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小学音乐课堂变得有序、有礼、有趣

发表时间:2020/11/24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8月第23期   作者: 贝淑敏
[导读] 小学音乐学科在小学教育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因为音乐教学内容的特殊性和艺术性,学生能在音乐课中培养自己的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
        贝淑敏
        浙江省义乌市经济开发区学校  浙江省义乌市 322000
        
        摘要:小学音乐学科在小学教育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因为音乐教学内容的特殊性和艺术性,学生能在音乐课中培养自己的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教师在音乐课堂上要注重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审美能力进行培养,并通过营造有序、有礼和有趣的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在课堂上收获更多的知识。本文分析目前小学音乐教学存在的问题,探究创新的小学音乐教学策略。
        关键词:小学音乐;课堂氛围;教学策略
        引言
        目前小学音乐课堂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教学模式单一、教学内容缺乏创新等问题,这些都会对音乐课堂最终的呈现效果产生影响,学生不能在这样的音乐课堂中取得相关的技能,也不会对音乐学科产生学习兴趣。教师应当意识到目前音乐教学存在的问题,通过创新音乐教学策略,让学生在音乐课堂上收获更多的知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小学音乐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模式单一
        目前一些教师采取的教学模式比较单一,课堂氛围比较沉闷,学生学习效率不高。一些教师采取灌输式教学方式,只注重音乐理论和技巧的教学,在课堂上,没有为学生创造实践和思考的机会,这样导致学生缺乏音乐学习兴趣,也无法达到教师的教学目标。一些教师上课也只播放录音带和音频,让学生在听后直接进行跟唱,这个过程教师没有对学生进行指导,只让学生进行模仿,显然学生的技能得不到针对性地培养。
        (二)教学内容缺乏创新
        近几年,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提出,一些教师能主动地创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并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提高音乐教学效果。但有一些教师固步自封,没有意识到自己教学存在的不足之处,不会主动地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也没有在教学上进行改动,导致学生接收的音乐教学内容缺乏创新。还有一些教师没有理解新课程标准的内容,在缺乏课堂引导的情况下,让学生开展实践和独立思考活动,这样也很难起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不高
        一直以来。很多家长和学生都把音乐学科看做副科,很多学生都抱着可学可不学的态度听课,导致课堂活动的参与度不高。小学音乐课堂很容易出现教师在讲台上讲课,而学生开小差和干自己的事情,教师在活动中,请学生上台进行表演,学生也会无动于衷。这样低的课堂活动参与度,必然会影响音乐的教学效率,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一些学校还主动让语数外教师占用音乐课堂,导致学生获得音乐知识的机会较少,使得音乐技能很难得到提升。
        二、创新的小学音乐教学策略
        (一)营造有序、有礼音乐课堂的策略
        1.设置课堂管理机制
        对于小学生而言,一样可以在课堂上突出表现自己,因此教师可以制定合理、可行的课堂规则。由于音乐课堂本身是轻松有序的,因此教师可以制定与其他学科不一样的规则,这不仅能规范音乐课堂秩序,也能调动学生参与音乐活动的积极性。教师可以设置奖励机制,对积极参与课堂活动的学生进行奖励,奖励可以是物质性的,也可以是语言性的。同时,教师要有应变意外发生的能力,比如学生在课堂上经常窃窃私语,这种情况不仅需要通过课堂规则来约束,还需要教师的创新能力,教师要用可行有效的办法对违反课堂纪律的行为及时阻断,在不影响课程进展的前提下,对学生进行恰到好处的提示或惩戒。
        2.选择多样性的课堂管理方法
        音乐教师在思想方面要加强师德师风修养,这是管理好音乐课堂秩序的前提。

教师在业务方面要认真领会教材,掌握学科特点和教学内容特点,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落实每个教学环节,并在课堂秩序发生意外时,采取应变和解决问题的措施。比如小学低年级学生具有活泼好动的特点,其自制力较差,但动感极强,教师可以采用律动教学法,让学生通过拍手、拍腿等有规律的动作为歌曲打节奏,这样既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可以维持课堂秩序。教师在教学中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课堂习惯,在保障课堂秩序的情况下,也提高学生的音乐专业技能水平。教师应当为学生营造适宜的教学情境,做好课外拓展,集中学生注意力,促使学生尽快进入课堂学习角色,重点关注班里个别自律性较差的学生,让其建立规范意识。
        3.提高学生的纪律自控性
        想要学生拥有纪律自控性,要从课前抓起,教师要思考怎样让学生在音乐课前铃响,就马上进入教室安静下来,这是抓好课堂秩序管理的第一步,除靠教师的威严力外,更要靠学生平时的习惯和对纪律的自控性。教师首先要做出明确的音乐课堂纪律规定,平时通过口号、手势等方式对学生进行警告和提示,让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在课前铃响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演“课前一支歌”,让学生快速进入上课状态,积极配合教师的上课进程。教师还要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听课习惯,在课堂上让学生认真听教师的教学,还要积极引导学生倾听同学的发言,并给予他人鼓励。因为小学生存在注意力持续时间短和自制力差的问题,教师就可以将一些教学活动进行细化,比如要求学生在倾听的过程中专心、不随意插嘴,听完他人的发言后,才可以发表自己的意见,教师还要及时表扬班级认真倾听的学生,树立榜样。这样的课堂更能提高学生的纪律自控性,让学生的思维长期处于活跃的状态中。
        (二)营造有趣音乐课堂的策略
        1.应用多媒体设备
        小学生之所以难以接收抽象的信息、不能理解抽象的知识,是因为其在抽象的学习环境中,无法发挥自身的学习特长,导致学习效率低下。因此,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情境,简化教学内容,充分发挥体验式学习的优势。比如教师在对《报春》这首歌进行教学时,可以应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展示这首歌的动画视频,视频中是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布谷鸟在山林中欢快歌唱的意境,此时学生会在歌曲和动画营造的欢快氛围中能感受到歌曲传达出来的喜悦之情。
        2.营造音乐情境
        小学生的想象力非常丰富,教师只要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或给学生创设一个学习情境,学生便能很快地结合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教师在创造学习情境时,为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可应用语言艺术,帮助学生把音乐中的情境具象化。比如教师在对《报春》这首歌进行教学时,可以提问学生对春天有什么感觉,学生经过发散思维,会联想到枝头的绿叶、含苞待放的鲜花……教师可引导学生结合脑中的具体情境理解音乐内容。
        3.组织音乐游戏
        教师在课堂上,可以根据音乐教学的内容,组织学生参与各种游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组织一些旋律游戏,让学生在音乐环境中准确地打出节拍或或准确地敲出旋律,既能提升音乐课堂的趣味性,也能让学生有更强的学习体验。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四二拍、四三拍、四四拍的音乐,让学生在音乐中学习如何抓节奏,进而组织游戏,能让学生很快地抓住音乐节奏,并深入体会音乐,从中体会到学习音乐的乐趣。
        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音乐教师在开展教学时,要积极营造课堂氛围,将教学目标贯彻到所有的教学环节中,通过创新音乐教学策略,解决目前音乐教学存在的问题。教师要优化学习环境,引导学生探索,让学生掌握抒发感情的方法,以此引导其获得更多的音乐知识,感受到学习音乐知识的乐趣。
        参考文献
        [1]玛丽亚.如何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趣味性[J].读写算,2020(23):83+85.
        [2]蔡天. 音乐游戏在小学音乐课堂的应用探析[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8.
        [3]郭远萍.浅析小学音乐生动有趣教学课堂的创设[J].新课程学习(上),2015(01):6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