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刚
四川省泸州老窖天府中学 四川泸州 646000
一、人教版教材分析
人教版教材对本条课标的达成选择了大量的资料。教材首先选取了1985年和2000年长江三角洲的城市发展图,以读图思考的形式让学生明确什么是城市化;进一步,教材以活泼的漫画展示城市化发展的两大动力,并简单介绍城市化的意义。以此作为知识的基础,接着紧贴课标的要求,提供了一系列的曲线图,并设计了读图思考题和活动题,分析不同类型的国家城市化水平的差异。同时,教材提供了英国伦敦的城市化进程的案例,再以表格的形式让学生概括出城市化不同过程的特点。最后,教材以一系列的图片资料说明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并在活动题中让学生结合生活体验,讨论城市化给地理环境带来的压力和提出缓解压力的措施。对于如何降低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教材提出了要建设生态城市的目标,由此可见,教材在较好的达到课标要求的基础上还上升到可持续发展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高度上。
三、教学目标的确定
(一)知识与技能
1.城市化的定义、动力和意义;
2.世界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
3.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和缓解城市化给地理环境带来压力的措施。
(二)过程与方法
初步学会地理图表资料的分析方法,并能对地理信息进行整理和总结,概括出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树立学生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相协调和建设发展生态城市的热爱自然的观念。
(四)教学重点
城市化的动力、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四、教学策略
资料分析、案例探究与问题式讨论
五、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流程
引入新课:
请欣赏图片资料,并与现实生活相联系,从你记事到现在,或从你来到泸州市到现在,你看到或感受到了泸州的哪些变化,请将关键词记录下来。看完资料后各小组成员进行简单的交流,并请一位代表来给大家分享你们小组的答案。
投影泸州几个地方的变化景观图和人口变化表。学生观察后进行交流回答。
教师引入:从同学们的回答可看出,同学们的观察很仔细,而且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从同学们的回答我们知道,贵阳的变化是巨大的,也是多方面的,总体来说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人口的变化,经济的变化,建筑物的变化,交通的变化,城市规模的变化,产业结构的变化等。城市的这些变化,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城市化的表现。下面的我们正式进入今天的学习,第二章第3节、城市化。今天我们主要了解什么是城市化?城市化的进程和特点。
第三节、城市化
一、什么是城市化
一个地区是否发生城市化,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去判断呢?
自主探究一: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发展图,(点击课件)结合P31图2.16找出长江三角洲地区在1985年和2000年的城市发展有什么差异?
学生回答……
城市数量增加(哪些是新增加的?);城市等级提升(哪些城市的等级提升了?)。
接下来我们再来看一个具体的实例:伦敦市建设用地的变化
自主探究二:结合课本P33案例4 的相关内容,了解伦敦城市扩展变化?
我们可以看出伦敦城市建设用地不断扩大,随着伦敦城市地域面积的不断扩大,农村地域变为城市地域,农村居民变为城市居民,第一产业转变为第二第三产业。
在这个过程中,请同学们想一想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有什么变化?
(城市数量增加,城市等级提升,城市人口增加,城市用地规模扩大,农村地域转变为城市地域,农村居民变为城市居民,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上升,这些城市的变化过程就是城市化过程。)
城市数量不断增加,城市地域不断扩大,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不断增长就是城市化的三大标志。(强调)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是城市化最主要的标志。
衡量一个地区城市化水平的高低,是看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是不是城市人口越多,城市化水平越高呢?如:美国城市人口2.6亿,我国7.8亿,是不是我国城市化水平要高一些呢?
(板书:城市化的概念和标志)
(小结)城市化是人口向城镇集聚的过程,因此城市化也是人口迁移的一种方式,人口由农村流向城市,主要原因是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城市化能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带来聚落形态变化;带来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的巨大变化,它是一个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社会进步的表现。城市化与经济的发展是相互促进、相互推动的关系,只有城市化与经济的协调发展,才是可持续的发展。
(过渡)目前,就世界范围来说,城市人口所占比重已上升到百分之五十左右,有近一半的人居住在城市,那么城市经历了一个怎样的发展过程,让我们来看一组数据。
二、世界城市化进程(板书)
世界不同时期城市人口所占比例情况(%)
我行我秀:根据表中数据在学案的坐标系中画出世界城市化进程曲线图。请一位同学上黑板上画。
接下来请同学们根据我们自己所绘的图
合作探究一:
1、分析世界城市化的发展变化特点?目前发展特点?
(提示:从水平高低、发展快慢来考虑)
2、预测今后世界城市化速度将如何变化?在学案上简单补充一下。
请同学们在学案上简单补充一下,请一位同学上黑板补充。
3、根据补画的图,分析世界城市化发展速度有什么变化规律?
学生回答:先慢后快又慢
展示曲线图
根据同学们画的世界城市化曲线图,可看出城市化进程基本上呈一个被拉平了的“S”形态。
根据所画的图,我们可以将城市化进程分为几个阶段?各阶段的起止数值是多少?
合作探究二:
根据图2、19和案例4完成P34页活动(提示:从速度和水平高低两个方面分析。)
(承转)在城市化发展的不同阶段不仅有着不同的特点,而且会出现不同的城市化现象,中期加速阶段:出现郊区城市化现象。后期阶段:出现逆城市化和再城市化现象。
到底什么是郊区城市化?什么是逆城市化?让我们通过这个简单的示意图来比较它们的不同。(点击课件)
郊区城市化是城市人口和乡村人口向郊区迁移城市人口数量增多;逆城市化是城市人口向乡村迁移,城市人口减少。
逆城市化也是一种城市化现象,不是城市化的衰败,而是城市化扩展的一种新形式,主要原因是人们对环境质量要求提高,城市环境质量下降,而乡村,小城镇的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交通越来越便捷,加上优越的自然风光,吸引了城市居民到乡村城镇暂住、定居。
再城市化是城市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发展高科技产业和第三产业,积极开发市中心衰落区,吸引年轻的专业人员回城居住,使市区内人口增长的现象。
(承转)城市化进程不仅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特点,不同地区、不同国家,城市化进程也不一样,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曲线图
提供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曲线图,引导学生读图分析
合作探究三:合作读图分析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有哪些不同?完成学案表格。
(承转)我们知道了城市化进程的时间差异和空间差异,哪我国的城市化发展情况如何呢?
自主探究三:请同学们自主完成地图册P11第二题。
从该题我们知道,我国的城市化正处于中期加速阶段,预估2035年城市化水平达到70%。
【课堂总结】
工业在发展,城市在进步,社会在飞越,我们身边的城市化的脚步越来越快,那城市化是不是越快越好,是不是有利而无害呢,课后请同学们调查一下泸州市城市人口和城市用地数据,分析城市化带来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