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欣蔓
义乌市龙回实验小学 浙江省义乌市 322000
摘要:小学美术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还要让学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养成主动观察的学习习惯。小学生的想象力是极其丰富的,部分小学生能够从生活、学习、社会环境中发现美术知识,从不同的视角解释美术的魅力。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美术知识,并引导学生感受美术,领悟美术。
关键词:小学美术 审美能力 培养策略
1 引言
小学美术教师通常通过让小学生寻找生活中的美术作品,来培养小学生的美术素养。小学美术教师应该思考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并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爱上美术语言。小学美术教师引导学生在学习美术的过程中认识美术语言,并了解如何用美术的角度看待世界。教师应该给学生更多的学习时间去认识美术,熟悉美术,让学生在美术知识的探究过程中收获快乐。同时,教师应该仔细思考美术教学的办法,寻找小学生感兴趣的美术学习内容,引导小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术作品,提高小学生的审美能力。教师要引导小学生发现并思考生活与美术知识的联系,让小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得到激发。小学生在学习美术语言的过程中,会发现美术赏析时美术作品带给人的精神愉悦感,并在接受美术熏陶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美术审美能力。
2 现有的小学美术教学情况
小学美术教师不仅要学生了解到美术作品的美,还要让学生学会用美术语言分享对美术作品的认识主要用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目前,多数小学美术教师采用了模仿美术作品、鉴赏美术作品、感受美术作品的策略,鼓励学生自主完成部分美术作品鉴赏的训练,进而提高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果说学生对美术问题和基础知识较为熟悉,那么他们欣赏美术作品的能力就会有所加强。教师应该鼓励学生透过美术作品看本质,勇于发现美术作品的美。
现有的小学美术教育教学工作急需改革,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教师应该思考现有的审美能力培养途径,为学生营造更和谐的学习环境,真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最新的美术教育模式给小学美术教学带来了巨大的改变,特别是提高了小学美术教学效率。教师多是利用新的教育教学模式来创设美术教学情境,帮助学生感观地认识美术知识,找到美术学习的自信心。目前,部分教师利用网课教学、翻转课堂、分组合作教学、问题探究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方式来讲解教学重难点,提高学生的美术学习积极性。但是部分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不强,不能够充分地训练自身的审美思维。因此,教师应该认真思考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培养的途径,真正以学生为中心开展具体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
3小学美术教学中审美能力的培养策略
(1)拓展思维空间,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现有的网络教学资源可以让学生充分挖掘现有的美术知识,并搜集学习素材,开拓自身的美术学习知识面。小学生接触的生活、学习、社会知识有限,教师有必要帮助学生感观地认识世界,并拓展学生的美术思维空间,注重开阔学生的美术视野。教师要引导学生保持自身思考的主观能动性,并在快乐中学习美术知识。教师可以引导小学生学习有关生活中的购物常识,让小学生建立对美术的认识。
比如在《真正的家园》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小学生先分析家园的作用,然后引导小学生理解“家园对于每个人的意义”的故事情境。然后,教师可以引导小学生思考家园是如何制作的,从而引导小学生理解如何赋予美术作品特定的意义。小学生在学习时会发现家园的构造,并了解美术手工作品的设计思路。教师可以引导小学生了解不同颜色对家园美术作品的影响,进而颜色的感染力。小学生在自主区分不同的颜色的过程中,也理解了手工作品的设计和制作过程,提高了审美能力。然后,教师可以引导小学生思考如何购入制作家园的材料,进而让小学生理解生活中的房屋建造情节。小学生在这样的生活化美术学习后,不仅掌握了部分生活知识,还了解了美术与生活中的联系。小学生通过动脑设计真正的家园手工作品,动手制作真正的家园作品,就会建立对美术知识的形象思维认识,然后逐步形成感性性思维认识。
(2)创新欣赏美术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美术审美兴趣
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美术知识,还要让学生具备审美能力。小学生的模范能力还是很强的,如果教师能够为学生做一个好的示范,学生就能够在教师所提供的学习资料基础上发展创新思维,进行适当的发挥,完成美术知识的独立探究或合作探究学习。具体美术教学中,教师完全可以结合美术赏析活动,来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教师要鼓励学生参与到美术作品的解决过程中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美术课堂教学时,教师可以充分借助教学工具让学生加深对美术鉴赏知识点的认识,并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教师应该做好课堂导入,让学生在课前预习知识,并在教师的课堂导入环节进入学习状态,进而更好的学习美术知识。具体教学时,教师可以以5-8分钟视频的方式做课堂导入,引导学生思考视频中《大自然的春夏秋冬》的特征和特点,并总结美术作品鉴赏的角度、技巧问题。比如在引导学生观察大自然的春夏秋冬美术作品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去观看有关大自然的视频,也可以让学生走进校园环境、社会环境发现大自然独特的美。学生的思考角度不同,所发现的事物也是不同的。最后,教师让学生学习油画的制作过程,并让学生观察大自然的美、绘制自己眼中的大自然,以此来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欲望。然后教师可以让学生积极展示自己的油画,分享自己眼中大自然的美,发现美术鉴赏的角度。
(3)结合美术作品故事背景,培养小学生的美术素养
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小学生对课堂导入时的美术故事情节往往比较感兴趣,且乐于发现故事中的美术故事。部分小学生对新鲜的美术教育环节更有探索欲望,教师可以借助自主探究美术教学环节,来提高小学生的美术素养。美术故事背景挖掘过程中,教师可以选择一定的教学工具,让小学生分组完成美术背景的探索。个性和特色是吸引学生的一大重点,教师要想提高美术教学的影响力,就必须积极分析当前美术教学的个性化和特色化教学设计目标。比如教师在梅花作品赏析教学时,教师应该设计结构丰富、内容突出的美术多媒体视频,来提高学生对中国画的认识。教师可以结合具体的教材内容,让学生加身对中国画工具、材料的认识,并让学生体会笔墨的韵味。教师要在多媒体视频设计时,讲授传统的画梅技法,并让学生学会赏析水墨的表现技法。具体教学视频制作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先了解梅花的生长习性,并让学生来分析梅花的造型特点。然后教师再引导学生思考梅花所代表的人格精神,进而让学生理解中国画借物抒情的艺术表现形式。学生通过观看内容丰富的多媒体视频,会自主地走进美术鉴赏情节中,思考中国画中意象的含义,进而理解美术作品所富有的情感特点。
4 结语
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模式下,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的美术等知识,并让学生分析美术的艺术美。小学生通过阶段的练习,就会建立对美术作品的形象思维认识,然后逐步提高自身的美术审美能力。
参考文献
[1]林志强. 小学美术教学中审美能力的培养策略研究[J].考试周刊,2018,4(02):148-148.
[2]谢雨婷.浅谈小学美术教学中审美能力的培养[J].教育科学,2017(10):34-35.
[3]邢志亮.浅谈小学美术教学中审美能力的培养[J].科学与财富,2017(02):233-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