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高三地理模拟试题命制的误区及对策

发表时间:2020/11/24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8月第23期   作者:杨彩霞
[导读] 地理教师的模拟试卷命题水平是展示一个教师专业能力的关键所在,新高考背景之下,地理学科的高考内容有所改变,如何编写出一套高质量的高考模拟试题是当下高中阶段地理教师需要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

        杨彩霞
        广东省肇庆市实验中学 广东 肇庆 526100
        摘要:地理教师的模拟试卷命题水平是展示一个教师专业能力的关键所在,新高考背景之下,地理学科的高考内容有所改变,如何编写出一套高质量的高考模拟试题是当下高中阶段地理教师需要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要学会从不同的视角,不同的角度以及不同的途径积累地理素材,这是要做实体格局与视野宽阔的关键所在,同时也是确保试题育人效果的重点。对目标进行深度考察,用适当的方式来将积累的地理现实素材呈现给学生,问题的选择要注重严谨与新颖,并且还要准确把握问题设置的角度与尺度,注重突出试题的“能力性”与“应用性”能力。
        关键词:高三;地理;模拟试题;命题误区;对策
        引言:高考制度在不断的深化改革,地理试题的特点也在慢慢的改变,这对高三地理教师的试题研究能力提出了考验,教师需要深入了解高考的有关政策,学习考试的有关内容准确把控学情,这是保障高三地理模拟题命题效果的关键所在。地理教师的专业水平是决定试题命题效率的关键,高质量的地理模拟试题,需要教师考虑的内容有很多,这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
1.高考模拟试题命题误区
         忽略使用材料的事实基础
         地理学科的命题有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则就是要注重实际,要遵循实事求是的科学发展观,体现出学科的价值。在命题时,很多高三教师会忽略这个问题,在命题时总是习惯用假设的手法打造问题背景,导致试题存在空洞,也无从考察。也不是说不可以设置假想的问题条件,但是设计出的假想条件要建立在事实的基础之上。
         命题信息不够完整
         考试是检验学生对已学知识掌握情况的重要方法,也是评价教师教学能力的一个重要手段,考试可以反映出学生在该阶段学习的成效,同时教师也可以根据考试的结果对下一阶段的教学进度以及方法进行调整。因此试题的命题质量十分关键,命题者需要谨慎选择试题的素材,目前很多高三教师在制作模拟题时出现有命题信息不完整的情况,虽然地理学科的知识都是有相关的事实依据的,但是我们也不能让学生在没有信息引导的情况下通过推理得出答案。
        问题材料与试题缺少关联甚至无用
         以该题为例:
         (某校2017届模拟试题)2015年8月21日某国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人口自然增长率
         为负值的状况已持续43年。2014年人口增长出现明显转机,出生人口较2013年增长4.8%,死亡人数则较前一年减少2.8%,但人口增长趋势没有根本改观,据此完成第(5)题。
         (5)该国最可能是:
         A.美国
         B.日本
         C.德国
         D.巴西
         答案:C
        该问题没有人口增长的统计图,但是通过问题中提出的信息我们可以获取到人口政治数据,因此该题不需要提供人口增长的统计图,通过负增长四十三年的信息我么可以得到答案应该选C德国,日本虽然属于发达国家但是人口增长率低,但是没有出现负增长;美国的迁移人口较多,自然增长率也比较高;巴西属于发展中国家自然增长率也比较高,因此即使没有数据统计图,我们也可以得出结论。很多教师在命题是,为了凸显出试题的真实性与创新性,大多都会选择从网上下载现成的试题材料,并且不经过筛选就直接使用,试题中存在部分多余信息,与试题无关,有的配图对于试题解答也毫无用处,这些问题在高三地理试题原创命题中出现的比较多。


2.高三地理模拟试题命题策略
         方向对策:明确考试内容
        命题制地理试题的编写有一个重要的前提,就是要明确掌握高考地理学科考试的内容对地理学科高考的命题方式以及内容有深刻的理解。可以通过多种途径与方式来分析高考地理学科考试内容。比如对历年高考试卷、地理新课程标准以及新高考政策进行解读与分析。地理考试内容的全面深入掌控是提高地理模拟试题命题水平的一个重点。下面作者通过新高考的有关政策文件来对高考内容进行分析:
        2016年6月,教育部考试中心的姜刚主任在“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核心,深化高考考试内容改革”的相关文件中提到:高考考试内容的改革对顶层设计,统筹规划,凸显考试内容的整体设计与科学构建方面比较重视,要使高考评价体系体现出“一体化、层次化”的效果。“一体化”是指高考试题评价要突出立德树人、服务选拔、教学导向的作用,明确试题命题背后的目的。“层次化”是要关注学生学习地理学需要掌握的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以及核心价值,从这几个方面来分析高考试题考核内容,同时还要从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以及创新性等几个方面来思考高考考试内容。在明确这几个层面的内涵之后才能更加对地理试题的命题方法有准确的把控,才能是试题的育人效果得到凸显。要引导学生从解题过程中找到解题的方法,从解题的过程中明白做人做事的生活道理。
         保证全卷文字、图表与高考试题的一致性
        2013—2018年新课标全国Ⅰ卷文字数量从1700字左右增长到2100字左右,试卷的文字总量逐渐增长,对学生阅读速度要求提高。可见,能够快速、全面、准确地获取图表中的地理信息,并对其进行分析和整合,掌握试题考查意图,这一高考考核目标与要求正在凸显。模拟试题的阅读量要求也必须与近几年高考试题保持一致。高考试题中的图表主要为统计图,示意图,要素类地图.等值线图等。最近几年景观图,综合类地图较少出现,地图信息越来越简洁.突出重点,地图上的信息都是解题所必需的,没有多余信息。模拟试题里出现的图表在呈现形式.内容构成、图表数量等方面应与高考试题—致。如2018年高考地理全国Ⅰ、,Ⅲ卷,全卷均是6幅图表。
         凸显试题结构和形式的规范性
        试题的结构与形式引导设计的简约美观一些,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以全国卷为例,从2017年开始,高考试题的结构就改为了十一道选择题,两道综合题,两道选做题。选择题主要分为四个主题,每个主题的材料语言都比较清晰简约,没有多余的文字信息或者图表,每个主题的问题为两到三个,上下题之间有一定的关联性,难度设置由简到繁。选择题答案的文字数量也设置的比较少,尽可能的保持一致。或者两两一致,避免出现以往常见的“两短一长”、或者“三短一长”的情况,体现试卷的“形式美”与“逻辑美”。
         3.试题素材选用方式多元化
        命题时素材选择方式很多,素材资料非常丰富,要选择和运用优质素材,教师平时必须认真反复研究《考试大纲》和高考原题,在头脑中形成深刻印象,才能形成对命题素材的敏感性。①平时翻阅地理资料、期刊新闻、地理微信公众号、外出旅游时,发现与《课程标准》《考试大纲》内容相关的素材或与高考试题材料类似的素材,应有意识收集记录,再根据其内容涉及考点编制试题。②直接模仿高考题选用的材料、文献出处、命题思路,选用类似材料。如2016年高考全国I卷36题选择了广西横县的茉莉花为素材来命题。
        结束语:一套高质量的高考模拟试卷必须是规范、科学、美观的,有良好的区分度、效度和教学导向功能。试题必须能有效检测和反映高三学生的学习水平,能对高三教师教学和学生复习起正确导向作用,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查漏补缺。
        参考文献:
        [1]徐丽梅.地理高考试卷综合思维素养考查及教学响应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9.
        [2]刘玉函.以提升高三学生地理分析能力为目标的原因分析类试题复习专题设计探究[J].热带地貌,2017,38(02):38-46.
        [3]曾呈进,邹有君,刘旭.瞄准高考精检测 突出素养考应变——2017年福建省高三质检文综地理试题特点分析与备考启示[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7,18(06):123-12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