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沙
湖北省荆门市沙洋县沈集镇中心小学 湖北沙洋 448265
摘 要: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语文课堂发言能力作为语文课堂的一个关键问题,应该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动感知,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开阔学生的眼界思维以及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差异性发的发展。依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核心素养的具体规定,小学低段教师不仅要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成效性,而且更应该关注语文课堂上学生们表达能力的的提升。
关键词:语文 发言 学生 培养
《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在教学中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增强学生的参与、交流、合作意识。”课堂发言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现阶段,小学低段语文学生的发言能力和课程标准的要求还有一段距离,学生只能对单一的问题进行简单的回答,并且回答的语言不能完整的表述自己的想法。语文教学中加强学生的发言口头说话能力的培养,养成良好的说话习惯已经迫在眉睫。
一、现状分析
在现阶段的低段语文教学中,教师都有这样的发现:凡是上课善于发言的孩子,做事情的专注性都会比其他孩子强,语文成绩也会比其他学生要好一些。反之,那些语文发言能力不强的学生,学科成绩都需要努力提升。因此,从一年级就注重培养学生的课堂发言能力,建构高效课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二、原因分析
小学语文低段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发言能力欠缺,具体是哪些原因导致的呢?笔者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低段语文教师自身素养的欠缺
1、教师思想上的不重视;
在日常语文教学中,老师的教学任务紧迫繁多。由于时间的关系,语文课堂上,老师对学生的回答问题没有足够的时间去反馈引导。当学生回答准确有效时,老师只是简单的夸奖和赞赏,当学生的回答比较欠缺时,老师就会失去缺乏足够的耐心和细心,以免耽误整个教学任务的发展,一声“坐下”便做了评价。这样做不能有效的引导学生有效的回答问题,并且极大的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也减退了学生发言的积极性。
2、教师教学设计的不合理;
教学设计的问题要具有层次性、综合性、开放性、灵活性、有趣性等特征。在平常的教学中,老师问题的设计往往比较随意,不会过分强调问题的层次性,导致部分学生很难接受。有时是问题往往过于简单,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散,有时时问题过于困难,导致学生领略不到要点,不敢回答。此外,课堂问题的设计和发达形式单一。一是问题没有趣味性,调动不来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是教师只是一问一答的提问方式,这种方式不仅古板而且有效性低。
(二)学生内在原因的影响
1、不善于聆听,随意发言;
现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观性很强,部分学生不善于聆听老师的问题和同学的答案。这类学生常常是脱口而出、不加思索随意回答,他们看到问题,听到问题静不下心来认真思考,有时为了表现自己甚至出现蒙答案现在。这样导致答案正确率低,答非所问。
2、不善于表达,畏惧发言;
课堂上,重视会有这类学生的存在,他们不善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害怕同学们嘲笑自己,很畏惧发言。这类学生主要体现在中下等生身上。这钟学生因为自身知识掌握不够以及长时间没有得到老师鼓励和同学们赞赏,对自己缺乏信心。为了不让老师批评自己,同学们笑话自己,他们重视忽略自己,自己有想法时也不敢举手回答问题。
3、不善于思考,依赖发言 ;
在语文教学中,很大一部分学生不愿意自己思考问题,对于老师的提问,不管是简单还是困难的,有趣的还是深奥的,只是听听,从来不去专研思考,他们总是寄托在老师或其他同学身上,希望别人给出答案自己使用,甚至有些学生把回答问题当做别人的事情,这件事与自己无关。
三、培养语文课堂发言能力的策略
(一)激发兴趣,初步说话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课堂上开放学生并不难。”课堂上要让学生开口,其实也不难。创建生动话题,通过引导或情景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初步说话。孩子们想被别人认出来,只要我们唤起他们表达自己的欲望,他们自然愿意回答。
(二)明确目的要求,培养并引导学生发言的习惯和品质
对于低年级学生,他们语言比较天真而且正在发展阶段,而且喜欢大胆的想到什么说什么。他们的语言特点倾向于口语化和方言。老师说明课堂要求,鼓励孩子运用普通话有自己的逻辑思维来发言,能更好的促进学生语言的发展。我要求学生有礼貌,慷慨,自信和大胆,并有一个响亮的声音。当学生回答错误的时候,从其他学生那里获得正确的答案,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说出“谢谢”;当学生说话声音比较小,教师应给予足够的鼓励和耐心指导。
(三)教方法,指导评价
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大多对表演有很大的欲望,喜欢听老师表扬的话,经历的事情较少。当老师表扬的时候他们会特别自信在心中对自己产生认可,当老师没有肯定时候,他们会变得不开心,会特别在意老师的态度,整堂课的情绪也不好,积极性也不高。因此,我经常向学生灌输“没有人是完美的”和“没有金子是足够的”的观点。然后我会教给学生正确评价自己的方法,一件事情或者问题可以从多个角度去想去认识,思维的更新与创新,语言的组织与思考,回答的勇气和胆识都是评价的标准。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闪光之处,多进行正面表扬和引导,对于有问题的地方耐心的指导学生,让学生理解这次只是其中一小部分出了问题,其它地方还是值得可定的,这样就不会打消学生课堂回答的积极性。
(四)树立榜样,调动积极性
小学生行为习惯很容易被家长,老师或在模拟的朋友或其他人要求周围的情况不断变化,所以我们喜欢率先垂范,对学生习惯的行为有很大的示范作用。在生活中学会正确给孩子树立榜样,经常表扬发言能力强的学生,在表扬时候做到有效表扬,说孩子哪里发言的好。对于读的好的学生也进行引导,争取带领全班同学从读开始,慢慢有自己的思绪和见解,开口说。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我们认为要培养小学生的语文课堂口语能力,教师应创造机会,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不断地、充分地展现自己,在教学中注意课堂语言表达的规范和引导,重视学生的口语训练,做到“讲”促“想”,只有多开口才能不断提高发言能力。在普通语文教学中,教师根据小学语文学科的特殊性,分析了小学学生在语文课堂上不愿说话和不敢说话的原因,找出了方法,激发了学生的说话欲望,引导学生说话,培养了全体学生的说话能力,进行了有针对性的口语训练,提高了学生的基本素质,使更多的学生取得了不同程度的进步。
参考文献:
[1] 新课程的指导思想(《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2]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2018》(最新修订);
[3] 谢国平:《浅谈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说话能力》;
[4] 宋珍:《千方百计使学生动起来——浅谈学生说话能力的培养》。
课题名称: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语文课堂发言能力的策略研究
课题编号:xkt2019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