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樊玲
吉林外国语大学 吉林省长春市130117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给教育领域的变革带来巨大影响。教师作为教育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主体因素,也面临着机遇与风险并存的局面。处在人工智能时代下的教师要顺应社会发展潮流的趋势,积极进行角色的转换,回归教育本质,坚守教书育人的使命,充分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实现教学内容的多元化、教学形式的动态化。该文将从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教师角色的转变与定位、教师职业的不可替代性等方面对“AI”时代的到来对教师职业发展的影响。
关键词:人工智能、教师职业发展、人机协同、教师角色
一、研究背景
人工智能在五六十年代时正式提出,在1950年被后人称为“人工智能之父的马文·明基在大学期间和邓恩·埃德蒙一起,建造了世界上第一台神经网络计算机。这也被看做是人工智能的一个起点[1]。“人工智能”一词是由计算机专家约翰·麦卡锡在达特茅斯学院举办的一次会议上提出的,这次会议标志着人工智能的正式诞生。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可以有助于教育信息化进入新的阶段。“AI”是一门复杂且具有挑战性的科学。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它将对教师的存在产生正面或负面、显性或隐性的影响。而教师在教学中处于主导地位,要主动将人工智能与教学相结合,提升自己的信息主导能力,创新教学模式,从而实现师生之间的多层次、多角度、多元化的互动交流。
二、人工智能推动教育教学方式的变革
(一)人工智能对课堂教学模式的影响
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要以传授知识为主,但是在以实现大数据的存储的机器面前,教师若只是让机械化的背诵记忆,那只会被社会浪潮所淹没。而“人工智能教师”不仅能取代教师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所准备的工作,如对学生的问题进行回答、与学生进行互动、作业批改、课堂测试等等,而且“AI”的技术还可以高效对学生的状况进行诊断,缩短了评估时间。因此,在人工智能的时代下,教师需要主动适应教学方式的变革,提升自己的数据胜任力和信息技术水平,熟练运用各种技术手段对教学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有效率、有目的、有计划的整合,并对此进行分析。
(二)人工智能促进教学过程的个性化
《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2)》提出:“充分利用云计算、大数据、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推进教师教育信息化教学平台建设和应用,推动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要特征的教学方式变革[2]。教师通过掌握“AI”的技术可以准确的了解学生的个性化的需求,展开针对性的教学。根据大数据提供最新结果,随时调整教学策略,对学生进行分层次、分阶段、分水平的一对一教学。由此可见,借助“AI”技术以学生为中心的因材施教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加快教师教学模式转变的落实和推动教育战略性变革的进程。
三、人工智能发展对教师职业的影响
人工智能教学作为一个研究领域显然还处于起步阶段[3]。但是技术的不断更新使人工智能凭借的精准高效的分析技术和大数据化等手段对教师的职业产生了冲击。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单一的知识存储、操作性的实践技能、固定的考核标准都将被机器所取代。那么“AI”教学真的能取代教师在教学体系中地位吗?
(一)智能时代下教师职业的不可替代性
1.回归教育本质,守护学生心灵健康
人工智能虽然对教育的革新有着重要作用,但是并不能取代教师。究其原因,实际上就是教育本质决定了教师的不可替代性。教育的本质是什么呢?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曾说:“真正的教育是用一棵树去摇动另一棵树,用一朵云去推动另一朵云,用一个灵魂去唤醒另一个灵魂”。[4]教育是为了培育人而诞生的,所以教育不仅仅是停留在书本上知识的传授,更是对学生的价值观、道德观、人生观以及健全人格方面的培养。
人工智能与人类的区别之处在于它的生命性的缺失。人类之间的沟通少不了情感交流,而生命性的缺失,就代表人工智能终究是冰冷的、无感的,它不备社会属性,无法成为人而存在,在教学过程中无法取代教师的存在。人工智是不能对学生进行心灵的交流。因此,教师要肩负起守护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使命,要给学生温情的理解、关心他们、爱护他们。“教育是慢的艺术”[5]。教师要给予学生真诚的鼓励、包容他们的不足,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和道德准则。
2.“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育人之本,在于立德铸魂[6]。所谓的“立德树人”就是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教师的行为具有道德性,教师作为成人文化的代表,是社会道德的维护者[7]。教师应加强那些机器所不具有的独特品质的培养,如创造力、想象力、共情心理、同情心、包容心等一些诸如此类的高品质。这样有利于学生在高效学习的同时,身心健康也能得到有益的发展。
(二)人工智能时代教师的成长之路
1.教师工作职能的转变
随着人工智能给教育变革带来巨大影响,教师的工作职能也相应发生了变化。“AI”时代,需要教师从单一的技能转变为多元化、信息化的技能。通过机械记忆、模式化的练习已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水平。为了能够更好的实现人才的培养目标,教师不但要有丰富的知识储备,更要提升自己关于信息技术的专业技能。学会借助人工智能这个工具,更好的辅助自己教学。
2.构建“人机协同”教学模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面对当前的教学形式上的创新,我们要看到“人机协同”的教学模式的发展前景。“科技不能取代教师,但是使用科技的教师却能取代不使用科技的教师”[8]。教师在熟练掌握人工智能的基础上,结合人工智能进行教学设计,制定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案,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主动创造性。通过整合数据分析,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掌握学生学习动态,提供与学生自身发展水平的学习资源,实现教学内容动态化。人工智能时代,既要体现人的不可替代性,也要充分发挥人工智能媒介的优势,人机协作以共同完成教育任务,人工智能与教育的有效融合也将提高“教育力”[9]。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已不可避免,未来教师需要学会主动适应时代要求,做新型的学习模式的开拓者和引导者,合理利用人工智能的优势,进一步健全教育机制,推动以合作、互动、探究、自主的教学模式的变革。
综上所述,人工智能更多只能作为教学的辅助性工具,它可以帮助教师提高教学的效率,并且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制定出个性化的方案。但教育的根本目标在于育人,人工智能缺少伦理道德和情感交流方面的特质,因此人工智能不能取代教师,只能起到辅助的作用。教师利用人工智能创新教学模式,才能更好发挥人工智能在教育中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 周雄伟.人工智能的发展历程. https://blog.csdn.net/ebzxw/article/details/80470053 [2]:教师[2018]2号,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2年)[Z].
[3]:吕婷婷.石志国.翼燕丽.国内人工智能教学研究热点及趋势分析[J].高等理科教育,2019,(6):
[4]:许家雄.我的教育观 为不教而教[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17:12
[5]:沈瑜庆等.涛园集(外二种)[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10:134-141,235.
[6]: 新华社.以立德树人铸就教育之魂——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重要讲话ttp://fms.news.cn/swf/2018qmtt/9_10_2018_qm/index.html
[7]:马和民.新编教育社会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
[8]:陈春梅.信息技术视角下大学生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4):54-55
[9]:蔡连玉,韩倩倩.人工智能与教育的融合研究:一种纲领性探索[J].电化教育研究,2018(10).
作者简介:
杨樊玲女 汉族,籍贯:福建福清人,吉林外国语大学教育学院,19级在读本科生
本科学位,专业:小学教育