视思政教育工作目标。
        一方面,要坚持契合习近平总书记提到的育人指令。改变原本思政教育课堂上存在的“过分注重知识传授”的现象。要将新精神、新思想、新的特色理论成果呈现在思想政治课堂上,真正做到“以新育人”,洗礼大学生;
        另一方面,要坚持契合新课改的教育要求。要确保教育“以生为本”,设定“三维目标”,关注学生知识、技能、情感价值观的发展。
        二、优化课程内容
        就高校的思政教育课程内容,基本上“万年不变”。即使一些教育工作者会积极地联系社会时政,但却无法真正从课程内容上做教学补充,只是“一笔带过”式教育,导致目前高校的思政课程体系相对单一。
        为改变高校思政教育课程内容这一落后现状,从课程内容上做到“与时俱进”。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这就要修订目前思想政治课程标准与教材,要做到教学补充与教学联系。
        (1)迎合时政,构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课程体系:即将党的十九大提出的新思想、新战略等补充到思想政治教材中,充分体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将十九大精神贯穿教育教学的全过程;
        (2)贴合实际,构建以生为本的思想课程体系:即要确保课程内容和目前社会的文化发展、新思想的冲击等相结合,和学生的思想政治发展状况相结合。这样能够做到“从实际中来,从学生中来”,保证思想政治课程的实用性;
        当然,高校除了要将思政教育课程内容做完山外,也要科学的安排思想政治教育的课时。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形势与政策》、《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等,从课时数目上保障思想政治课程的有效开展。
        三、加强师资建设
        决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落实程度、落实效率的一大影响因素是思想政治课程教师。教师即是知识传播者,也是大学生学习成长的引路人。课程教师的专业素养、人格魅力、道德素质等都将决定教师的教学水平,进而决定教学效率。高校应当加强师资建设工作,认识到思想政治教师的重要地位。
        (1)教师层面,深化认识,严格自我:作为新时代的思想政治教师,必须与时俱进、内外兼修、知行合一,做思想政治教育的先行人,做时代发展的响应者[2]。教师必须具有独立自我意识,要认识到自身承担的教育责任,以积极的姿态投入到自我学习、自我提升中,积极参与教研、培训,在深化认识、严格自我中,促进自我专业发展。


        (2)高校层面,严把招聘,加强培训:高校应当严格把控思想政治教师的招聘关卡。不要出现“兼职教师”的存在。要从学历、专业以及能力、工作经验等多个方面选拔优秀的教师,纳入到学校的思想政治师资队伍中。同时学校应当加强对思想政治教师的培训工作,要通过“传、帮、带、培”等多个手亿,发展思想政治教师的专业素养,从师资建设层面做好课程教育保障。
        四、改革课堂模式
        为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教育有效性,同时相应现代教育的发展需要推动课堂教学模式改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这就要一改过去的教育模式,做教育教学创新。
        (1)“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在互联网与教育相互融合的新时期,高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也应当“随波逐流”,充分利用大数据平台,建立线上线下混合式课堂。要充分利用微课资源、慕课资源等做教学补充,丰富课堂内容,让思政课堂“活”起来、“动”起来;
        (2)情境模拟创设教育模式:该教学模式十分满足思想政治教学的需要,能够突出学生在思政课堂的主人公地位,加强学生的思考能力、探究能力、实践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等。这里所说的情景模拟,包括生活情境、动画情景、视频情境、生活情境等。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可以结合具体教学内容,做教学情境的搭配创设,目的是“寓教于境”,深化体验,创新教学。
        由于篇幅关系,笔者仅略述一二。但仍然有许多的新式教法、新教学模式满足思想政治课程的需要。高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当与时俱进,不断改革、不断应用,建立新式课堂,在新式教学模式的应用下提高教学效率。
        五、落实协同育人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创新开展需要建立协同育人机制,不要割裂思想政治教育与其他教育工作的关联。
        第一,高校应当重视思想政治学科与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形成“1+N”创新人才共育培养机制,将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深刻融合;
        第二,高校应当重视思想政治学科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挖掘二者之间的连接点,让学生能够心理健康、全面成长;
        第三,高校应当促进思想政治学科与其他专业学科的协同发展,抓住专业学科课程中的思政育人元素,协同辅导员以及任课教师形成共同管理、协同育人的机制。这样能够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高校育人工作的点点滴滴中,从而形成全方面协同育人体系,提高育人效果。
        六、开展实践活动
        思政教育除了要精神洗礼、道德强化外,还需要学生实践体验、实践感受、实践参与。这决定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做实践活动教学延伸,要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基地建设工作,开展丰富多彩的思政实践活动。
        一方面,教师可以在校园内部开展丰富多彩的思政实践活动。如开展思想政治知识大赛、法治知识大赛、“话说时政”讨论会、主体辩论赛等。这些活动能够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思考能力,也能够让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实现对思想政治知识的深层次理解,是教师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
        另一方面,教师可以“走出去”,走到校园外,开展思想政治实践活动。如带领学生到红色革命基地进行考察,引导学生切身体验了解中国革命的艰辛路程;如带领学生们走访老兵,这都能够丰富学生的实践体验,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方式。
        结束语:
        时代的发展推动教育发展,社会的变化呼唤人才变化。高效思想政治课程作为基础育人课程,必须紧跟时代发展、紧跟社会变化,要充分发挥自身的积极作用,做教学实践创新。只有这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才能够落实到实处,“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才能够顺利完成。
        参考文献;
        [1]李雅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堂教学方法创新探析[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5(14):43-44.
        [2]白旭.谈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方法创新[J].好家长,2018(48):37-3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