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法治教学策略

发表时间:2020/11/24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8月第23期   作者:贾涛
[导读]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和发展,核心素养成为主要的教学目标,要求培养学生全面发展。《道德与法治》是小学主要教学科目之
        贾涛
        贵州省贵阳市修文县扎佐镇中心小学   贵州省  贵阳市 550201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和发展,核心素养成为主要的教学目标,要求培养学生全面发展。《道德与法治》是小学主要教学科目之一,但是受传统教育的影响没有被教师所重视,学生没有很好的受到法治的教育因而缺乏法治意识,不利于学生以后的学习和发展。因此,学校和教师要重视《道德与法治》这一学科的教育,培养学生的道德法治意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促进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本文主要分析了《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具体的教学策略,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小学  道德与法治  法治教学          
        在大多数教师眼中语文、数学、英语是小学最重要的学科,忽略了《道德与法治》的教学,没有意识到道德与法治的重要性,只把它作为副科对学生进行简单的教学,学生的法治意识淡薄。目前社会上出现的道德冷漠现象就是因为人们缺乏道德与法治的意识。因此要重视对学生道德与法治意识的培养,增强学生的法治意识要从小抓起,根据小学生的学习特点,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点滴入手,激发学生的法治意识情感,为学生以后的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目前小学《道德与法治》中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师教学理念落后,教学方式单一
        《道德与法治》不是小学最主要的教学科目,没有受到学校和教师的重视,教师也不会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去深入研究,导致教师的教学理念落后,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师会用一种教学方式去教学一届又一届的学生,教学方式固定不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是单纯的按照教材内容去讲解,学生只能被动的接受道德与法治知识,课堂教学氛围枯燥乏味,学生的学习兴趣低下,学习效率低下,不利于学生道德与法治的学习。[1]
        2.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新课改提倡学生是教学的主体,任何教学活动的展开都要围绕学生进行。在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没有按照新课改的要求进行教学,教学的主体依然是教师,教师的讲解占据了大量的课堂时间,无法了解学生的具体学习状况并及时调整教学内容,不利于学生的学习,长此以往学生就会对教师产生过度的依赖并逐渐丧失自主学习的能力,严重影响教学质量。而且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的互动也很少,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疑问教师不能及时做出回答,再加上部分学生性格内向,课下不敢去问教师,日积月累学生不懂的问题就会越来越多,会失去学习的信心与兴趣,给教学带来很大的困难。
二、小学《道德与法治》中法治的教学策略        
        1.创造道德与法治的情境,增强学生的法治意识
        传统的道德与法治教学往往采用填鸭式教学,课堂教学氛围枯燥乏味,学生被动的接受法治知识没有学习的兴趣,学习效率低下。

因此教师可以在教学中根据教材内容创设法治教学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活跃教学氛围,提升学生课堂教学活动的参与度,让学生的法治学习效率发挥到最大化,从而提高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教学质量。[2]
        例如在学习小学六年级《知法守法、依法维权》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为学生创设一个教学情境,在我们去超市购物的时候有可能会买到过期或者变质的东西,我们有权去找超市去退换,在超市不同意的情况下我们可以选择用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通过与自身有关的情境,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比较高,会主动参与到话题讨论当中,提升学生的法治学习效率,从而构建一个高效的道德与法治教学课堂。
        2.分层设定教学目标,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由于学生的成长环境不同、学生法治基础的不同,造成班级总体法治学习水平有一定的差距,如果采用相同的教学方式,会使学生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不利于法治教学质量的提升。因此,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综合能力进行分层,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综合能力高的划分为A层,综合能力中等的划分为B层,综合能力差的划分为C层,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内容,让每一个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所收获,从整体上提升道德与法治的教学质量。
        例如在学习小学六年级《我们的国家机构》这部分内容时,教师要提前做好备课工作,将教学内容分为难度不等的三个等级,对于C层的学生,教师可以让学生熟悉一下我们国家机构有哪些,对于A层的学生,教师要让学生熟练掌握我们的国家机构有哪些,还要懂得他们有什么样的权利与义务,出现问题需要找那个国家单位等等。采用分层教学,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信心,激发学生的法治学习积极性,提升总体的法治学习效率。
        3.采用小组合作方式教学,增加学生的兴趣
        小组合作教学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4人为一组的学习小组,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学习。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增加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互动,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而且还可以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让学生可以共同努力、一起进步,从而提高道德与法治的教学质量。
        例如在学习《应对自然灾害》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让各个小组进行讨论当发生自然灾害的时候我们应该怎样做、我们应该怎样爱护我们的地球,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会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增加学生的自信敢于说出自己的想法,使学生的学习效率发挥到最大化,而且还可以使同学之间的关系更加融洽,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促进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为以后的学习和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采用多元化的教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法治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的法治学习效率,从而构建一个高效的法治教学课堂。
参考文献:        
        [1]曹君.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2018(36):142.        
        [2]田斌.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8(31):22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