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文歌曲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辅助作用

发表时间:2020/11/24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8月第23期   作者:杨倩晔
[导读] 近些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汉语热”持续升温。面对越来越多的汉语学习者们,如何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习汉语的兴趣

        杨倩晔
        河南理工大学
        摘 要:近些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汉语热”持续升温。面对越来越多的汉语学习者们,如何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习汉语的兴趣,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就中文歌曲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辅助作用作简要分析,望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起到一定作用。
关键词:对外汉语教学;中文歌曲;辅助作用
引言
        相较于其他语言,汉语学习较为系统,学习难度较大,部分学生在刚接触时会产生抵触心理。本人喜爱音乐,音乐又被称为人类共同的语言,所以考虑是否可将二者有机结合,通过中文歌曲以辅助对外汉语教学呢?所以本文就中文歌曲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辅助作用作初步研究,以期探索出更为有效的汉语教学方法,使对外汉语教学方法多元化,实现教学效果最大化。
一、将中文歌曲应用于对外汉语教学的理论基础及可行性分析
        (一)教学法理论依据
        1.多元智能理论
        多元智能理论于1983年由加德纳提出,其理论在当时引起广泛关注,成为90年代以来许多西方国家教育改革的指导思想之一。他认为人类的智力并不是单一的,其结构是多元的,共为九种不同的智能,且这九种智能是相互独立的,但彼此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多元智能理论在对外汉语教学方面的启示为:要设置多元的教学活动,采用综合的教学方法,将学生的多元智能充分调动到汉语学习的过程中去。我们在利用中文歌曲进行汉语教学时,可以通过刺激学生的耳、口、脑等多种器官共同协作,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情境中,形成良性的课堂互动,在寓教于乐的状态下,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二语习得理论
        “对比分析假说”是早期行为主义理论所提出的,它认为通过刺激强化反应,学习者可以在第二语言的学习过程中被激发出潜能,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由该理论产生的第二语言教学方法有听说法和视听法,这两种教学方法使第二语言教学从抽象转化为具象,并且刺激学习者的听力和视觉,对第二语言的教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0世纪70年代后期,克拉申提出了“输入假说”理论,经过理论探讨和教学实践,这一理论被公认为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中最具影响力的理论。他认为学习一门语言,对学习者输入的语言信息需在学生可理解的范围内,通过输入学生可理解的客体,学习者在学习时才不会感到吃力,才更愿意学习并掌握语言知识。其中,利用中文歌曲辅助学习汉语,也成为教师常用的教学手段。
        3.视听教学法理论
        视听法是在20世纪50年代出现的,以现代语言学与心理学作为基础而产生的第二语言教学法。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它在听说法的基础上,利用视听结合而形成,不仅强调在教学时要设置一定的情境,而且强调在情境中要将听觉感知和视觉感知相结合。
        视听法的特征之一是主张视听结合,强调眼、耳、口、脑等多种感官并用。将中文歌曲放在对外汉语教学中使用,正是充分体现了将视觉感知与听觉感知相结合的特点。使用中文歌曲辅助对外汉语教学需要通过图片、音乐或者视频等方式进行展示,充分调动学习者的听觉感官和视觉感官,从而达到学习汉语的目的。
        (二)可行性
        1.其实践条件容易实现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科学技术为我们的工作生活提供了很多便利,大部分歌曲资源可直接从互联网下载使用。教师可以根据语音、词汇、语法点等授课需求进行分类,适当地引入汉语教学即可。且辅助教学对设备要求也不高,教室具有录音机、手机或多媒体电脑即可。
        2.留学生对中文歌曲兴趣浓厚
        刘珣(2002)在第二汉语教学中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重视情感因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的原则”。在汉语教学中,利用中文歌曲不仅能缓解课堂学习的紧张气氛,最重要的是能够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使学生可以在轻松的氛围中边听歌边学习,在潜移默化中提高汉语水平。
        如今的年轻学生对中国的流行歌曲、摇滚歌曲很感兴趣,当代具有极大影响力的中国歌手如:王菲、邓丽君、周杰伦等颇受学生的喜爱。有部分年轻人甚至会因为喜欢某个中国明星来中国学习汉语,这为我们利用中文歌曲进行汉语辅助教学带来了无限可能。
        二、中文歌曲在对外汉语教学实践中的积极作用
        1.有利于消除抵触情绪,增加学习兴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人类力求探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汉语有其自身的独特性,系统学习相对困难,如果我们能够将枯燥的学习内容和兴趣爱好相结合,就可以将复杂难学的语言学习形式转化成有声有色的趣味学习。
        2. 有利于词汇量的增加
        生硬地记忆汉字非常困难,又缺乏趣味性,所以有不少留学生的汉字识记能力并不高。而通过中文歌这个媒介来教授汉字,通过歌曲的MV展示,使歌词内容和情景紧密相连。在这种方式下学习,则会大大提高学生的兴趣,缓解学生的畏难心理,增加学生汉语词汇储备量。
        3.有利于文化知识的扩展
        留学生在汉语学习中产生的障碍,究其主要原因往往不是因为语言的差异,其根源是生活方式和文化上的巨大差异。而歌曲常常能够反映出一个民族的时代文化,通过中文歌曲,他们可以了解更多的中国文化。例如《爱我中华》:“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这首歌能使外国学生对中华文化有初步的了解: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民族文化丰富多彩。再如苏轼的《水调歌头》改编为歌曲,将词人遗世独立的风骨和月的阴晴圆缺融合在一起,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学习中文歌曲并不仅仅是学记歌词本身,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体会其中蕴含的文化知识,能够领悟其中的内涵,促进学生对中国文化的理解。


        三、应用于对外汉语教学时的建议
        (一)中文歌曲的选歌原则
        1.难度适宜原则
        在选择汉语教学所使用的中文歌曲时,要针对不同汉语水平的学生选择不同难易程度的歌曲,选择过于幼稚或难度过大的歌曲都不适合教学使用,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因材施教,制定合适的教学方案。
        2.符合语义、语法原则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接触到各类歌曲,但真正适合汉语教学的歌曲却很少。在歌曲的创作中,很多歌词为了迎合歌曲旋律,会进行适度调整,调整之后的歌词可能不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或语义要求。例如:林俊杰的《不潮不用花钱》一曲,“潮流需要抠抠”,歌词中的“抠抠”并不具有真实意义,所以该曲并不适合在对外汉语课堂使用。另外建议,既然选为教学歌曲,不同语法在一首歌中出现的次数不宜过多,否则会导致教学失去重点,一首歌曲选取1-2个主要语法点即可。
        3.体现中国文化原则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选择歌曲时,尽量选择一些具有中国文化因素,或与日常语言交流有关的文化,这样可以使学习者了解更多有关中国文化的知识,从而形成跨文化交际的意识。例如,中国的著名歌曲《茉莉花》就是一首非常值得用于对外汉语教学的歌曲。它除了歌曲的旋律动听外,还能让学生们在听歌的过程中,感受到中国悠久浓厚的文化。
        (二)应用于课堂的建议
        1.关注学生个性和接受度
        不同国家的汉语学习者有不同的生活背景、兴趣爱好,其汉语水平及学习能力也是有差异的,所以使用中文歌曲教学不一定会被所有学生所接受。有些国家的学生因为性格内向等原因不肯在集体面前唱歌,这样很难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所以就对教师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应具有一定的敏感度,多注意学生的状态,若学生出现抵触情绪,教师应给予引导鼓励,不过分勉强学生。在课程结束后还应及时做好反馈工作,对学生提出的建议予以重视,不断完善教学方法。
        2.以语言教学为最终目标
        利用中文歌曲进行教学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一种教学方法,而汉语教学才是我们的终极目标,该教学方法是为提高学生的汉语水平而服务的,因此,教学的重点必须放在汉语教学上。在教唱中文歌时,歌曲的旋律不用太在意,要注重歌词中出现的词汇、语法等知识点。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还应根据歌词设计配套的习题,加以训练和巩固,能起到良好的辅助教学效果。
        3.灵活应用,大胆创新
        在探索一种新的教学方法时,往往是需要不断实践的,这就需要教师主动寻找合适的中文歌曲,必要时候也可以对歌词内容进行修改,充分挖掘其应用于对外汉语教学的价值和作用。在做到因材施教的前提下,勇于跳出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更新教学环节和教学手段,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式,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选取更多符合教学要求的中文歌曲,带领学生领略汉语独有的魅力。
结语
        运用中文歌曲辅助对外汉语教学是一种较为新颖的教学方法,到现在还未将其推广至规范课堂。希望未来能探索出利用中文歌曲辅助教学的模式,让老师和学生在使用专业教材讲授语音、词汇、语法知识时,配套选取中文歌曲辅助对外汉语教学,让汉语学习者们更好地学习和掌握汉语。

        
        
        
        
        
        
        
        
        
        
        
        
        
        
        
        
        
        
        
        
        参考文献
        [1]邓挺.浅谈中文歌曲对对外汉语教学的辅助作用[J].文学教育,2018年
        [2]江礼根.中文歌曲在泰国高校中文选修课中的应用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7年.
        [3]刘珣.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M].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0年.
        [4]闵星.中文歌曲辅助对外汉语教学的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6年.
[5]邱荣.论中文歌曲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辅助作用[D].西北大学.2014年.
        [6]陶冶. 汉语国际教育中以中文歌曲传播中国文化初探[D].广西民族大学.2016年.
[7] 王建勤.第二语言习得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
        [8] 王玉.中文歌曲辅助对韩汉语教学研究与实践[D].山东师范大学.2017年.
        [9]许雷.论中文歌曲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辅助作用[J].才智,2012年.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