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背景下高中政治教学的优化策略初探

发表时间:2020/11/24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8月第23期   作者:徐成
[导读] 新高考改革对于高中思想政治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中政治教师要改变传统的应试教育思维,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并在政治课堂教学中积极推动学生的身心发展,

        徐成
        重庆市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中学校 重庆 彭水 409600
        摘要:新高考改革对于高中思想政治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中政治教师要改变传统的应试教育思维,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并在政治课堂教学中积极推动学生的身心发展,提升其主观能动性和学习积极性。本文主要在新高考背景下探究如何优化政治教学,让思想政治课堂焕发生机与活力,促进学生发展。
关键词:新高考背景;高中政治;教学优化;策略分析
引言:
        在传统的教育观和高考模式中,高中政治课的课程意义一直是被社会质疑的。政治教育要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育民族复兴的时代新人,以前的教育理念、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会使政治课对高中生的思想教育和人生观引领作用变得苍白无力。新高考改革背景下,让学生从迫于升学压力而接纳式的被动学习变成乐学善思、主动参与学习,就需要高中政治老师认真地进行教学策略研究和思考。
        一、新高考政策对高中政治学科的影响
        新高考政策主要是在科目设定、课程标准、学科评价、考试录取等方面进行了改革和创新,必对高中政治学科教学产生一定的影响。
        政治学科的本质内涵在不断地回归。长期以来,在中国高中阶段课程教学中,高考是主要的目标,所有教学活动、教学内容的设定都是为了高考而服务。学生学习政治课程的目的也是为了能够在高考中获得更多的分数,教师在教学时也是教授给学生相应的应试技巧,如何在考试中拿到分数,得到高分等。这样的教学模式从本质上忽视了政治学科的教育价值,也忽视了政治学科育人为本的使命。在新高考背景下,新修订的《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引导教学更加关注育人目的,更加注重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使教考学有机衔接,形成育人合力。
        基于升学和就业的影响,许多家长和学生认为,选择理科在高考时会有较多选择,今后的就业面也会更广,使部分学生轻视对政治的学习。在新高考政策中,为了提升学生综合素质,高考与学业考试进行结合,在学业考试达标之后才能具有参加高考的资格。把政治学科作为必考性科目之一,政治学科的地位在不断地回归。在考研、公招中,扎实的政治学科素养也占据明显的优势。
        二、新高考背景下高中政治教学的优化措施
        (一)协调“主体”与“主导”关系,以创新驱动教学
        学习兴趣的培养是学生学习与发展的首要前提,讲好。高中政治的教学环节也要体现出教师对课堂教学环境的创新。一定要将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教育改革的关键,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学生的政治学科积极性得到有效提升。为此,高中政治教师应当结合新型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手段,实现教学手段的创新,并塑造更加轻松的教育氛围,使学生在政治课堂教学中开展有效性学习。教师在此阶段还要注重因材施教,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与学习状况制定相应的教学手段,例如利用现代教学手段、戏剧文艺进课堂、指导学生建错题本和画思维导图等灵活多样形式,在达成知识目标的基础上提升学生的个人能力。


        (二)重视理论和实际内容的结合,落实知行合一
        上好政治课的关键在教师。针对部分学生觉得政治课枯燥说理、远离生活的认识,政治课教师要增强思想政治课的思想性、理论性、针对性和亲和力。在政治教学中应当将理论知识与现实实际相结合,避免教学内容过于空洞造成学生厌学的现象。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可以从时政热点、学生周边时事中提取出相关的素材内容,有效地提高学生对政治的学习兴趣;有目的性的创设情境让学生运用相关理论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并使学生能够充分地了解到“政治在于生活”、“政治服务于生活”;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工作,充分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围绕课程主题,巧设议题,强化辨析,选择积极价值引领的学习途径,提升学生的政治认同、科学精神和政治参与能力。
        (三)建立多元评价机制,激发学习动力
        传统的高中政治教学主要是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最终的评价标准,这种较为单一的评价标准会导致学生的整体学习过程过于被动,难以激发自身的学习主动性和学习积极性,不利于学生综合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在新高考背景下,教师要充分贯彻“一体四层四翼”的要求,重视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内容的全面性、评价手段的多样性,客观地反映学生当前阶段政治学习状况和思想道德意识。一是充分调动学校、家长、教师、学生、社会等力量共同参与,采取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和学生互评等方式。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有利于增强各方对政治课的认识和重视,发挥评价的积极导向、反馈调节等功能,形成教育教学合力。二是变单一的分数评价为综合评价,应把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状态、学习情感、课堂幸福指数、学习收获、成长轨迹作为评价的内容,关注学生在课堂中的整体表现。三是变单一的成绩评价为过程评价。改变传统的纸笔测验为观察访谈、创意奖励卡、学生成长记录袋法等方法,根据学生特点进行针对性评价。四是坚持终结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相结合,给予学生展示学习成果机会,例如“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这一议题时,既要考查学生观点表述正确性,又要评价其论证过程,考查学生是否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
        (四)坚持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统一,优化育人效果。
         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结合教材内容、课程目标,创设经济、政治、文化等情境,引导学生结合已有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通过情境体验、探究,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努力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例如,通过探究分享与正文教学理解相嵌套、问题情境创设与激学导思相互融合、综合探究活动设计与社会实践活动相贯通等等,促进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培养创新精神,提高实践能力。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当前新高考改革的大背景下,课堂构建要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学科核心能力培养的过程中以新课程改革和创新作为导向,教师要转变观念、提升教学能力,通过有效的课堂构建,并在多元化的教学视域中结合学生的实际发展状况与个人能力开展因材施教。以改革为契机、以创新为动力,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当前社会的挑战,逐渐提升个人能力。
        参考文献:
[1].吴悔.浅析高中政治教学优化策略[J].新课程研究,2020,000(005):P39-40.
[2]宋树杰  王运贵.新高考下高中课程设置与教学组织形式变革.山东教育,2018.12
[3]教育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半2020年修订)
[4]韩立福.《新课程有效课堂教学行动策略》.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13.0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