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再伟
云南省昭阳区靖安镇中学
摘要:初中正处于一个承上启下的阶段,而正处于这个时期的初中生,兴趣培养尤为重要。初中计算机学科与其他学科一样,在初中阶段也占主要地位,而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习计算机知识的动力,是学习效率提高的保证。因此,教师在初中计算机的教学中,在正确的教学理念下,要积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每个学生在计算机的学习中感受自主学习的乐趣,为之后学习更深层次的知识奠定基础。那么,在初中计算机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笔者将结合自身观点提出以下措施。
关键词:初中生;计算机教学;策略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互联网已成为我们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从网上购物到网上教学、网上缴费等,都已经不断进入我们的生活。所以,信息技术学科已成为一项重要的教学内容,这也是当今青少年必须掌握的一项技术。而初中教材中的知识比较生硬,对于学生的吸引力度不高,这时就需要教师积极引导。那么,如何提高初中生对于计算机学习的兴趣,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呢?这就需要教师结合自身教学经验,不断总结提炼方法,查找有关计算机教学视频,利用互联网亲身实践,将学生被动学习巧化为主动学习,注意教学技巧,将实践与上机操作结合起来,激发初中生对计算机学习的兴趣。
一、设置新颖的开课导入
初中阶段的学生对于未知事物存在一定的好奇心,一旦产生好奇,就会积极寻求解决方法。教师可以抓住这一特点,深入了解学生的好奇心理,结合自身经验,认真备课,尽可能选择学生感兴趣的学习内容,将生硬的课本知识趣味化,这样不但可以捕捉学生的求知心,还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在开课前设置跌宕起伏的导入环节,层层带入学生导学,激发学生好奇心,当学生对于所学事物产生好奇心时,大脑里便会保持一段时间的兴奋感受,以此可以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例如在讲授“World制作卡片”时,教师先提出疑问导入学生思考“同学们祝福节日或生日等有哪些方式呢?”大部分学生会说到贺卡,这时教师可以控制全班电脑展现自己制作的电子贺卡给学生欣赏,激发学生想要制作的欲望。这时,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理,通过电脑视频等简单叙述制作过程,让学生大致理解这节课的内容。教师再通过电脑示范,一步步引导学生制作贺卡。这样的设置疑问,展现课堂成果的导入方法,既温习了一遍视频中的教学知识,又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同时自己动手制作,极大提高了学习能力和学习效率。
二、巧用网络内容导入学习
互联网的内容是多样的,通过计算机我们可以制作动画视频,设计动感音乐,浏览古今事物等。教师在初中课堂授课中就可以利用这一点,课前将即将要讲授的内容仔细查找资料、查询视频、制作动画等,将课堂知识串联起来。学生对于课本知识的学习是通过第一感官,但通过观看视频、收听音乐等,可以刺激神经,激发大脑的思考,对于视频中的内容引发深思,可以不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了自己的学习能力。
例如在讲授“影片的准备和编辑”中,教师可以根据自身经验,在课前利用课文知识,制作吸引学生的小短片,让学生在观看的过程中理解影片的准备过程。视频中精彩的小故事、动画等捕捉学生眼球,再加上动感的音乐挑拨学生的神经,不断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学习兴趣。等观看完小短片后再提出疑问,引导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途径。教师利用网络的开拓性,制作形形色色的视频内容,不仅活跃了课堂氛围,还让学生在课前就能够大致了解即将授课的内容,对影片的制作充满兴趣,提高了学习的能力。
三、运用网络,结合实际解决问题
教师在教学中,只是单一的教授计算机知识难免会有些枯燥乏味,这时,教师可以和学生讲授一些实际与网络相结合的实例,也可以让学生课后结合实践,通过实践中计算机知识的运用方法,从中理解计算机知识。这样不但可以将课文知识和生活结合起来,也可以让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从而激发学习兴趣。
例如在讲授“制作电子表格”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可以先向学生讲授制作过程的信息输入方法,再让学生实地调查实践,将所需要填写的数据记录下来,再在下一课堂中逐步列入数据。当学生已经掌握电子表格如何制作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实际操作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如“学生每天具体消费”的调查,使用计算机电子表格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总结。运用计算机分析数据解决具体生活中的问题,能够迅速提高学生学习计算机操作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引发学生对生活中计算机使用的联系的深层思考。
四、利用游戏引导学习
玩游戏是初中生的天性,在游戏中学生可以掌握自主权,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将课堂知识融入游戏中,学生会主动思考,提高对计算机学习的兴趣。在玩游戏的过程中,掌握学习知识,提高动手能力,为之后的讲授奠定基础,同时也能提高课堂的学习氛围,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
例如在教授计算机硬件知识时,教师可以在课前根据收集到的手机游戏,制作出两个简单的Flash游戏,其中结合了初中生经常玩的“消消乐、连连看、大家来找茬”等小游戏,将电脑硬件代替转换成游戏内容,学生可以将相似的电脑硬件组合起来,或者观察各硬件有什么不同之处做对比,让学生比赛在最短时间内完成游戏,最后统计时间决出胜负。通过课堂小游戏,可以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也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游戏认识到计算机硬件,以便之后的课堂学习。同时通过学生之间的成果对比,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动手能力,提高了学习效率。
综上所述,计算机在我们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而初中阶段的计算机初步教育尤为重要。初中课本知识不易掌握,需要教师运用方法不断简化,在初中计算机的教学中,方式是多样化的,授课的最终目的都是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兴趣,让学生享受课堂。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主体,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全身心融入课堂。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目标,提高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学生只有获得良好的教育气息,才能投入学习,取得良好的教育成果,增强自身自信心。教师让兴趣带领学生自身学习,可以提高学习效率,在初中阶段起到铺垫作用,从而学习到更深层次的计算计知识。
参考文献:
[1]魏华.关于初中计算机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分析[J].科技咨询.2019(33).
[2]蒙晓娟.初中计算机教学质量提高的有效方法.[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02).
[3]王洪星.新课改下初中计算机教学初探[J].中小学电教(下).2020.(8):9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