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初中音乐课堂教学的创新模式

发表时间:2020/11/24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8月第23期   作者:何艳梅
[导读]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对于教育的重要性。认识到教育对于个人、家庭、国家和社会的重要性。也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素质教育的观念深入人心。培养学生的音乐的鉴赏的能力也是素质教育的目标之一。
        何艳梅
        云南省保山市腾冲市实验学校  679100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对于教育的重要性。认识到教育对于个人、家庭、国家和社会的重要性。也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素质教育的观念深入人心。培养学生的音乐的鉴赏的能力也是素质教育的目标之一。因此,在初中阶段,学生对于音乐的鉴赏能力并不是与生俱来的,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学会进行用音乐进行自我调节、自我激励的方法,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心态,来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的能力。本篇文章主要讲述了在新课改的情况下对中学音乐课堂教学模式创新的探讨。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音乐课堂教学;创新模式
引言:
        在初中的音乐课堂的教学中,有一部分的教师存在着教育理念落后的现象。教师较为滞后的教育理念,不利于培养学生们的音乐文化鉴赏,不利于提高学生的音乐感和艺术美感,不利于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不利于提高初中音乐教学的成效。因此,为了提高初中音乐的教学成效,我们面对这样的教学的现状,初中的音乐老师需要好好地开展创新理念的教学工作,注重在教学的工作中创新,在新课程下寻找到提高音乐教学成效的重要方式和方法。
一、在新课程改革下进行初中音乐课堂教学的创新模式会遇到的问题
(一)不正确的思想认识
???从当前实际情况上来看,在城镇地区,初中在音乐教育上开始逐步重视,音乐教育的重要性得到了老师、家长和学生的一致认可,但是,这种认可很多时候是停留在口头上,在实际的教育落实上,还是缺少有力的配套措施,不少学校的音乐课存在着被占课等情况,有的学校的音乐老师也不是专业音乐毕业,是由其他学科的老师代替,这就使得音乐课的质量水平有了明显的降低,音乐课的趣味性也很难提上来,不少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也出现了应付等现象。
(二)当前初中生在音乐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在不少地方的音乐课堂上,老师还是处于绝对的权威地位,老师的教学方式也是沿用传统的“一言堂”式的教学,老师让学生们学习什么内容,学生就得照单全收,在这种模式下,音乐课堂往往是比较死气沉沉,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性没有被充分激发出来,那种积极学习音乐的兴趣性反而还遭到了不同程度的扼杀,例如,在以往组织学生欣赏《夜深沉》《京胡与乐队》的时候,老师往往站在自己多年教学经验的层面上进行解读,学生自身的理解能力很难跟上,老师没有真正融入到学生内心音乐欣赏世界中。其次,老师在上音乐课的时候,没有把学生放到与老师平等的位置,这样学生在课堂上往往比较拘束,这样也会对学生们的音乐学习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三)整体的课堂氛围处在比较枯燥的情形下
???音乐应当是一门以实践为主,以理论为辅的课堂,但是,在当前实际的音乐教学中,不少老师在课堂上大量的讲授理论知识,学生们只能在讲台下被动的听、记,老师没有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唱歌等的机会,这样学生也就很难体会到音乐课的与众不同之处。其次,老师在传授音乐理论知识的时候,还是主要依靠黑板和粉笔,没有在整个音乐课过程中有机的融入多媒体技术,这些都使得当前的音乐课比较沉闷和死板。
(四)课堂活动形式程序化、僵硬化
         传统课堂上的活动形式虽然形式也比较丰富,但是不能从根本上跳出机械化、程式化的教学模版。这一方面的不足主要表现在其所创造的课堂活动形式是生搬硬套的,难以达到教学的实际要求,甚至有的活动还不符合学生的认知。所以才造成课堂活动形式僵硬化的窘境。[1]
(五)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低
         课堂的教学过程是老师在不断输出,学生在不断输入的过程。要想达到好的教学效果,就需要双方的配合。而在传统的教学活动,教师的主导型太强了,压制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在课堂活动中不能是老师占于主导地位,这样会使得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地位,就不利于学生发展,学生对于知识点的掌握也不深刻,就不利于创新课堂的展开和学生的素质发展。[2]
(六)运用情景的方法过于形式化
         教师在运用创设情景这个方法进行教学的时候,往往是需要借助其他的工具来帮助情景的实现。让学生通过亲身的体验提出自己的问题,锻炼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如果教师没有组织好学生这种亲身的实践的活动的话,就很容易让课堂陷入到混乱,学生就会把这种实践课堂当作是聊天和打闹的课堂活动,这样就会浪费课堂的实践。这样的课堂活动就会流于形式,就会失去了课堂教学的意义。
二、在新课程改革下进行初中音乐课堂教学创新的模式的方法
        (一)建立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教育理念
        新课改的理念明确表示,在初中生音乐课堂教学中,首先要将教学与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来提升学生的综合音乐素养,为解决实际的问题打好基础。这也就要求教师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教学内容必须融合学生的生活,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是起到引导作用的,应该有效的把生活中的常见的广告音乐、影视作品中的背景音乐、舞蹈节目音乐等运用到教学活动中来。再引导学生把音乐联系到生活中去,让学生们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认识到音乐是与生活密切相关。学会主动思考音乐与生活的关系,增加对音乐学习的热情,从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内驱力,从而把音乐延展成为对生活热爱的动力。这样可以提高学生在学习音乐过程中,精神层面上对音乐审美品味的良好构建。在课堂教学中,还可以教师还可以以自己的音乐教学经验以及创作经验为基础,引导学生把生活中经常接触的音乐现象与教学相联系,把单调并且枯燥的音乐教学灵活的转化成生动的课堂学习体验。

所以,当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时,应该将多元化的音乐情景融入音乐课堂教学,在制作课件时应该融合音乐、图像、视频等元素,使学生在图与音中开展丰富的联想,将现实生活与此相联系,让学生在课堂上得到享受听觉与视觉享受的同时学习到音乐的知识,提升他们音乐的素养。
        (二)提高学生对于音乐学科的重视,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在许多的中学生的眼中,他们认为初中音乐学科和地理、体育等科目一样是属于不重要的课程。因为其在中考中不会进行考试,学生就不会认真的对待音乐课程。针对初中生这样的认为,教师在音乐课堂教学工作中,就需要强化学生思想教育,提高学生对于音乐的重视程度,不可通其在中考中的地位而忽视音乐课程。首先,让学生明白,我们所生活的这个世界具有一定的美感的,这些美感的涞源都是基于我们过去的音乐和现代化音乐发展的历史,这是教学最基础的要求,也是初中音乐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音乐教师要让学生增强对于音乐学习的责任感,我们国家的音乐需要这些人来创造和继承。[3]
        (三)增强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激发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在新课程改革下,教师在初中音乐教育的过程中,应该以初中音乐学生的综合能力为基础,引导学生之间进行相互合作、相互学习、相互讨论的课堂学习氛围,使得学生们在合作学习过程当中建立集体责任感,从相互学习的过程中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增强他们对音乐的共鸣和感受能力。但在教师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中,首先需要做好学生详细的工作分配。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平常课堂的表现,将较为优秀乐感较好的学生,与平常课堂表现较为一般,基础薄弱的学生组成互助小组,从而使这些学生之间可以共同进步。例如在学习到某一个曲目前,老师就可以让学生们分组对这一曲目的创作背景进行学习,了解这一曲目作者是在哪一个时期里进行创作的。在课堂音乐教学中,老师应该要适当的引导学生学会自己感受不同的音乐情绪表达出的不同音乐效果。在学习完这一曲目后让学生们分组讨论并回答用了这首曲目用了多少种演唱方式;每一段用了什么样的演唱形式,表达了怎么样的感情;呈现了什么样的音乐形象。通过这种形式的音乐教学之后,学生们参加课堂的程度更高,对音乐内容的学习也更加能深入理解,让学生们形成他们对音乐独特的、个性化的理解能力和鉴赏能力。音乐课程是一门有着强烈人文内涵的学科,对于一些形式的音乐来说,在团体合作上也有着一定的要求。所以当教师在课堂中实际授课是时,必须关注学生们的这一特征来进行团体合作。例如:当学生们在练习团体的大合唱时,老师就必须让学生们清楚自己能够演唱的位置和音域,以便学生能够对自己的声音强度进行掌控,拿捏好演唱时的分寸。当学生们开始合唱后,团队在合唱过程中如若有一个学生出现问题,整个团队就会受到影响,合唱的质量也会随之降低,所以只有让学生们把控好自己演唱时的力度,才能够优美、动听的完成合唱类歌曲的演绎。
        (四)教师运用创新的思维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
         对于新任的音乐教师来说,其职前的教育阶段的数学专业知识的传授经验可能很分散,但又是通过记忆性的学习方式获得的。所以教师在上课前要熟悉所要教授科目的内容,将课本中较为零散的知识整合在一起。在进行这个准备工作的过程中会遇到的问题入手,通过遇到的问题启发教师是否会有其他问题的产生,通过启发性的方法促进教师问题意识的养成。[4]
         还有的是教师要在不断的自我学习中提问。数学教师可以通过研究各种教育知识和音乐学科知识方面的书籍,在阅读者这些书籍的时候思考许许多多的问题,养成经常思考问题的方法。现在有很多针对教师的教学实践的教育学和心理教育学的书籍、杂志和期刊。阅读书籍时想想是否适用于自身的教学实践中,会提供怎样的帮助,出书作者的特点是什么等等。养成思考的习惯。
(五)注重课间师生之间的互动
         在传统的音乐教学的课堂上,音乐的教学是非常的枯燥和无味的,学生只是跟着教师唱歌。音乐的鉴赏能力对于学生们来说具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初中的的音乐教师上课时,注重提高日常教学的互动性,多多的与学生之间互动,共同唱歌等创造出新的模式,增加师生之间的互动。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音乐鉴赏能力属于一种特殊的能力,利用音乐等符号,运用抽象的思想,来体验生活的美好和世界的宏伟。这种音乐思维能够帮助学生学会积极的面对生活的困难与问题的态度。因此,培养学生的音乐思维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在新的时代下,我们要用新的观念来教育学生,培养学生。音乐思维能力让学生体验到音乐的乐感之美,探究世界的奇妙。让学生养成音乐思维的思考能力,会让学生积极的面对世界和生活,在以后的道路上走得更长远,有助于有助于培养出国家的栋梁之才。因此,教师们要潜心的探究,根据自身的实际的教学活动的经验,选择出合适的方式培养学生的音乐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薛浪. 新课改下初中音乐课堂教学师生互动艺术浅谈[J]. 新课程(中), 2018(12).
[2]李鸥. 浅析新课改背景下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成功:中下, 2017:68.


[3]崔艺宁. 新课改背景下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 北方音乐, 2018, 38(22):191-192.
[4]梁雪. 基于新课改的中学音乐教学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 环球人文地理, 2017(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