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娟
和田县北京高级中学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848000
摘要:随着新课程的改革,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许多历史老师越来越发现传统的教学已经不再适合学生的发展,相比之下,问题式的教学法更能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因此把本文主要是从问题式教学的内涵还是叙述的,分析了问题式教学注重知识与教学活动之间的关系,最后总结出问题式教学应该采取的正确教学方法。
关键词:高中历史;问题教学;有效策略
引言:对于高中的学生来说,疑问是他们的天性,也是他们学习的主要动机,在核心素养的引领下,问题教学更加具有针对性,越来越受到了高中历史老师的重视。在高中历史的教学过程中,通过问题史教学能够很好地改变传统的以知识点为主体的授课方式,改变学生们被动地接受知识点,从而使得教学效果更加的明显和有效。但是在历史教学不断的完善过程中,仍然还存在一些比较明显的问题,使得历史教学效果并不明显,学生不能很好地使用历史视角来看待和分析问题,这些都是老师需要加以引导的。
1.问题教学法内涵
问题教学主要就是强调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性为主,激发他们在历史课堂中的探讨能力、分析能力,是现代高中历史教学中老师组织学生进行历史知识的一种新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可以表现在历史课堂上,也可以延伸至课下,甚至是学校外,既可以是单人,也可以学生进行合作交流。涉及到的教学内容也是多层次的,既包括课堂的知识,也涵盖了一些课外的知识,将问题教学运用于高中历史教学中,可以实现为老师创设合适的历史教学情境,学生在老师的有效指导下进行自主探讨,和同学进行问题的交流,然后由老师来整合具体的知识点,在一定程度上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提高历史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在历史教学中,最重要的就是要形成一定的问题讨论过程,重点在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分享中,学生不断地进行反思和内化,使得对历史知识和现象达到新的认识高度。除此以外,这是与传统历史教学具有显著性的变化,最大的就是改变了老师和学生之间在课堂上的关系,更多是以学生为主体来实现课堂内容的学习。
2问题教学注重知识和教学活动的关系
随着新课程的改革,高中的教学内容发生了很多显著性的变化,更加直观地感受到就是教学活动变多了,在历史的知识生成的过程中,并没有直接给予出结论,这是需要学生进行探讨和交流的,自己对历史知识进行归纳和总结。那么这就产生了一个疑问,是不是课本中的历史知识变得不那么重要了?答案是否定的,一些历史知识、概念还是需要老师教授给学生,但是知识的探讨过程却是需要学生自己进行分析的,这样对于学生来说高中历史的知识就变得更加具有“含金量”,他们就会更加重视历史的学习,在经历了发现知识的过程,可以加深对着知识的理解程度,培养了学生在历史学习中的自主探讨精神。
3问题式教学策略
3.1问题设置难度适中
在一般的高中历史课堂上,因为高中历史老师需要考虑到每个学生对于问题的接收程度,所以在问题的设置上往往不具有深度,导致许多学生没有好奇心,不乐意回答老师的问题。比如老师会问“辛亥革命是在那一年爆发的?”,对于这样的问题,无法启发学生求知的欲望,所以导致高中历史课堂的氛围不好。但是一些老师如果一味地追求难度较高的问题的话,就会使得学生不知所措,对于老师的问题也不知道该怎么回答才好。长此以往就会给学生造成一定的负担,学生在新知识面前会具有畏惧心理,因此导致学习效果并不良好。
历史是一门纵深感很强的课程,在开始实施教学之前,老师应该充分地了解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根据他们的心理发展来展开教学,在设置问题的时候,应该充分地掌握难易程度,这样可以启发学生的探索能力,提升他们对历史学习的兴趣和爱好。比如在“外交新局面”这一课程内容中,老师可以根据中美关系的变化历程制作一个图片,然后向学生进行提问,“中美建交处于什么样的背景之下”、或者“中美的关系改善有什么样的影响”。这样一步步深入,学生就可以完全掌握老师本堂课程的重难点,突破难点,保证自己学有所得。
3.2挖掘问题应该注重隐形知识
在历史课堂中,老师总是让学生记忆一些知识点,但是学生面对这些知识点,只能死记硬背,这样的教学方式违背了学生思维发展的规律。对次历史老师应该有所侧重,对于一些重难点要关键掌握,深入挖掘其背后的含义,通过一些结论来推导其背后的原因,加深学生对其的理解度,可以很好地增强学生对历史的理解力度,使得历史的知识脉络线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比如老师在讲解“战后资本主义体系的形成”这一内容的时候,老师应该对课本的内容有所侧重,主要是围绕着美国的战后经济体系的建设,主要有世界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贸易组织,在课堂中创造一定的问题情境,向学生询问“美国是怎样一步一步发展成为经济霸主地位的?”、“美国主要世界经济发展主要有哪些因素呢”,对于这些问题,学生展开思考,会形成诸多的疑问,也会和小组成员进行讨论和分析,对此老师在教授的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力,探究学生的兴趣,主动激发学生的探讨能力,思考一些潜在的问题,这样会加强学生在历史课堂上的专注度,同时在学习的过程中也会具有很强的分析能力,促进自己知识素养的提升。
3.3探究问题注意教学重难点
在新课程改革之间,历史课堂的主导权在老师的手中,而改革之后,更加倡导学生的自主能力,学生不能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更要形成自己的思想体系,注重知识的输出。在传统的历史课堂上,学生打瞌睡、玩手机的现象是比较严重的,学生的主动性是没有很好地展现出来的。但随着新课程的改革,老师不再居于主导地位,更多的是将课堂的位置让渡于学生,更加注重问题情境的创设,激发学生对情境的探索,这样课堂中就会形成良好地互动关系,学生和老师之间的交流和互动现象就比较频繁。在热闹的课堂氛围中,学生更能激发对学习历史的兴趣,对历史问题进行深入地思考,提高自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程度。
其实,问题教学并不简单的只是提出问题到解决问题的过程,而是要从问题中去归纳重点难点,及时让学生快速地了解到知识点,内化于心。比如在讲解“五四运动”的时候,这是对于我国的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对于我国的革命建设也起着了积极的作用。老师在讲解知识点的时候,针对一件大事件的爆发,应该从其发生的时间、背景、过程以及造成的影响进行全面地解读。在课堂的探索的过程出,尽量要让课堂让渡于学生,他们自己思考胜过于老师直接将知识传授给他们。老师可以在课堂开始之前,应该让学生以小组一个单位,围绕着五四运动的爆发,来进行讲解和自己的理解,结合视频、图片等形式来丰富课堂的内容,通过这样学生能够形成对五四运动发展的理解。然后老师在对于学生讲述得不清晰的知识点,进行归纳和修正,这样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程度,除此之外,老师也可以号召学生进行提问,形成课堂积极讨论的氛围。
结语
问题式教学适合像历史这种需要纵向思维和横向思维结合的教学学科,具体的就是要求历史老师要以问题为导向,分析学生在知识学习的过程中,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总结出知识之间的内在逻辑和结构。但这对于高中的历史老师来说同时也是一个挑战,意味着他们需要转变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全面地了解知识的整体结构,然后再搭建具体的体系,形成严密的逻辑结构,形成很好的历史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陈珊. 问题教学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研究[D].西南大学,2020.
[2]高劲彦.高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甘肃教育,2020(06):138.
[3]马强.试论高中历史教学中的情境式教学法[J].课程教育研究,2019(46):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