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游戏教学法在小班音乐活动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0/11/24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8月第23期   作者:曹祖钰
[导读] 游戏教学法是幼儿园音乐教学的一种重要途径,需要运用游戏方式将教学内容呈现给幼儿,增进幼儿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记忆。游戏是幼儿主要的学习方式

        曹祖钰
        陆军炮兵防空兵学院南京校区幼儿园        江苏        南京        210000

        摘要:游戏教学法是幼儿园音乐教学的一种重要途径,需要运用游戏方式将教学内容呈现给幼儿,增进幼儿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记忆。游戏是幼儿主要的学习方式,也是更好的遵循幼儿喜欢游戏的天性,有利于激发小班幼儿对于音乐活动的学习兴趣,本研究具体分析了在在小班音乐活动中游戏教学法使用过程中最基本的教学方法,最后,基于实践研究、分析总结,提出在小班音乐活动中游戏教学法的应用策略,帮助教师更好的在实践中使用游戏教学。。
关键词:游戏教学法 小班音乐活动 应用
一、游戏教学法的内涵与类型
        音乐游戏教学法指的是教师在传统的音乐教学活动中,将传统的教学内容以唱唱、跳跳等小班幼儿能够接受的以游戏为主的形式呈现给幼儿,能够吸引小班幼儿参加音乐活动的兴趣,同时以《纲要》《指南》精神作为指导,以尊重幼儿的兴趣需要及发展为前提,以不同内容、不同形式的活动为媒介,突出游戏内容在幼儿园小班音乐教育活动中的重要地位。从而形成了以游戏为特色,以主动学习为核心的音乐教学模式。
        游戏教学法有二大类型:一为动作游戏,即通过肢体来进行学习,不直接通过语言的帮助,这是教师外在的教育行为,在无声之中取代语言行为。二是图画游戏,即借助图画进行游戏,以感受实物为基础。由于小班幼儿经验尚浅,还不能理解乐谱、歌谱与舞谱等知识材料。因此,为小班幼儿提供他们于当前认知特点符合匹配的图谱、图像显得特别重要。
二、小班音乐活动中游戏教学法的运用
小班学前期,幼儿的注意力以无意注意为主,有意注意正在发展。同时小班幼儿的心理发展水平在学龄前儿童处于较低位置,认知方式也基于自身想象。在音乐教学活动中,作为教师教师应采用相应的音乐教学策略帮助小班孩子引发和调动参与音乐活动的兴趣,引导幼儿进一步从“无意注意的学习”转变为“有意注意的学习”。而幼儿音乐教育是一门艺术教育,旨在让幼儿通过演唱歌曲、欣赏音乐、感受节奏等来丰富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而游戏化的音乐活动以自身有趣的活泼的体验形式能够有效地帮助小班幼儿认识音乐、理解音乐。
(一)动作游戏呈现,让孩子们在体验中获得音乐认知
音乐和动作是人类交流表达情感的基本要素,好的音乐和动作参与可以培养孩子们的社会行为、独立性、交流和合作意识。孩子们在听音乐时,总会情不自禁地跟随音乐的节奏动起来,可见动作参与是完全符合幼儿认知特点。
在组织小班音乐活动中,动作游戏的应用更为广泛。小班幼儿的思维方式更多的是以具体逻辑思维为主,直觉行动思维占主要位置。对于经验的获得主要依赖于通过简单的动作进行探索。所以在音乐活动中采用肢体动作游戏帮助幼儿理解抽象的音乐是事半功倍的。如小班音乐游戏“彼得和狼”,当听到“狼来了”的重拍音乐时,我及时引导幼儿们进行讨论表演:彼得躲到什么地方才不会被大灰狼抓住呢?部分幼儿紧张地躲到了石头后面,有的幼儿害怕地躲进了山洞里,有的幼儿则很快的躲去了树丛后面。随着游戏的进一步开展,我又引导孩子们采用日常喜欢的“神奇变一变”的方法用来躲大灰狼。有的小朋友变成石头一动不动,有小朋友变成森林里一动不动的树,有的小朋友变成坚硬的石头,等等。在活动过程中,孩子们跟随着节奏创造性地表现各种不同物体的动作,在游戏过程中体验到了创造和成功的喜悦,音乐的表现力也在游戏中无形为幼儿感知。


动作游戏的参与也可以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音乐作品,例如歌曲《数羊裙》中,孩子们在将歌曲图片进行匹配时,总会对其中呈现出的部分图片混淆,如慢吞吞,图片里画的是只胖胖的绵羊,而“急匆匆”是一只满头大汗的羊,孩子们在匹配分析两张图片时,总会分不清。所以我引导幼儿分别用夸张的动作来表现图片上羊的样子。如此,小朋友们不仅能将歌曲内容与图片进行准确的匹配,还获得了动作表演的乐趣。
(二)图像游戏呈现,更好帮助小班幼儿理解音乐记忆
图像游戏呈现的主要形式——图谱,在音乐活动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具体形象思维是幼儿思维的主要形式,直观形象的图片图谱可以帮助幼儿记忆、理解教师提供的音乐学习内容,并且能够通过从容、反复的观察,从而掌握学习内容。在理解的基础上,可以“让幼儿将自己的思想和创意转化为稳定的可以分享的视觉符号”[ 许卓娅.幼儿园音乐教学游戏化设计]
在小班音乐活动”两只小小鸭”初次欣赏后,我没有直接要求孩子们说出歌曲里都有什么、做了什么事情,因为这时孩子们对歌曲的记忆只单纯凭着“无意注意”形成初步的整体印象,还不知道指向的是哪一个具体的要注意的对象。但是当第二次欣赏后,我便和幼儿提问了“歌曲里唱了些什么”的具体要求,而这就是一个吸引孩子们具体的有意注意的方法,让孩子们带着问题来注意倾听。
同时小班幼儿对于这种无重复的歌词记忆有一定困难,因此我将不同内容的图片呈现给孩子们,让孩子们通过观察图片来匹配相关歌词,加深对歌词内容的理解与记忆。
二、游戏教学法对小班幼儿音乐经验和学习品质的有益影响
在不断的实践研究中,我发现游戏教学法对于幼儿音乐经验的提升至关重要,幼儿能够在一定音乐游戏的情景下,借助动作、图片等来提升自己的音乐经验,恰当的游戏可以清晰的展现音乐的结构、节奏、旋律等音乐要素,有利于幼儿主动、愉快地接受音乐知识,由浅入深、
循序渐进地过程中方,建构自己的音乐经验。
1.共同制定游戏、共同参与到游戏中
兴趣是小班幼儿学习中最好的老师,游戏可以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和积极性。幼儿可以在游戏的过程中,培养好奇心、专注力、主动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不只是游戏规则的制定者,也可以作为游戏的参与者,与幼儿共同进行自主游戏。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与孩子共同商讨游戏规则,并且由教师与孩子们整理、明确规则。
2.开展多元化的游戏活动
游戏教学法在音乐活动中有多种的表现形式,例如手指游戏、音乐绘画游戏等等,都可以与音乐相结合,与小班幼儿边玩边唱。在设计音乐活动的过程中,教师也要结合音乐活动内容的形式,选择适宜的游戏方式来开展音乐游戏。例如大部分儿歌是带有剧情式的,在此过程中,我们可以引导幼儿分角色进行扮演,参与表演游戏。这样不仅能够调动起小班幼儿的参与程度,也能引导幼儿在活动的过程中理解记忆歌词。

         本论文探究了游戏教学法在幼儿园小班音乐活动中的应用,以自身从教经验为基础和对当前小班幼儿参与音乐教育为理解、反思为基础,结合典型的教育活动案例,总结归纳出了当前游戏教学法在幼儿园音乐活动中的应用情况,以及如何运用游戏教学法的相关策略。本针对具体的教学实践,分析了游戏教学法的基本教学模式与操作要点。
        研究过程发现,音乐活动中的游戏教学法虽然是一种教学辅助手段,但是它的存在不是孤立的。良好的游戏教学法不仅有利于幼儿音乐学科知识体系的构建,也架起音乐与其他学科沟通的桥梁。游戏是幼儿生活的主要构成,因此教师在日常的师幼互动中应重视发挥幼儿的主体地位,重视研究幼儿的探索发现学习,重视研究幼儿的即时的内需与兴趣。教师在发现、获取、利用音乐游戏课程资源的过程中,这也改变了我们对于音乐游戏的课程意识。教师已经从原来一成不变的活动模式中走出来,开始进行创造性的思维和时间。每个教师在对资源的搜寻、提取、整合、运用、再调整的过程中不断地构建和积累自身经验,并根据幼儿活动现状和资源的特性,对资源进行选择、删减、重组,让资源发挥了更大的价值。
参考文献:

[1]严於.基于课程游戏化理念的音乐区活动组织策略四改变[J].文理导航(下旬),2018(08):59+61.
[2]朱倩.游戏 伴孩子成长——浅谈幼儿园音乐活动游戏化[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2):9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