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改革尝试

发表时间:2020/11/24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8月第23期   作者:张军
[导读] 随着教育部门大力推进教育改革工作,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改变传统的教育思维方式,引入全新的教学模式。教学方向开始从以教师传授为核心转变为以学生体验为核心,

        张军
        泸州市泸县海潮镇高寨学校,四川 泸州 646100
        摘要:随着教育部门大力推进教育改革工作,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改变传统的教育思维方式,引入全新的教学模式。教学方向开始从以教师传授为核心转变为以学生体验为核心,科学实验可以帮助学生立体的学习教材上的知识,通过全方位的学习,巩固现有的知识要点,开拓思维,寓教于乐。本文就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改革尝试做出分析。
关键词: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教学困惑;改革模式
1.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教学困惑
        实验是小学生们喜闻乐见的活动,小学生在上实验课时可以调整大脑,放松心情。小学科学实验教学应该让孩子全身心的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多方面的能力都能够得到锻炼。当前我国教学体系对科学实验课堂重视程度不够,实验教学模式单一,教学设计还存在许多不足。
1.1教学目的偏离
        科学教师在设计实验题目时的目的性不够明显,经常发生课堂氛围热烈,孩子们完全沉浸在实验活动中,却忽略了教学活动中的“学”的过程。导致下课铃声响起后,学生们只是吵吵闹闹的上了一节“活动课”,对能力培养毫无促进作用。有些科学实验课的设计十分勉强,把教材上的知识强行跟教学实验结合,孩子感受不到乐趣,不愿参与到实验当中,造成学生参与度低,没有达到教学目的的尴尬现象。
1.2实验内容与孩子期望不符
        不少科学课的实验活动设计与学生的心理接受能力不相符,孩子不能够完全的融入到课堂之中,不能理解老师的课堂安排。这就是老师缺乏教学经验,缺少与孩子交流沟通的原因造成的。中国传统教育固有的思维往往只注重于传授知识,缺少师生之间的沟通,造成老师教自己的,学生学自己的情况出现。教师不能以自我为中心来备课,必须做好充分的调查,了解孩子们的内心需求。
1.3对教学节奏把控不足
        实验教学和课堂教学有所不同,它对教师的课堂设计能力、活动组织能力、学生管控能力都有更高的要求,教师从课堂之前的准备工作到授课过程中的把控再到课程结束之后的知识总结都要做好充分的安排和布置。既要保证实验过程的顺利完成,帮助学生们掌握应学到的知识,也要保证学生们投入全部精力在实验中。
1.4 实验设计缺乏新意
        小学生虽然对实验活动的兴趣浓厚,关注度非常高,也容易造成审美疲劳。很多老师在课程设计时缺乏创新精神,经常模式化的使用类似的实验教学模式。

教师应当注重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创建一些新颖有效的实验内容来激发学生的对科学学习的兴趣。
2.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改革模式
        教师应当积极增加实践经验,提前做好课堂准备,充分调动孩子的学习积极性和逻辑思考能力,利用实验提升教学质量,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同时对教育教学执着钻研,勤于思考,把课堂与实验教学模式结合的更加完整。
2.1合理设计实验教学内容
        教师应该明确一个方向,设计实验必须充分结合孩子的兴趣爱好和年龄特点。在选取实验时,首先要对实验内容有充分的认知,不仅要将趣味性与知识性合理的结合到一起,还要注重实验过程的时间要合理,时间太短起不到相应的教学效果,学生还没有融入到教学氛围中就已经结束了,时间太长容易造成学生疲惫,没有时间总结所学习到的知识。例如在科学实验《放大镜的使用》教学中,教师将同学分成几组,可以先引导学生利用放大镜观察食盐、味精、白糖等生活中常见物品的晶体形状。然后将提前准备好的不同晶体图片卡拿出,让学生们随机抽出一张卡片,请学生说出卡片上的图片是哪一种物品的晶体。最后看看哪一组学生的答对的次数最多。这种新颖的实验教学游戏不但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可以对学生进行学习气氛的渲染,学生非常乐于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在游戏中锻炼学生的思考能力,提升了实验课堂的教学实效性。
 2.2增加师生之间的合作
        由于小学生所处的年龄阶段接受能力不强,实验教学的教学活动必须围绕学生来展开,教师可以与学生一起参与到实验过程中去,让学生对科学实验产生兴趣并且树立自信心。自信心的培养对学生提高学习情绪是有极大的促进作用的。教师通过实验教学的设计,划定实验题目,学生和老师之间一起参与到实验中,形成一种公平合作的轻松氛围,提升学生的参与度,放松心理压力。小学生的内心对教师依赖性非常强,老师和学生一起思考分析,这种教学方式不但让学生们感到非常有趣味,愿意和老师一起去完成实验的内容,同时学生通过对题目的探讨加深了学习的印象,促进思维的扩张。例如在教材中的《模拟填埋垃圾》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到操场上,然后教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你们都看见什么垃圾了”、“这些垃圾对环境有什么危害”或者“怎么处理这种垃圾可以减少危害”。同时也鼓励学生也主动向老师提问,增加学生的认同感,把抽象化的知识学习转换成了真实的情景教学,可以调动学生的想象力,有力于学生发散思维的发展。
结束语:在实验教学中,授课过程和实验教学模式对学生的实际学习质量有显著的影响。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实验教学的优势,积极地改善学生学习体验,让学生充分融入到教学情境中去,提升学生的综合感知,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王兆东.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改革尝试[J].中国校外教育(上旬刊),2019,(3):132-133.
[2]顾晓光.新课标下的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改革探讨[J].读与写,2019,16(4):19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