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霞静
广东省深圳市三联永恒学校
摘要:解决问题是小学阶段的一个重点,同时也是一个难点。它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它从发现信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都需要学生从头到尾的思考。它对学生的分析能力,推理能力,运算能力和应用意识要求比较高。
关键词 解决问题 数学信息 逻辑思维
学生往往在本题失分严重,它的出题形式多样,学生无规律可循,失分原因归纳起来有:1.分析题目不仔细,忽略题目所给的关键条件与有诱惑条件、关键条件与所要解决问题的关键性词语;对所要解决问题是什么不明;主要条件与次要条件之间的关系没有弄明白;所给条件与要求的问题之间是否有关系没有搞清楚;不知道如何去寻找数量关系;根本不理解题意乱做。2.运算不过关 ,也有一些学生能正确列式,可是到了计算的时候就错误百出。3.单位乱带或者不写。4.答语遗忘。学生在解决问题所造成的主要失分原因还是由于不会分析题目,没有养成好的读题习惯去寻找有用的数学信息,也就谈不上利用所学的基础知识灵活运用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我认为在教学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能只要求学生会进行列式计算,必须要求学生在列式之前学会分析题目,如何引导学生分析题目则成为一年级解决问题的首要条件,在后面的教学中,我一直采取以下几点做法:
1.找有用的数学信息。
读懂图意,用自己的语言把看到的信息说出来。一年级的学生刚接触解决问题,一般都是给直观的情景图,这就要求学生自己去寻找有用的数学信息,不过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图上给的也就是解决问题所需要的有用信息。可有些孩子还是会被主题图的一些其他信息给干扰。例如我们在上北师大教材一年级上册“一共有多少”出示笑笑左手拿三支笔,右手两支笔,我让学生来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有学生答:一个小女孩。这个时候就是引导学生把关注点放到笑笑左右手里铅笔的数量上。这个时候学生就能很快说出重要的信息,左手3支笔,右手2支笔。引导学生像看图说话把自己看到的情景图用几句话说出来,刚开始孩子是没有明确的问题指向的,也没有形成解决问题的意识,因而教师应该在教学中不断引导学生从图中读取有效的信息,明确数学问题,向学生逐渐渗透一个数学问题的基本问题结构。
2.分析问题找解决问题的关键词
一年级的学生识字量少,读题目并理解题意就会因为识字量少而受到限制,情境中的问题常会出现许多不认识的字,可让他们独立分析具体问题就很难。其次,学生年龄小,生活经验不足,许多问题情境中的意思不能理解,所以让学生独立读题和理解题意的困难比较。在指导学生读图和文字的时我要求学生克服生字关,同时指导学生抓住关键性的词语,从读懂题意,根据所要求的问题,梳理有效的信息,从而有效的解决问题。例如:在讲解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一共有多少”,出示主题图(笑笑左手有3支笔,右手有2支笔)先引导学生把要解决的问题读一遍,“一共有多少支笔”,根据这个问题去寻找有效的信息(左手3支笔,右手2支笔),出示把这两部分合在一起,就是一共,强调把几部分合起来就是求一共有多少,而求一共有多少就是用加法,这道题的关键性词语就是“一共”。要求学生在把“一共”这个词给圈出来。此外还对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关键词加以强化,例如有“一共,还剩,谁比谁多,谁比谁少”的情况下必须把这些词语圈出来,同时运用到相对应的运算。
3.借助直观图
画图是解决问题的有效策略之一,将文字转变成图是数学教师在解决问题的教学中比较常用的方法,一年级的解决问题中也渗透这样的数学思想。从一年级就给学生树立这样的理念,画一画可以让我们更清晰的弄明白题目想告诉我们的有效信息。让学生边读边画,运用画图的方式来读懂题意,从而快速解决问题。比如: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第67页的第3题,“从右数,她是第五辆车,前面还有2辆车,一共有多少辆车”的问题。如果只是让学生单纯的从文字上面去理解,学生都知道这道题是要求一共有多少辆车就是把两部分合起来的意思,要用加法计算,算的结果是1+2=3辆,学生仅凭“一共”这个词就开始动笔做,可见学生对题意还是不理解的。这个时候我就让学生直接用图来表示题目的的意思, 红色的圆表示第五辆车, 这样学生就能快速知道答案5+2=7,从而帮助学生对题意进行理解,从图中找到问题的答案。
? 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抽象思维,逻辑思维,推理思维还没有发展起来,面对生活中的许多情境是隐藏的、无规律的,需要帮助学生逐层推进、按顺序进行梳理,逐步搭建要求问题的基本框架,当问题情境较复杂时,一部分学生还不能很好得将教材中的静态的图文情境转化为动态的图文情境,这时,作为教师的我们就要适时的介入,引导学生从事件的发展顺序、内在联系等角度入手,有序的读取图中的信息,从而找到解决这个问题所需要的有效信息。
只有帮助学生第一时间掌握处理信息的能力,才能为以后解决问题提供先行条件。通过一年级这些简单可行的方法不断训练,把这些典型的数学思维方法教给学生,帮助学生建立数学模型,使这些思维方法成为学生解决问题的一种策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非一日之功,只有不断摸索才能有所提升。
参考文献
[1]小学数学问题解决方法多样化的策略研究[J]. 陈莉欣,刘昭彤.??教育教学论坛.?2019(42)
[2]提高小学生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教学方法[J]. 李爱华.??双语学习.?20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